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构
一 行政机构
定边自清雍正十年(1732)起至民国时期,县上均设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清曰儒学训导、劝学所;民国曰科、局。民国25年(1936)定边解放后设民政科,既管民政,又管文化教育。翌年专、县合署,第三科管文化教育。32年(1943)专、县分置后县设民教科,不久分为一、三两科,第一科管民政,第三科管教育。34年(1945)冬,安逋解放置县,教育机构改同定边。1949年冬,定、安两县合并,名为定边县,三科管文化教育。1956年,设教育科、文化科。1958年与卫生局、文化科、科委合并,称文化教育卫生局,简称文卫局。冬,又与县委宣传部合署,称文教部。不久,又复设文卫局。1968年9月,废文卫局,教育由“县革命委员会政工组”下设文教组管理。1972年恢复文教局。1984年春,教育、文化分别设局至今。1989年,建立定边县教育督导室,为县政府派驻教育局督导检查教育行政执行路线方针政策和评估学校管理、教学管理机构。
二 事业机构
(一)定边县教学研究室
1956年3月,县政府三科下设教学研究室,在科内办公,主管教学研究工作,兼管工农业余教育。1959年迁址城市小学院内;1961年,迁址原定边民办中学院内(现招待所南院内);再迁文教西巷。教研室工作人员经常去各校听课,总结经验,指导全县教学,并代表教育局巡视工作。1960年,总结定中、安中一条龙先进教育法。试行60分钟连贯教学制度。1964年,总结砖井三楼小学复式教学法等。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教研室工作被迫中断。1970年,改名为定边县教育革命办公室,隶属政工组教育革命领导小组,主管各学校的斗、批、改。1979年4月,复名定边县文化教育局教学研究室。迁址东关正街南侧,重新恢复教学研究工作。1982年总结推广了城市小学杨桂芳、师桂花的语文、算术先进教学法。教研室还编印《定边教育》,1983年,改为《教育通讯》。
1985年前,初、高中招生考试评卷、录取以及大学、中专报名、考试,均由教研室办理。1989年,有中、小学各科教研人员15人,成立了电化教学馆,购置电视机3台,放像机2台,摄影机1台,录像机3台,16毫米电影放映机1台,接收机2台,地面接收器1座。90年代以来,主要搞教学研究工作。即派中、小学教研人员,深入到县城、农村中、小学,组织观摩教学,示范教学,以及选拔教学能手赛教和巡回示范指导教学,同时,组织全县初中、小学同年级学生进行统考,了解评估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实绩,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指导后进,促进全县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至2000年,有教职工32人,其中教研人员26名。
(二)定边县工农业余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1982年冬,县上成立工农教育委员会,为虚设县团级机构,下设办公室,专门从事全县工农业余教育工作。初址东关正街南侧,1989年迁入西关新华街中段西。其任务是:在城镇,主要进行对“文化大革命”期间毕业的初、高中学生的文化补习;在农村,主要是开展扫除文盲和指导农民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因工作颇有成绩,1984年,受到省、地、县三级主管部门的表彰。有专职干部11人。各乡镇,也设工农扫盲专干。1991年9月,更名为定边县成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简称成教办),其职能变为理顺成人教育,推进农村教育综合管理,管理社会力量办学,促进三教统筹,扫除青壮年文盲。至2000年,有教职工26人,30个乡镇均配备成人教育专干。
(三)定边县招生委员会办公室
50年代中期,招生之季,设招生委员会,县主管领导为主任,下设办公室,教育局长兼办公室主任。招生业务,由教研室代搞,负责全县大学、中专、高、初中招生的报名、考试、录取以及成人招生的报名、考试等事宜。有时人员不足,临时抽调教师充任。1986年7月,定边县招生委员会办公室为常设股级事业单位,1990年7月,升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隶属教育局。
(四)定边县勤工俭学办公室
1987年3月,县上成立勤工俭学办公室,为科级事业单位,隶属教育局。其职能为:指导管理全县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工作,安排布署各学校的勤工俭学项目,检查勤工俭学收入的开支使用等。地址与教学研究室同院。2000年有职工11人。自成立以来,对全县学校勤工俭学工作做出了一定成绩。
(五)定边县教育基金筹集办公室
定边县教育基金筹集办公室,建于1991年4月,为副科级事业单位。其职能为:在全县征收教育费附加和集资办学,隶属教育局。地址在县政府院内。2000年,有干部职工6人。成立以来,除按政策征收教育费附加外,1996年,在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下,向全县各机关单位、干部、教师、工人、医生开展了助学集资活动,经过宣传、动员,共集资79万元。至1998年,累计集资1537.4383万元,悉数用于各学校的修建及图书、仪器的购置。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