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普通中学教育
国民党统治时期,定边无普通中学。学生高小毕业后多数就业。凡欲深造者须往榆林、绥德、延安、平凉等地就读。民国33年(1944),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定边设立的三边公学附设普通中学初中班,一开县内普通中学教育的先例。1949年定边解放后,三边公学中学部移交定边县。1958年开设高中班。从此,定边县普通中学教育逐步发展。
一 初级中学
三边公学附设初中班时,学制为三年,学科设有边区建设、国文、数学、史地、自然、常识、卫生、音乐、体育和劳动。学生每周学习文化科学知识24课时,有一半以上时间参加劳动和做社会宣传工作,寒暑假期到农村搞扫盲。
1949年9月,三边公学附设的中学部移交定边时,有学生55名,教师3人。年底学生增至74名,教师增为6人,师生均享受供给制待遇。次年,即有初中毕业生。1953年学生取消供给制,改行人民助学金。1957年,定、安两镇群众自力更生,办中学两所,称民办中学,使中学增加为3所。学生达669名,教职员33人。学校开课比较齐全,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课。是年,3个年级共开设汉语、文学、数学(算术、代数、几何)、历史、地理、地物、卫生常识、物理、化学、体育、音乐、美术、农业基础知识、实习等14门课;一年级每周上课30课时,二年级32课时,三年级33课时。随着社会力量办学在各地兴起,20世纪90年代后期,定边民办中学也新出现。王彦博于1997年7月办起了北光中学,之后办起的还有立夫中学等。
二 完全中学的建立及演变
1958年,借“大跃进”之势,定边县始设高中班,招生37名。同时在安边、姬塬新办初中两所。到1959年,十年期间,全县累计初中毕业生501名。1961年,中学压减,惟存定、安两所。1963年,县上列定中为重点中学,至1965年,送出高中毕业生250余人,其中32人考入大学。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定、安两中学的师生相继卷入,学校停课,学生外出串连,“杀”向社会,停课闹革命。直至1968年春,遵照毛泽东主席“复课闹革命”的指示方回校。因“文化大革命”,初、高中两年未招生,初中毕业生上山下乡,插队落户。1968年,又在姬塬、武峁子、白湾子、白泥井等小学附设初中班,谓之戴帽中学。计全县招收初中学生1300余名。1969年,定、安两校进驻了工人宣传队,各公社中学由贫管会管理。中小学改为七年制,分小学五年,初中二年。1970年后,各中学普遍开展学工、学农、学军活动,校办工厂、农场、林场应时而生,学生进行军训,改班为连、排、班建制。教师重政治教育,轻文化教学;学生亦以搞“革命”为主,不注重文化课学习,致使多数学生毕业后文凭合法,水平低下。1978年,定中被省上列入114所重点中学之一,定中、安中、姬塬中学,先后恢复了外语课。自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学校逐渐转向以教学为中心,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新风随之而兴。
高中招生,自1978年起复行统考,择优录取。是年录取新生1341名,质量较前几年有了提高。1980年,县上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撤销了贺圈、白湾子、张崾崄、堆子梁等6所中学的高中班以及20多所小学戴帽的初中班。暂留高中5所,初中30所。1983年,再次进行中学调整,计全县保留中学13所,即定中、安中为完全中学;定边二中、蒙海子中学、贺圈中学、砖井中学、白泥井中学、张崾崄中学、杨井中学、红柳沟中学、白湾子中学、堆子梁中学、姬塬中学为初级中学。1987年又在县城办起第三中学,只设初中班。自此,全县高中招生额每年保持在400名左右,初中招生2000多名。学科设置齐全,教学时间有保证,教学秩序正常。
90年代以来,在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过程中,中学教育,尤其是初中教育,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到了议事日程。定边县在“普六”的基础上,于1997年在贺圈镇、砖井镇、堆子梁镇搞“普九”试点,派员实施。1998年,争取到“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专款567万元,规划总投资1318.5万元,立33个项目学校,通过工程建设,促进“普九”的实施。规划1999年为重点实施年,至2000年,全县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任务。
