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医疗卫生以传统的中医为主。清朝末年,西方医学技术随教会传入汉中,从此,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并行发展。民国24年(1935),始设立卫生院,抗日战争时期,一些卫生单位迁来汉中,对本市的卫生事业有所促进,但缺医少药现象严重,仅民国27—30年(1938—1941)死于霍乱、脑炎、流感、麻疹、赤痢等流行病的达1700多人。
解放后,先后组建市和区乡医药卫生机构。同时,坚持“预防为主”方针,组织群众开展以防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先后消灭和控制了霍乱、天花、鼠疫、黑热病、性病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多渠道办医,逐年增加卫生经费,不断充实医疗、防疫、保健和农村卫生事业的配套建设,增设医疗网点,加强人才培训和科学研究,使全市的医疗卫生设施和医疗水平日益完善和提高。1989年,市属医疗卫生机构39个,比1950年增加35.25倍,病床964张,比1950年增加73.98倍,卫生人员增加16.21倍。每千人拥有病床8.67张、卫生技术人员7.61人。各种流行性和传染性疾病大幅度下降,脊髓灰质炎连续10年未发病,麻疹已连续3年未发病,百日咳、流行性脑膜炎、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病率比1965年下降95%以上;疥疮、头癣、甲状腺肿大、麻风病等地方性疾病基本控制。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7.2/万,科学接生率达到99.7%。全市平均寿命男性66.4岁,女性71.2岁,比1949年提高近一倍。60余项医药研究成果获得省、地奖励,一些学术论文引起国际国内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