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构
1958年9月13日,成立延长县档案馆,由中共延长县委办公室领导,县委办公室主任常在明兼馆长,配备专职干部3名。同时成立业务指导委员会,中共延长县委书记呼清荣兼主任,常在明和延长县人民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吕易兼副主任。
“文化大革命”中,多次更换档案管理人员。1968年延长县革命委员会成立,精简人员,撤并机构,档案业务由县革命委员会办事组办理。
1978年,复设档案馆,仍由中共延长县委办公室领导。1981年5月13日,成立延长县档案局,与档案馆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合署办公。
1985年5月15日,中共延长县委常委会决定:“档案局为延长县人民政府直属局,列入政府编制序列。档案馆是人民政府的直属事业机构,归县档案局管理。”局、馆交接工作于同年7月初完成,编制工作人员8名。1987年,有工作人员5名(局2名、馆3名)。1988年,有工作人员8名(局3名,馆5名)。
第二节 设备
初建时,有窑洞2孔用作库房,有阅览室1间,柜子19个,柜架1个,备有喷粉器、温度计、杀虫药水。1978年有库房4间,面积112平方米;阅览室1间,面积28平方米;大档案柜30个、资料柜4个、战备档案箱10个。建馆后,馆库先后搬迁4次,1983年占用政府会议室作档案库房至今,面积136平方米。现有馆库年久失修,档案保管条件很差。1987年有两开门木质档案柜24个、木质资料柜9个、4层铁皮烤漆档案柜20套、四层铁皮烤漆卡片柜1套、档案工作台1张。库内配有泡粉、粉沫灭火器各2个,库外安装电源断路闸刀。
第三节 馆藏
建馆初,馆藏档案5509卷、资料1680份。1960年接收原延川县人民委员会1950~1957年档案793卷,接收县直机关7个单位1955~1959年档案321卷,馆藏18个全宗,6633卷。1961年延长与延川分县,延长移交延川档案4760卷。分县后,馆藏10个全宗,1463卷(永久692卷、10年368卷、7年7卷、5年113卷、3年42卷、1年16卷),未划保管年限,需整理225卷。
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馆存档案3557卷。县级各部(局)1964年前文书档案全部立卷进馆。馆内还保存历年《陕西工作作》、《西北建设》、《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文化大革命”开始,武斗升级,馆藏文件资料遭到严重破坏。1968年9月延长县革命委员会成立,组织人员清点档案,共丢失档案38卷,其中有中共延长县委常委会会议记录、文件、人事材料、财会明细帐目等。报刊杂志残缺不全。县直各单位临时存放在馆内零散文件资料,幸存不多,因进馆时未登记,竟不知丢失多少,损失巨大。1969年,对馆内档案进行清理鉴定,原馆藏3500多卷档案,仅存1294卷。2/3案卷捡报销毁,包括中央、省、地文件和县上许多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粉碎“四人帮”后,这批待销档案得到保护。1979年,对准备销毁的档案重新鉴定,整理出有价值的档案1057卷。
1980年,馆藏3641卷,其中永久2530卷,长期1097卷,短期14卷。1982年将原馆藏4124卷重新鉴定,经合并、剔除,比原卷数减少874卷。1983年馆藏3380卷。1985年馆藏4104卷。1987年馆藏档案33个全宗,其中历史档案1个全宗。总馆藏4154卷,其中永久2488卷,长期1666卷。1989年馆藏档案39个全宗,5446卷,其中永久2938卷,长期2373卷。今馆藏立卷档案,最早1937年,最迟1985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革命历史档案为陕甘宁边区时期中共延长县委、延长县政府、固临县政府文书档案和司法处刑事案件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38个全宗均系文书档案。主要内容是延长县党政各职能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工作情况,从各个方面反映延长县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和现状。还有延长县地形图版27块。馆内保存图书资料包括《西北政报》、《国务院公报》、《陕西情况》、《人民日报》、《解放军报》、《陕西日报》、《新华月报》、《延安通讯》、《红旗》等报刊杂志860种1356册。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