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本市人民就开始练拳、习武,健身御侮。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在城内北部划地120亩为演习场地,并修演武厅三间,将台一座,清朝成为操练、习武和阅兵场地,人称“北教场”。清朝末年,各高等小学堂和中学堂,每周开设两节体操课,教授徒手体操、兵式体操、队列操练和各种游戏。民国初期增设体操、单双杠和跳高、跳远等体育项目。民国12年(1923),学校设体育课,逐步开展球类、游泳、田径等体育活动。民国13年(1924),汉中联合中学举行春季运动会,其他学校相继举行春季或秋季运动会。抗日战争时期,一些大、中学校先后迁本市,校际之间,经常开展体育竞赛活动。省立南郑中学篮球队实力雄厚,远征近战,以常胜闻名汉中。民国30年(1941)秋,修建游泳池,开展跳水、游泳活动,并培训游泳运动员。40年代,垒球活动在本市中学普遍开展。
解放后,体育运动由学校发展到社会,由城市发展到农村。运动项目逐年增多,竞赛成绩不断提高。1953年夏季,西北五省(区)第一届水上运动会在本市举行,汉中选手取得优异成绩。80年代,本市成为全国垒球训练基地之一。1986—1989年,参加各项比赛中打破省级运动项目最高纪录11项次,获省级运动项目冠军24个。至1989年,全市有体育馆2座、标准田径场268个、篮球场1052个、灯光球场107个、游泳池13个、乒乓球台758个、旱冰场8个、棋类室86个。40年中,承办国家、省、地、市级体育竞赛3000多场次,观众40多万人次,培养出等级裁判员261名,等级运动员434名。向上级输送优秀体育人才131人,其中田径运动员哈小燕(女),1991年入选国家田径队,1992年参加全国成人田径运动会,以执标枪63.94米的成绩夺得金牌,入选中国奥运代表团,参加第25届奥运会,为国际级运动健将。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1989年全市参加体育活动的16万人,占可参加人数的38.4%。1989年本市被评为全省体育先进市,1990年又获“全国体育先进市”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