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历史 | 艺术 | 民俗 | 图片 | 线路 | 文物 | 视频 | 出游 | 专题 | 景点 | 特产 | 美食 | 传说 | 吃住 | 休闲 | 交通 | 论坛 | 团购 | 搜索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三秦游
首页 | 西安概况 | 宝鸡概况 | 咸阳概况 | 铜川概况 | 渭南概况 | 延安概况 | 榆林概况 | 汉中概况 | 安康概况 | 商洛概况 | 杨凌概况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定边县概况介绍大全 > 正文

定边县教育概况(3)

2012-6-22 22:25:34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第三节 幼儿教育
    一 清末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始于清末,县城设蒙养院,又名启蒙学堂。幼儿入学年龄多为7岁以下。蒙养院为时不久,即淘汰。自是定边的幼儿教育,仅在部分私塾中有个别跟班生。
    二 新中国以后的幼儿教育
    1956年,定边城市小学附设幼儿班,学生20余名。1960年,独设幼儿园1所,招生3个班,幼儿90余名。教职工3人。园址在文艺南巷。农村生产大队或生产队,亦相继办幼儿园405所,均附设于各小学,叫学前班。“文化大革命”中,县办幼儿园几次迁址,时停时办。农村幼儿教育,多以上学的哥哥、姐姐带弟弟、妹妹的“复式班”教学形式。1976年,全县有专设幼儿园1所,附设幼儿班135个,入学幼儿2337名。1980年,县幼儿园从城市小学迁入新址。
    三 县幼儿园简记
    (一)定边县幼儿园
    1960年幼儿园初设,时有教工5名,班3个,幼儿90多名。1963年再并入城市小学。至1966年,教工增至11人,幼儿200多名。后停办。
    1971年再办幼儿园,园址借用文化馆阅览室。有教工3人,幼儿30多名。1972年再次迁入城市小学。1979年筹建幼儿园,次年落成迁入,址在邮电北巷。有转椅、转马等大型玩具6件,订阅幼儿杂志和连环画20多种,以中央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为宗旨,使用统编的《幼儿园教材》。1985年,有教工35人,幼儿分大、中、小共6个班,279名,幼儿在园8小时,每日两餐。设有体育、语文、常识、音乐、美术、游戏等课程。
    随着社会的进步,幼儿教育逐渐被重视,并得到较快地发展。特别是90年代。入园幼儿急剧增加,每年在园幼儿500名以上。至2000年,县幼儿园占地面积为4889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168平方米,有教室11个(32间),活动室4间,休息室8个,幼儿灶房2间,教师办公室8间,教具箱4个,大中型玩具6套,图片120套,图书400册,固定资产近20余万元。有教职工80人,其中专业教师36人。设教学班11个,其中大班5个,中班4个,小班2个,在园儿童达730名。教学设备日臻完善,寓教于乐,德、智、体、音、美课程全面开设,教学质量提高较快,多次受到省、地、县表彰奖励。
    (二)定边县第二幼儿园
    定边县第二幼儿园,建于1981年3月,时称定边县托儿所。1992年通过地区检查验收为二类幼儿园,遂改名为定边县第二幼儿园。面向社会招收3~6周岁幼儿,幼儿班和学前班分设,保育和教育并举。初建时年招收幼儿200名左右,后随着教学基础设施的逐年扩建,入院幼儿同步上升。至2000年有教学班8个,入园幼儿500余名,有教职工38人,其中有职称者18人。有各类玩具52件,图书500册,电子琴6架。开设语言、计算、音乐、体育、常识、故事等6门课程。园址设县城西正街文艺巷(原县委向阳大院),现有教学、办公楼3幢,教室、休息室、活动室、会议室、办公室、幼儿灶等配套齐全。单位占地面积1660平方米,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总资产100余万元。教育教学工作多次被省、地、县予以表扬。
    至2000年全县有县办幼儿园两所。民办幼儿园(学前班)6所,城乡各小学大都附设学前班,全县学前班达393个,入学幼儿计4680名,幼儿教育发展空前。
第四节 小学教育
    小学之称,县内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是年,外国传教士以“三边教案”获惠之地权,在堆子梁建教会本堂,设培德小学。学科设置亦仿西学。为语文、算术、常识、拉丁文、体育、唱歌、图画等。学制六年,四、二分段。
    一 新中国前的小学教育
    (一)国民小学