至2000年底,全县有初中13所、高中2所,初中在校学生10737人、高中在校学生1549人;有公、民办中学教师814人。
从1977年恢复大学、中专统考招生制至1985年,全县有1296人考取各类大专院校及中等专业学校,有6人考取了研究生、3人出国留学。
三 几所中学简介
(一)定边中学
民国28年(1939)冬,陕甘宁边区政府派卢勤良、文普华等人从延安来到定边,筹办陕甘宁边区第三师范学校。是年秋季开始招生,次年2月上课。33年(1944)4月,中央民族学院的部分学员从延安迁来,与三师合并,改称三边公学,开始招收普通中学班。36年(1947)定边失陷前,三公迁至今杨井乡孙克要先村,后又迁至吴旗县,同时撤销师范班,附设中学部,此即定边中学前身。
民国38年(1949)秋,三公将所属中学部析出,迁回定边,先设于东关小学,后迁入今址。1950年命名为陕西省定边中学,归省教育厅领导。1952年下放交县,改名定边初级中学。学生先是实行国家供给制,1953年改为助学金。以工资分计算,每个学生每月42分,约合人民币12元~13元。1956年改全部定量助学金为部分评定。1958年开设高中班,改名为定边中学简称至今。
2000年,定边中学为全省114所重点中学之一。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95平方米,有理、化实验室各1个,仪器室2个,仪器5910件,其中彩电两台,录放机1部,放影机1部,收录机3台,书写投影机两架,静电誊写机1台,幻灯机1架,示波机7台,光学组合教具6套,激光源1台等。有图书室1个,图书近4万册;有教室37个;操场1个。从1961年起参加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大学和中专学生。1986年新建礼堂一座,1989年又投资80万元新建教学楼1座。建筑面积3780平方米。至2000年,全校设教学班32个,其中高中班20个,初中班12个;在校学生2400多名,其中高中学生1400余名,初中学生1000余名;有教师157人。
(二)安边中学
创办于1958年,首批招生120名。时因校舍未就,暂住安边小学。翌年迁入现址。为初级中学。1966年10月,经省教育厅批准与安边民办农业中学合并,称为安边红卫半农半读中学。1968年12月,改称为安边“五七农业中学”。1970年复名安边中学。翌年开始招收高中班,遂成完全中学。
学校驻地安边城西梁上,占地面积90900平方米,建筑面积8597平方米。由于学生的增多,校舍短缺,于1997年,新修教室4个(12间),均为瓷砖贴面,建筑面积320平方米。1998年,新建砖窑洞18孔,瓷砖贴面,建筑面积360平方米,自此,校貌一新。至2000竽,有教学班27个,其中高中3个、初中24个;在校学生1600余人;教职工102人。多年来,为国家输送了大批大学和中专学生。
(三)姬塬中学
创建于1958年。位于县城西南86公里的姬塬村,占地面积30公顷,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1960年因缺水停办,并入定边中学,1968年恢复。1971年设高中班,1978年至1980年有70多名学生先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等高等院校。1983年撤销高中班。至2000年,有教学班9个,在校学生500多人,教职工42人。
(四)定边二中
学校建于1978年,是年秋招收高、初中各两班。1983年撤销高中班,成为初级中学。是年扩建,至1998年,建筑面积已达5500平方米,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00多名。有教职工110人,有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20人、初级职称48人。有图书近万册,仪器近千件。
(五)定边三中
始建于1987年9月,校址设于原教师进修学校,占地面积0.933公顷,建筑面积为1140平方米。当年招收初中学生100余名,设两个教学班,教职工10多人。以后由于学生不断增多,原有的校舍特别是教室紧缺,1987年,县上投资新建教室4个(12间),建筑面积为96平方米。至2000年,有教学班12个,学生780多人,教职工65名。
该校近几年,由于治学严谨,校貌校风大变,社会评价大为提高。
现将1961至2000年定边县考入大学、中专人数及县内1990至2000年高、初中录取人数表志如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