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新体育起步晚,民间传统体育又未能提高,因此,体育事业发展缓慢。50年代始,参加省、地区举办的历届各种类型的运动会,其中,冰上运动乃本县实力较强项目。1972、1978年陕北(榆林、延安两地)冰上运动会时,横山代表队曾两次获得速度滑冰团体总分第二和一次冰球冠军。在个人方面,高爱军、王静霞、杜润玲、杜润琴等,在速度滑冰的6个项目中,9次打破榆林地区纪录。球类居中游,田径属薄弱环节,各次比赛成绩均不理想。 解放以来,职工和学校体育有较大发展。农民体育,因经济条件限制,开展不够普遍。 第一节 机构 横山人民史尚习武。清代以前,民间有耍铁连架、举石锁等练武活动。民国时未专设体育领导机构,遇有小型运动会,临时组织筹办,平时无人管理。1949年解放后,体育事业由县文教卫生科兼管,科内设一名专职体育干事。1955年,经中共横山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成立横山县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由副县长王怀智兼任,文教科干事兼秘书。1969年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体育系统属军管,体育工作属县人民武装部领导。1971年1月,又恢复体育运动委员会(简称体委),中共横山县委副书记兼主任,工作人员2名。1976年结束军管,体育归县政府领导。1984年机构改革中,曾并入教育局,同年12月19日又分设。1985年编制人员7名,地址在县城南大街路西,灯光球场之北。1985年4月12日,成立横山县老年人体育协会。 第二节 民间体育 本县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如举石锁、耍铁连架、舞剑、劈刀、打拳、踢毽子、滑冰、荡秋千、登高、射箭、摔跤等一直流行。但因旧社会对人民体质不关心,所以这些传统体育活动自生自衰,长期得不到普及和提高。 解放后,人民政府对民间体育活动比较重视。在历次县、地举行的全民运动会上,都选拔农民和城市居民中优秀选手参赛。1976年榆林地区还专门为农民举办农民运动会。设立部分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从1980年起,各乡镇陆续建起文化站,村委会建立文化室,为群众进行体育活动提供场所、器械,同时提倡民间互相交流、学习。赵石畔乡郭家湾、王皮庄篮球队曾与县城各球队比赛,并去塔湾乡作友谊比赛;魏家楼乡、波罗镇的农民球队也常和附近球队作友谊赛,相互交流球艺。 现在民间体育运动虽有一定发展,乃属好的开端,今后尚待普及提高。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也急需研究提高。 第三节 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始于民国。横山县立第一高级小学,在校长曹雨山执教时期,即重视学校的体育锻练,跳高、跳远、排球、网球、足球等,是当时体育运动的主要项目。民国二十年(1931)后,各学校体育活动普遍开展,每天坚持早操,各年级均设体育课程或游戏活动。民国十二年(1923)前后,横山曾召开过3次全县小学生竞赛会,以学科(国文算术)为主,术科(田径、球类、武术)为辅。1940年、1946年又举行过两次较大型的小学生运动会。 建国后,国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极为重视,毛主席曾发出“健康第一”的指示,同时提出“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的三好要求。学校除每周两节体育课、每天早操外,中午又增加15分钟的课间操,下午还安排课外活动。横山中学在50年代后期,推行“劳卫制”,在校学生除残疾者外,大部分学生达到“劳卫制”锻练标准。 从解放到1984年,横山县和榆林地区专为中小学生(含青少年、儿童)举办过田径、球类、冰上等10余次中小学生运动会。1977年5月榆林地区中学生少年运动会上,横山代表队获男子组总分第一名,同年8月在定边县举行的榆林地区小篮球运动会上,横山小篮获第一名。1980年8月,榆林地区中小学生排球运动会上,横山女队获第二名。在其余历次学生运动会上,横山成绩大部居于中游。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