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广播
1951年,县委始设收音站,1958年8月成立清涧县广播站,1989年6月广播站改建为清涧调频广播电台。 广播设施 台站设备 50年代,收音站仅有1台直流五灯收音机。广播站初建时,播音室建筑面积40平方米,备有600瓦扩大机2台,老式录音机和电唱机各1台,10千瓦发电机组1套。经逐年建造、购置,设备渐趋完善。1988年,录音室面积24平方米,机械有收音机、录音机(4部)、录收扩三用机、话筒(3只)及录音放音组合柜;机房36平米,配备275×2扩大机2部,输出控制柜1台,收讯机2台;编辑配有收音机、收录机、有线话筒;备用发电机房24平方米,配12千瓦柴油发电机1部。1989年,电台新增50瓦、100瓦调频发射机各1台,调音台1部。 各乡(镇)放大站(广播电视站),均有扩大机、前置放大机、录音机、四用机。1990年17个站共有500瓦扩大机7部,250瓦扩大机10部,输出总功率6千瓦。 广播网络 1958~1970年,清涧一直采用县站直接带动乡村广播喇叭的一级传输体制。1958年底,全县仅有喇叭120只,主布县城及郊区。1967年,广播喇叭由1960年的200只增至500只,分布于17个公社260个行政村,村通率79.03%。翌年,乡以下广播专线210公里;全县304个行政村44个通广播,村通率14.47%,喇叭总数1330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在毛泽东主席“努力办好广播,为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服务”的思想鼓舞下,广播事业极被重视,勃然兴起。1969年后,随着公社放大站的诞生,一级传输发展为二级传输。为了普及农村广播网,1970年成立农村广播网管理委员会。1972年县至乡有专线55公里,乡以下干线达3744公里;全县628个行政村拥有喇叭28513只,村通率100%,喇叭入户率70.3%。1971~1979年,解家沟、店则沟、东拉河、李家塔、乐堂堡、石嘴驿和郝家墕7社放大站通过载波传输信号;1980年复用明线,除折家坪、师家园则和下二十里铺3社新架专线外,其他公社(镇)仍用邮电线路。农村经济体制变革后,取消线路维护员,管理工作失调,不少地方杆倒线断,村通率降低。1985年以来,先后有石盘、店则沟、老舍窠、双庙河等5乡,发动群众集资,实现水泥电杆化。下二十里铺乡筹资1.5万元,自制水泥杆662根,受到地区表扬。同时,全县搞八级整网,标准网路达网路总数80%,农村喇叭达26370只,村通率100%,入户率66.4%,音响率92.8%。1988年1月,邮电设施更新换代,广播信号中断,全县农村听不到广播。1989年,乡以下专线2500公里,通播村庄528个,喇叭2.5万只,村通率降为82.63%,入户率70%,音响率20%。同年5月25日,在惠家塬建成调频广播转播台,9月27日安装调试成功;频率89.1兆周,覆盖7个乡(镇),人口14.4万。为榆林地区第一家调频广播。1990年,乡(镇)至农村广播专线2615公里,通播乡(镇)12个、村庄320个,17715户安小喇叭,其中农户17700户,村通率50.08%,农村入户率40.07%,音响率90%。 除县、乡(镇)广播和放大站外,70年代以来,部分厂矿、学校、机关和农村自办广播室,一般配有小型扩音机、四用机、录音机、话筒等。至1990年底,全县有系统外广播室60个。石台寺村广播室从1972年创办以来,经久不衰,深受村民喜爱。 在普及农村广播网中,涌现出16个先进集体和17个先进个人,获得地区奖励,寨沟乡放大站李世升受到省广播电视厅嘉奖。 表22-1 清涧县部分年度农村广播网发展情况表 单位:公里、个、只
