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旗音乐分三种;戏剧音乐、陕北唢呐音乐、民歌。
一、戏剧音乐
吴旗的戏剧音乐主要是秦腔、眉户剧音乐和皮影戏的陇东道情、陕北碗碗腔音乐。
秦腔、眉户是本县剧团演出的主要唱腔。秦腔唱腔粗犷高昂,在乐器上分为文武场面。文场面主要乐器有板胡、二胡、笛子、三弦,近年增加了琵琶,洋琴、大提琴,8~10人演奏;武场面主要有板鼓、堂鼓、梆子、铙钹、手锣等打击乐器,4~5人演奏。秦腔唱腔在吴旗一般用款三眼调即F调演唱。眉户唱腔比较缠绵、委婉,一般用G调演唱。伴奏乐器仍用秦腔乐器伴奏,有时增加一把高音板胡。
陇东道情和陕北碗碗腔,是皮影戏的主要唱腔,由于受人员的限制,伴奏乐队不够完善,主要伴奏乐器有板胡、二胡、再加一两件打击乐,一般以3人为宜,演出时一般多用G调。
二、陕北唢呐音乐
陕北唢呐音乐历史悠久,俗称吹鼓手班子,专门承担丧葬、嫁娶、祭奠,寿诞等红,白喜事的演奏。
唢呐吹奏班子,演奏的主要音乐是传统的唢呐牌子曲,有《大摆队》、《得胜回营》、《将军令》、《下江南》、《西风赞》、《狮子令》、《大开门》、《小开门》、《上南坡》、《哭长城》、《雪梅吊孝》等数十个历史传统牌曲,有时加入一些民间小调,在吴旗流行的曲牌约有六七十首。
唢呐吹奏者在全国解放前是受人歧视的,被列入下九流之中。故在吴旗演奏者不多。1934年前瓦房台的朱明乾因生活所迫,跟随安边的张四学艺,出师后回县组织起第一个唢呐演奏班子,受到亲友族人的排斥,要将其驱逐出户,但朱仍坚持自己的艺术。随着吴旗建立革命政权,朱受到人民政府的支持鼓励,使这一行业得到发展。截止1978年底,全县已有班子13个,连同自学演奏的民间唢呐演奏人员已有125人。
唢呐吹奏班子一般由5人组成,两人吹奏唢呐,一人敲鼓,一人拍铰子,一人打锣。红喜事奏喜乐,丧葬哀事奏哀乐,曲牌必须严格掌握。
三、民歌
民歌是劳动人民的心底呼声,直接反映人民的生活与命运、追求与向往,是社会实践的具体反映和真实记载。它是某一个地区民族色彩的写照,也是文化艺术的结晶。
吴旗民歌是陕北民歌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有陕北民歌的共同特征,又有它的地区特色。从调式上看,吴旗民歌大多数为商、徵、羽三种调式。从曲种上分,有劳动号子,如“打夯歌”;有风俗曲如“猜拳调”;有秧歌,如“珍珠倒卷帘”;有信天游,如“齐心合力打老蒋”;有小调,如“小姨子骂姐夫”。
信天游
齐心合力打老蒋(蒋介石)
煤油灯儿明又亮, 妹在灯下做活忙。
飞针走线缝军装, 红军穿着上前方。
机枪大炮轰轰响, 红军打了大胜仗。
胜利消息传后方, 妹妹碾米送军粮。
军民团结坚如钢, 齐心合力打老蒋。
揽工民谣
黑羊白羊五花羊, 揽工放羊在山岗。
头上乌云遮太阳, 穷人日子真凄凉。
地主恶霸狠心狼, 欺压人民丧天良。
直罗镇上炮声响, 来了救星共产党。
打倒土豪得解放, 穷人分田又分粮。
陕北遍地红旗扬, 人民翻手把权掌。
红军哥哥停一停
妹妹喊一声,
哥哥你停停,
只要你是闹革命,
迟回来几年不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