    清末,国无宁日,民不聊生。诸多学堂屡见废置,到民国初年,县城绅士佘定九,全力周旋,首先恢复已停办数年之久的定边高等小学堂,佘任校长,教员数人,学生逾百,行四、二分段的六年学制。学生在高小毕业后,校长邀请县知事,执县府钤记的榜示,贴于学生家门,以示荣耀。民国8年(1919),“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小学易名国民小学校。学科保留国语、算术、古文三门,新开自然、常识、卫生诸科。民国18年(1929),定边高等小学堂更名为“定边县高初两级国民小学”,学科又增设三民主义、英语等。学制名为6年,实则7年。因初小晋入高小时,均需预科1年。期间,县境学校已多。县城有官办高初两级小学、女子小学各1所,庙儿塘有公立小学3所;安边有官办高级小学及女子小学各1所,安边东滩较大村庄多有公立小学,唯山区学校甚少。
    定边和安边的女子小学只设初小。自民国13年(1924)创立,19年(1930)并入男校。
    民国时期,定边学校教育最盛的是15年(1926)至19年(1930)之间。此时县教育局多为地下共产党员执掌。定、安两城镇学校的教员,多为地下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刘澜涛、贺晋年等在县内任教。
    (二)解放区学校
    定边解放时,所辖面积为原县制六分之五,国民党遗留下小学12所,学生百余名。25年(1936)8月,定边县高初两级国民小学校易名“列宁小学”,不久改名定边市完全小学。在民主政府大力宣传动员及具体帮助下,农村小学发展很快。至翌年7月,全县有完全小学1所,普通小学41所,教师47人,学生617名(其中女生34),占7岁至12岁学龄儿童的15%。课程按边府教育厅要求设置,有国语、算术、政治、史地、自然、训育、体育、音乐、美术、劳做等。除县城完小全开设外,农村小学,多系一校一师的复式教学,故只开设国语、算术、美术、训育。时教材不一,县城与滩区小学,多用边府教育厅编印课本;山区小学,或用民国时的旧课本,或用清末民初的教材。
    那时的学校工作分教务和训导两部分,完小设教务主任与训导主任,后合并为一,曰教导。训导主要是“国防教育”,提倡爱国爱乡,进行军事体育教学,定边完小于民国29年(1940)制定了校训。训导的目标是:“活泼、紧张、整齐、清洁、友爱、进步、勇敢、艰苦”。民国30年(1941)“皖南事变”后,边区政府财力极度困难,不得不把部分小学交由民办。而民众一则经济困难,二则怕子女上学当兵,干“公家事”,故学生多有辍学,学校停办。是年底,全县小学只存13所,教师17人,学生272名,其中女生9名。次年春,虽于县城新立西关伊斯兰小学,但值精兵简政,又减小学数所,年底仅有小学8所,教师18人,学生262名,其中定边完小即有学生101名。是年,县内各小学改行初小三年,高小两年的学制。不久复行四、二制。
    民国32年(1943),定边农业喜获丰收。部分群众送子女上学的愿望萌生。同时,政府对贫寒子女入学给以补助,因而学校又恢复至13所,学生463名。经逐步发展,到35年(1946),全县计有完小1所、区中心小学6所、普通小学36所,学生490名。这一时期,县内小学教育有如下两个转变:一是办学方针的转变。除完小与伊斯兰小学外,其余均为民办公助。同时,农村出现了“座学”与“轮学”等办学形式。二是根据群众的愿望与要求,课程设置增加珠算、日用杂字和农村应用文等。
    同时,县属小学均遵令施行国防教育。依学校军事化的要求,改班为队。课程内容以抗战建国为主,增加军事训练课。实习游击战术和爬山野战,学习侦察,传递消息等知识,并开展抗日形势宣传、慰劳抗属等工作,要求“使学生成为战时很有用的小部队”。
    36年(1947)春县城失守,滩地区全入敌手。县府集中在张崾崄办初小4所,学生58名,次年又有增加。其余地区的小学,因战事频仍,多数停办。
    (三)国统区的“特种教育”
    民国定边县政府逃治安边后,仅辖东滩等原县制六分之一的土地。存有安边、堆子梁两个完小及各乡、保中心小学与普通小学。完小学生较多,其余则数名、数十名不等。学制完小六年,四、二分段,其他为四年制初小。所有小学一律贯彻“特种教育”的方针,即加强防共反共的精神教育。
    特种教育以学校冠“中山”二字为标志,故安边完小改称“定边县安边镇中山中心小学”,各乡小学均称“国民中山中心小学”,或“国民小学”。县长兼任镇中山学校校长。乡、保长兼任中心小学校与国民学校校长。31年(1942),陕西省教育厅派出特教团,由黎圣伦率队,赴榆林举办特教人员训练班。调集榆属各县完小校长、民教馆馆长、县三科督学受训,学习《中共论谣》一书。由是,各学校加强了“根除赤祸”与“诚心、正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以封建思想抵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此制至34年(1945)冬,安边解放而罢。
    二 新中国后的小学教育