┏━━━━┳━━━━┳━━━━┳━━━━━┳━━━━━┳━━━━┳━━━━┳━━━━━┳━━━━┳━━━━┳━━━━┳━━━━┓
┃ 年 ┃乡以下 ┃通播 ┃村通率 ┃喇叭 ┃入户率 ┃ 年 ┃乡以下 ┃通播 ┃村通率 ┃喇叭 ┃入户率 ┃
┃ 度 ┃专线 ┃村庄 ┃ (%) ┃总数 ┃ (%) ┃ 度 ┃专线 ┃村庄 ┃ (%) ┃总数 ┃ (%) ┃
┣━━━━╋━━━━╋━━━━╋━━━━━╋━━━━━╋━━━━╋━━━━╋━━━━━╋━━━━╋━━━━╋━━━━╋━━━━┫
┃ 1962 ┃ — ┃ 165 ┃ 25.9 ┃ 320 ┃ / ┃ 1976 ┃ 2328 ┃ 627 ┃ 100.0 ┃ 30687 ┃ 85.2 ┃
┣━━━━╋━━━━╋━━━━╋━━━━━╋━━━━━╋━━━━╋━━━━╋━━━━━╋━━━━╋━━━━╋━━━━╋━━━━┫
┃ 1964 ┃ — ┃ 215 ┃ 43.0 ┃ 450 ┃ / ┃ 1978 ┃ 2238 ┃ 624 ┃ 99.5 ┃ 30406 ┃ 83.7 ┃
┣━━━━╋━━━━╋━━━━╋━━━━━╋━━━━━╋━━━━╋━━━━╋━━━━━╋━━━━╋━━━━╋━━━━╋━━━━┫
┃ 1966 ┃ — ┃ 260 ┃ 78.1 ┃ 500 ┃ / ┃ 1980 ┃ 2617 ┃ 636 ┃ 100.0 ┃ 29065 ┃ 78.8 ┃
┣━━━━╋━━━━╋━━━━╋━━━━━╋━━━━━╋━━━━╋━━━━╋━━━━━╋━━━━╋━━━━╋━━━━╋━━━━┫
┃ 1968 ┃ 210 ┃ 44 ┃ 14.5 ┃ 1330 ┃ 1.7 ┃ 1982 ┃ 1779 ┃ 639 ┃ 100.0 ┃ 30976 ┃ 80.6 ┃
┣━━━━╋━━━━╋━━━━╋━━━━━╋━━━━━╋━━━━╋━━━━╋━━━━━╋━━━━╋━━━━╋━━━━╋━━━━┫
┃ 1970 ┃ 1400 ┃ 615 ┃ 100.0 ┃ 8651 ┃ 17.2 ┃ 1984 ┃ 2178 ┃ 639 ┃ 99.7 ┃ 27900 ┃ 70.3 ┃
┣━━━━╋━━━━╋━━━━╋━━━━━╋━━━━━╋━━━━╋━━━━╋━━━━━╋━━━━╋━━━━╋━━━━╋━━━━┫
┃ 1972 ┃ 3744 ┃ 628 ┃ 100.0 ┃ 25813 ┃ 70.3 ┃ 1986 ┃ 2178 ┃ 638 ┃ 99.5 ┃ 26350 ┃ / ┃
┣━━━━╋━━━━╋━━━━╋━━━━━╋━━━━━╋━━━━╋━━━━╋━━━━━╋━━━━╋━━━━╋━━━━╋━━━━┫
┃ 1974 ┃ 2003 ┃ 627 ┃ 100.0 ┃ 30547 ┃ 84.0 ┃ 1988 ┃ 2178 ┃ 383 ┃ 60.0 ┃ 26000 ┃ / ┃
┗━━━━┻━━━━┻━━━━┻━━━━━┻━━━━━┻━━━━┻━━━━┻━━━━━┻━━━━┻━━━━┻━━━━┻━━━━┛
广播宣传 1951~1958年9月前,收音站专门收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录新闻,然后通过油印小报,及时传达党和政府的政策、法令等。1958年10月1日,县广播站正式开始播音,序曲《东方红》乐曲(1986年改用《歌唱祖国》)。初以转播中央台、省台节目为主,自办节目时间短,不定期,读报纸、念文件习以为常。70年代起,日播3次,计4时15分左右。为便于农民收听,年调整4次播音时间,中央和省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联播”及省台的“对农村广播”准时转播。