[CHAAD]
1985年,新建五泉乡上湾村初级小学。1994年,在杨村乡刘黄堡村新建一所完全小学。至此,全区实现村村有小学。至1998年底,全区有各类小学51所。其中:杨村乡设南庄、姚安、上川口、董家庄、下川口、夏家沟、曹新庄、北杨、南杨、乔家底、柴家嘴、元树、代家坡、刘黄堡等14所小学,在校学生3732名,教职工180名,教学班109个;五泉镇设五泉、桶张、帅家、茂陵、夹道、毕公、曹家、绛中、高家、汤家、斜上、王上、上湾等13所小学,在校学生3815名,教职工122名,教学班110个;大寨乡设西大寨、杜寨、黎陈、官村、周家、蒋家寨、西小寨、薄村等8所小学,在校学生2594名,教职工114名,教学班81个;李台乡设徐西湾、五星、永安、杜家坡、穆家寨、淡家堡、徐东湾、陈小寨、西桥、东桥、胡家底、李台等12所小学,在校学生3358名,教职工204名,教学班109个;办事处设杨陵小学、张家岗小学、农科院子校、铁路小学等4所小学,在校学生2860名,教职工147名,教学班58个。
二、学制
建国初,小学统一实行“四·二”分级制。即初年级4年,高年级2年。1969年改为五年制,实行“三·二”分段制,即一、二、三年级为一段,四、五年级为一段。1988年,全区小学实行“五改六”,即五年制教育改为六年制教育。
三、课程设置及教学
民国中、后期,小学课程设置有国语、算术、历史、地理、自然、常识、体育、音乐、美术等。建国后,1951年,初小开设语文、算术、体育、音乐、图画等,高小增设自然、历史、地理、政治、常识等。1978年,全日制小学使用全国统一教材。1982年,农村小学设置有语文、数学、自然常识、农业常识、思想品德、地理、历史、体育、音乐、美术、劳动共11门课程。1987年,国家教委调整小学部分课程,历史、地理合并为“社会课”。全日制小学按照国家教委的教学计划总时数和《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1993年,全区各小学采用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各校普遍开展“三算能力”,“识字、组词、写话”,“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尝试教学”、“快乐教学”等教改实验活动,取得了一定效果。
四、改善办学设施
1983年,区财政投资4万余元,群众集资71万元,维修、新建校舍72间,砌筑围墙2.3万米,并添置了部分课桌和办公用具,学校面貌初步改观。小学“四率”(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普及率)达到规定标准。1984年,省教育厅对本区普及初等教育验收合格。1988年以来,全区又先后投资132万元,新建教学楼、宿办楼11幢,总面积1.1万平方米,添置课桌凳1390套,图书6万余册,仪器及体育器材2000余件。4所中心小学和城镇小学建立了“一部三室”(少先队大队部、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村办小学建立了“一部两室”(少先队大队部、仪器室、图书室)。学校管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经省、市验收,全部达到标准。至1989年底,全区依法实施了“六年义务教育”。
五、品德教育
建国后,小学的德育工作主要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小学生守则》进行。1981年,增设思想品德课。1984年,开展“升国旗,唱国歌”活动。1987年,开展“树新风、育新人”竞赛活动。1988年,区文教局组织举办6次思想品德课观摩教学和经验交流会;召开“小红花”思想教育现场会。1995年,组织参加“陕西省首届中小学生爱我中华作文、书画大赛”,有7人获奖;并征集德育论文50多篇,评选优秀论文22篇。1997年,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中心,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的读书征文、知识竞赛、爱国主义演讲赛、时事报告、法律讲座110多场(次)。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