    1949年8月,定、安两县接踵光复,9月奉令安边县并入定边。是年底,全县有小学47所(其中完小3所),教师67人,学生1500余名。各学校均行新的教育制度,学制为六年,初小四年,高小二年。矸设课程为语文、算术、珠算、历史、地理、自然、农业、常识、体育、唱歌、图画、手工劳动、周会。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学校逐渐增多,学生增加更多。至1957年,有小学67所,学生5123名,工农子弟占85%以上。是年,毛泽东主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次年,党中央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两者皆为指导教育的宗旨。1958年,在“大跃进”形势下,学校数量猛增。至1959年,全县有公民办小学293所,学生16096名。比1949年增长9.4倍,学龄儿童入学率近80%。教师551人,增长7.7倍。
    从1960年起,县内小学教育事业开始收缩,到1963年,全县先后有42所公办小学转为民办,仅留公办小学68所。1964年,砖井、郝滩、红柳沟等公社,兴办了一些简易小学。时称耕读小学,全县65所。半耕半读班55个,隔日班2个,午班7个,早班3个,全日制小学附设耕读班7个,共有学生1010名,主要是识字扫盲。1965年,全县有公办小学68所,民办小学259所。学生18815名。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县小学均先后受到冲击。学生不上课、教师挨批斗,或参加“革命造反”,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1968年。期间虽然多次要求学校“复课闹革命”,但仍有一部分小学未复。计3年中,包括耕读小学,半日班在内的各类小学由651所减为440所。1969年,贫下中农进驻学校,学制改为五年,不分段,贫下中农上讲台,讲三史,忆苦思甜。学生除学一定数量的文化课外,还学工、学农,多数小学建立了学农基地。1972年,各小学强调学习文化课,恢复考试制度,结果以回潮复辟之嫌受到批判。从数量上看,1976年,学校办起782所,在校学生28124名,入学率达95%,但只是虚有其名,而无文化质量之实。1978年,县盐化厂和手工业联社办起了子弟小学6所。学生191名,教师7人。同年,定边城市小学和安边小学列入全省214所重点小学,并开设英语课。
    1979年至1980年间,对小学布局进行了第一次调整,将全县小学由646所调整为568所,并将绝大部分下放由公社(镇)管理。1981年,农村学生流动较大,学龄儿童入学率由上年的91.3%下降为87.8%。1983年县政府制定出了到1990年全县小学教育发展规划。据此,全县小学进行了第二次调整,裁并了部分大队小学的高年级班,只留28个乡镇中心小学和县城向阳、东关、民族及安边等23所完全小学。以此达到集中教师力量,集中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1985年,县、社党政重视,城乡普遍动员学龄儿童入学。全县学龄儿童22988名,入学21997名,入学率为95.7%;入学巩固率为91.7%;有应届毕业生3694名,毕业3373名,毕业率为91.4%;初等教育普及率为84%。1989年,榆林地区命名定边为“普及教育县”,1990年人口普查表明: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76.2%。
    1991年,在实施《义务教育法》过程中,普及小学六年义务教育工作全面起动。是年,开始在石洞沟乡试点,翌年,在全县分批分期实施。几年来,县、乡镇、村投资新建、改建、扩建了各小学。
    90年代以来,随着“普六”教育的蓬勃发展,社会力量办学开始兴起,慧园小学创办较早,之后,办起的还有阳光小学、育才小学等。全县仅私立小学已发展到18所,私立学前教育学校已有4所,在校学生3259名,教职工91人,其中两所经教育局验收并发给办学许可证。至2000年,全县有小学495所,教学班2035个,公民办小学在职教师3283名,在校学生达51256名,入学率为97%。
    三 几所小学简介
    (一)城市小学(向阳小学)
    定边县城市小学的前身是“定边县高等小学堂”,创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当时设两个班,有教师2人,学生20多名。民国18年(1929)改名定边县高初两级国民小学校。定边解放后改名列宁小学。26年(1937)人民政府在原老爷庙旧址修建校舍,即将列宁小学改名定边市完全小学,随即迁入新址即现在地址。36年(1947)春定边失陷后,民国定边县政府仍在原址办小学。1949年定边解放后,改名为定边县第一完全小学。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改名为定边县“育红”小学,后又改称向阳小学,但习惯仍称“市小”。
