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后期宜川始设新闻机构。民国二十七年(1938)国民党第二战区西渡黄河来宜川,驻札在秋林,瓦〓、大村、桑柏一带设“民革通讯社”发布新闻战报。山西省公署在白水乡(今寿峰乡)孔崖村设《黄河出版社》和《陕中日报社》,县城北街设《中国文化服务社宜川分社》,正中街设《中国文化服务社晋绥分社》,详情无考。三十二年(1943)国民党宜川县党部设有《文化服务社》。三十三年(1944)三民主义青年团宜川分团在县城中山街设有《宜川青年服务社》,发行《宜川青年月刊》和《五日时事》并组织学校出刊《前进》、《抗建》、《前锋》等小报。二十五年(1936)宜川县地下党负责人范世昌担任《上郡日报》和《小实验报》的通讯员和发行员,宣传马列主义,点燃革命之火。
建国初,宜川无新闻机构,1956年6月,中共宜川县委决定成立宜川报社,创办《宜川县报》,面向农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交流经验,指导各项工作。有干部、工人6人,初版每五日出一期,四开四版,年发行225411份。1958年10月1日改为双日刊,共发行238期,5023264份,人员增至9人,1967年改为日刊,同年3月8日停止。1968年8月,恢复宜川报社,出版《红色电讯》报,四开四版,主要转载《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等报刊文章,传达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关于开展“文革”的指示、方针、政策。突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1969年3月25日,根据县“革委会”文件,宜川报社和广播站革命领导小组合并,小报改名为《广播新闻》,出版很短时期即停刊。
建国后中共宜川县委宣传部曾配备1名通讯干事,负责新闻报道工作。1984年,成立县委通讯组,编制2人,设在宣传部内。主要职责是:作为《延安报》的特约通讯员,定期为《延安报》以及上级报刊,广播电台供稿,反映宜川各条战线的情况。1988年有通讯员70余人,省地以上报刊、电台用稿100余篇。1994年供稿870篇,其中省级以上116篇,地区级75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