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爱国卫生
建县后,人民政府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利用漫画、黑板报、集会向群众宣传防疫卫生知识。1952年县卫生院和6个区卫生所,进行各种卫生知识宣传100余次。1956年在大力开展捕捉麻雀、灭蝇、灭鼠、灭蚊子群众运动,全县捕麻雀201756只,灭鼠6971只,挖蛹6227斤,同年动员群众打狗,全县打死家犬2658只,机关、学校初步做到个人卫生整洁,院落整洁,住宿整洁,是年评选出13名先进个人,其中4名出席省卫生工作表彰大会。1963年成立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之后,每年结合生产,除四害(苍蝇、老鼠、蚊子、臭虫)大搞环境卫生,配合“元旦”、“五一”、“国庆节”、“春节”等节假日,开展群众性的突击运动,教育群众爱清洁、讲卫生、移风易俗。
1982年起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结合文明礼貌月活动,每年大力整顿城镇卫生,同时抓了义务植树、种植花草,城镇面貌有所变化。1984年制定了《子洲县城镇爱国卫生运动管理条例》,建立一支6人组成的清洁队,添置手扶拖拉机一台,垃圾车2辆,县城环境卫生逐步得到改善。
第五节 妇幼保健
一 妇女卫生保健
旧时,妇女经期卫生极差,月经带用废纸、破絮、破布垫换,妇科发病率很高。新中国成立后,广泛宣传使用新式月经带,搞好经期、孕期、产期卫生,进行孕期登记,产前检查,成立保健站,妇女卫生工作得到普及。1956年提出改善妇女劳动条件和三期照顾,实行“三期三不调”(经期调干不调湿、孕期调轻不调重、哺乳期调近不调远)。1959年实行妇女经期、孕期、哺乳期和病期四照顾。1980年进行妇女病普查,对查出的244名子宫脱垂患者采用上子宫托、中医中药、手术等法治疗,使49例Ⅰ°子宫脱垂者康复。175例Ⅱ°Ⅲ°患者的治愈率达97%,以后每年进行随访和治疗。
二 接生
旧社会农村很少有人接生,个别从事接生的妇女称为“老娘婆”,她们多出自贫寒家庭,有的经师传授,颇有技术,对横产、逆产,也能进行某些处理,并能用简单的针炙及偏方、验方治疗婴幼儿一些疾患。旧的传统方法接生,用具简单、消毒不严,小儿破伤风(俗称四六风)时有发生,死亡率很高。
1951年10月省卫校毕业的助产士雷素卿来本县工作,引进了新法接生。1954年妇女工作队举办接生员培训班,有25名学员学习了三天,对旧接生婆施行教育改造,授以科学接生方法。当年新法接生194例,母子皆安然无恙。1956年全县建立21个接生站,短期培训了90名接生员,广泛宣传开展新法接生工作,1979年全县健全了妇幼保健网,配齐了保健员及新法接生员,每个接生员配备了产包。1980年全县乡村医生中有376名能开展新法接生。
第六节 中医事业
一 概况
本境中医历史悠久,民间医生多为中医。1950年4月保健药社、卫生所合并为中西医卫生合作社,12月易名子洲县卫生院,中西医为一个科室。1951年11月25日,本县卫生工作者协会成立,有中医药会员29名。1954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召开中医座谈会。1956年12月10日,召开全县中医人员和爱国积极分子会议,会上有13名中医献出秘方、单方73个。是年,在县卫生院和周家、马蹄沟、老君殿3个中心卫生所设立中医科。1958年12月21日将全县个体行医者进行了统一考核审查,37名中医准予行医。2月29日,举办为期一月的25名私营人员学习班。1962年中西医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定期组织西医学习《中医学概论》,中医学习西医生理解剖和诊断方法。1964年封应旭研制成健胃散、驱虫散用于临床。李明亭献出秘方20个。1970年用中草药土方、单方、验方、针炙、推拿等治病,号召各级医疗单位自采、自种、自制、自用中草药。是年办起以合作医疗为中心的土药房142个,采集本地中草药5600公斤,汇编土、单、验方800余个。1970~1972年,每年举办为期3个月的西医人员学习中医提高班,培训在职西医66名。1977年李明亭赴省参加了老中医座谈会。是年县上举办头皮针学习班,不少中医工作者交流了多年的治疗经验,献出验方200多个。1983年成立县中医院,1985年全县有中医人员56名,其中5名加入陕西省中医学会。
二 中西医结合及其成果
1956年6月根据中央卫生部精神,本县提倡西医人员学习中医知识。1958年,《中共中央对卫生部党组关于组织西医学习中医班总结报告的指示》下达,县卫生院首先开展此项工作,运用中西医两法治疗疾病。1963年县医院中医科对阑尾炎、腮腺炎、肠梗阻、胆道蛔虫、传染性肝炎等疾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1970年以后,县卫生局要求各级医务工作者都要实行中西医结合,号召开展“一根针”、“一把草”运动,希望西医除参加“西医学习中医提高班”外,还应利用临床会诊、自修等多种形式学习中医。1973年县医院、马蹄沟、周家、老君殿、电市医院相继开展针刺麻醉术。卫生局于是年7月成立由7人组成的针麻协作小组,针刺麻醉。中西医结合,取得一些成果,简介如下:
1972年7月至1973年6月,本县用针麻作各种手术95例,成功88例,失败7例。针麻手术视野清楚,局部反应小,术后伤口不水肿,愈合快,一般提前3至5天出院。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县医院中医科利用中西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经临床疗效观察,效果显著。1984年赵林武医师撰写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43例疗效分析》论文获榆林地区自然科学首届学术论文交流大会三等奖。
中西医结合治疗癫痫。三川口地段医院医师王继真于1980年开始试用经络埋线加服小量西药(鲁米那、大伦丁)治疗癫痫,经313名患者临床观察,效果较显著。1983年此成果获子洲县科技二等奖。
三 中草药
本县计有中草药1740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中草药有:远志、茵陈、柴胡、枸杞、地肤子、龙骨、银花、党参、知母、甘草、黄连、大黄、小茴等50余种;栽培的有:黄芪、宁夏枸杞、党参等近10种。1971年试种黄芪,1975年全县黄芪2500亩,总产8.95万公斤,满足本县需要外,外销2万余公斤。是年全县种植枸杞500亩。1983年全县种植黄芪650亩,总产4185公斤。枸杞10亩、总产250公斤。采集野生药材3835公斤。1989年种植黄芪4000亩左右。本县黄芪质量甚好,大有发展前途。
四 医方
1984年本县8名中医的18个医方被选入《榆林中医》医疗选萃分册。其中有高维岱的黄芪薏苡仁汤、黄芪益气止遗汤、治肺癌方;李明亭的虫症经验方、柏叶膏、穿山甲散、祛风除湿外洗方、海藻鳖甲煎(主治肝癌);陈友梅的二皮汤、治臁疮验方;封应旭的加味干姜栀子汤、茵陈利黄汤、九味止血散、止咳汤;赵林武的四参胡桃丸;马兴耀的冰柏青黛散;韩振杰的盗汗良方;李世亨的除痫汤。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