    1990年以来,由于学生大增,加之原有部分教室年久破危,不能使用,所以在“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感召下,定边石油公司,于1991年,捐资55万元,新建三层教学楼1座,建筑面积2100余平方米。1994年、1997年县上和学校两次筹资新建两层办公楼1座,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近几年又置买电脑1台,电视机1台,录相机1台,投影仪10多台,图书千余册。至2000年,有教学班36个,在校学生2700余名,教职工136人。是定边县设施较好,教学质量较高的一所重点小学。
    (二)安边小学
    安边小学创建于清光绪年间,名义学。1919年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改为高等小学校,后改高初两等小学校。新中国后,改为定边县第二完全小学,群众习惯称为“二完小”。1958年以后改名为安边小学。1993年,澳门教育基金会副会长张伟智先生,给安边小学捐资50万元港币(人民币58万元),新建1座二层教学楼,建筑面积1033平方米,翌年10月1日竣工交付使用,自此,安边小学更名为“陕澳希望小学”。至2000年,有学生1100多人,教职工54人,现址设于安边城内东南隅。
    (三)民族小学
    创建于民国31年(1942)春,名伊斯兰小学,址在县城西关,又称伊斯兰公学。新中国后改名定边镇民族小学,简称“西小”,1956年扩建,1957年8月,南关小学并入,现在是全日制完全小学,设12个教学班,500名学生,其中回族学生120名,39名教师。学校占地面积9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1998年,省民族宗教委员会捐资15万元,县上投资40万元,学校筹资10万元,新建三层教学楼一座,5月1日奠基,10月1日竣工,建筑面积1576平方米,学校设施大有改善。至2000年,共设教学班20个,在校学生1200余名,教师86人。
    (四)东关小学
    东关小学,创建于1942年,是公办完全小学,始有学生50余名,教师4人,有两个教学班。校址在东关东岳庙内。1946年,学生发展到100多人。1947年3月,国民党马鸿逵部队进犯三边,学校被迫停办。
    1949年定边解放,学校得以恢复,校址改设于今农副公司院内,有东房3间,学生20余名,教师2人。
    1950年,定边中学由东岳庙迁址于城内文庙之后,东关小学复迁回东岳庙(今址)。自此,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学校日趋发展,校建不断扩大,学生逐渐增加。1998年,县、镇、学校共同筹资新建三层教学楼1座,建筑面积1580多平方米,学校面貌大变,教学设施改善。至2000年,东关小学有教学班24个,教师99名,学生780名,占地面积6187平方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编辑:秦人
定边县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定边隋、明古长城遗址 三边革命纪念馆 定边弘法寺 三五九旅旅部旧址
定边县盐场堡城遗址 定边县三山堡城遗址 定边县饶阳水堡城遗址
定边县石涝池堡城遗址 定边县新兴堡城遗址 定边县柳树涧堡城遗址
定边县新安边营城遗址 定边县砖井堡城遗址 定边县旧安边营城遗址
定边营城遗址 定边县长城遗址(隋长城、明长城 定边县长城土窑洞遗址
定边县土城寨 定边县古道 长城关地道
定边县美食 更多
定边手抓羊肉
定边定边羊羔肉 定边荞剁面
定边荞面圪坨 定边宰羔肉
定边炉馍馍 定边荞面摊馍馍
定边荞面馎饦 定边手抓羊肉
定边县特产 更多
定边县地方特产:炉馍
定边县地方特产:塞上香哪
定边县地方特产:炉 定边县地方特产:塞
定边皮毛 定边甘草
定边石油 定边荞麦
定边油料 定边食盐
定边皮毛 定边洋芋
推荐信息  
·商洛市行政区划介绍
·商洛市革命老区介绍
·商洛市历史文化介绍
·商洛市交通通讯介绍
·商洛市概况介绍
·华夏精神故乡—西安概况
·西安四区一港两基地
·西安市交通介绍
·西安市著名人物介绍
·西安市的地域文化
·西安市旅游景点资源简介
·西安市的民间艺术
·西安民俗——关中十大怪
·西安市的历史轨迹
最新更新  
·定边县概况:定边概况
·定边县概况:历史沿革
·定边县概况:定边县行政区划
·定边“三宝”驰名中外
·定边县概况:生物资源
·定边县概况:土地资源
·定边县概况:矿产资源
·定边县概况:砖井镇简介
·定边县概况:白马崾先乡简介
·定边县概况:张崾先乡简介
·定边县建置沿革
·定边县医疗卫生概况
·定边县体育概况
·定边县科学技术概况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概况介绍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shaanxi/.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