自办节目紧密配合党的中心工作,以本县新闻为主,短小及时;每日60分钟,中午为新闻,晚上新闻、教育、文艺及“听众服务”。70年代办有“农业学大寨”、“科学种田”、“计划生育”专题节目,继设“广播论谈”、“学习节目”、“党团园地”、“文化与生活”、“讲卫生”和“听众信箱”等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节目。1984年以来,增设“经济信息”、“致富信息”、“集镇新闻”、“当日快讯”和“文学之窗”。1989年12月1日,县人民广播电台开始试播,翌年5月1日正式开通试播。之后,电台对以往节目作了适当调整,增强了思想性和可听性。 在播出形式上,县站(台)不断进行改革尝试,除录音报导、讲话录音、配乐通讯等外,80年代用“主持人节目”形式开办“广播对话”,回答听众提出的疑难问题;并开设“农家乐”等节目,加大宣传新人、新事、新思想的力度。近年,周末文艺节目注重播放秦腔、晋剧、道情、民歌、说书和唢呐等有地方特色的节目,群众喜闻乐见。“文学之窗”播出配乐诗朗诵,受到好评。 县站(台)编辑部人员集编辑、记者于一身,既编稿又写稿。1982~1990年,先后有3套新闻节目和12篇广播稿获省、地奖励。 表22-2 清涧县部分年度广播获奖节目(作品)一览表
┏━━━━━━━━━━━━┳━━━━━━━┳━━━━━━━┳━━━━━━┳━━━━━━━┓
┃ 节目名称·作品题目 ┃ 类别·体裁 ┃ 作者·编辑 ┃ 获奖时间 ┃ 获奖等级 ┃
┣━━━━━━━━━━━━╋━━━━━━━╋━━━━━━━╋━━━━━━╋━━━━━━━┫
┃ 医生新风 ┃ 录音通讯 ┃ 苗金德 ┃ 1982 ┃ 地区二等奖 ┃
┣━━━━━━━━━━━━╋━━━━━━━╋━━━━━━━╋━━━━━━╋━━━━━━━┫
┃ 乡村女医生 ┃ 通 讯 ┃ 惠世新 ┃ 1982 ┃ 地区二等奖 ┃
┣━━━━━━━━━━━━╋━━━━━━━╋━━━━━━━╋━━━━━━╋━━━━━━━┫
┃ 新闻节目一套 ┃ 新 闻 ┃ 苗金德 ┃ 1983 ┃ 地区二等奖 ┃
┣━━━━━━━━━━━━╋━━━━━━━╋━━━━━━━╋━━━━━━╋━━━━━━━┫
┃ 从黄炒面上市谈起 ┃ 评 论 ┃ 苗金德 ┃ 1985 ┃ 地区二等奖 ┃
┣━━━━━━━━━━━━╋━━━━━━━╋━━━━━━━╋━━━━━━╋━━━━━━━┫
┃ 4月10日播出的组合新闻 ┃ 新 闻 ┃ 阎兴盛 ┃ 1985 ┃ 地区二等奖 ┃
┣━━━━━━━━━━━━╋━━━━━━━╋━━━━━━━╋━━━━━━╋━━━━━━━┫
┃ 六旬老人的新作为 ┃ 通 讯 ┃ 阎兴盛 ┃ 1986 ┃ 地区二等奖 ┃
┣━━━━━━━━━━━━╋━━━━━━━╋━━━━━━━╋━━━━━━╋━━━━━━━┫
┃ 拒收贿赂 一家人 ┃ 通 讯 ┃ 白文胜 ┃ 1987 ┃ 地区二等奖 ┃
┣━━━━━━━━━━━━╋━━━━━━━╋━━━━━━━╋━━━━━━╋━━━━━━━┫
┃ 对农村广播 ┃ 专题节目 ┃ 阎兴盛 ┃ 1988 ┃ 地区一等奖 ┃
┣━━━━━━━━━━━━╋━━━━━━━╋━━━━━━━╋━━━━━━╋━━━━━━━┫
┃ 农家乐 ┃ 专题节目 ┃ 阎兴盛 ┃ 1988 ┃ 省三等奖 ┃
┣━━━━━━━━━━━━╋━━━━━━━╋━━━━━━━╋━━━━━━╋━━━━━━━┫
┃ 情洒枣乡里 ┃ 通 讯 ┃ 阎兴盛 ┃ 1990 ┃ 地区二等奖 ┃
┗━━━━━━━━━━━━┻━━━━━━━┻━━━━━━━┻━━━━━━┻━━━━━━━┛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