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行
明代嘉靖年间,木版印行《汉中府志》(十卷本)。清末,有炳荣堂木版印刷书刊。民国元年(1912)官商合办印刷图书馆,从上海购置全部铅印设备,开始铅印刊物。民国3年(1914),有民营广智石印局增添石印品,主要印刷发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等。还有官商集资兴办益智图书公司,发行学校课本及其他书刊。抗日战争时期,外地书店迁汉中,全市书店20余家,发行书刊、图片、字贴等。其中生活书店、新文化书店、东方书店还出售有关抗日、民主书刊,毛泽东著作和左联的进步书籍。
1949年12月11日,新华书店汉中分店在钟楼设门市部开始营业,1950年发展到4个门市部,另有4个私营书店。1956年私营书店与国营书店合并,在基层开始由供销社代销图书。1980年起,逐步开展多种渠道经营图书。1989年,全市有国营销售门市部12个(其中地区书店1个,邮电局5个),集体书店3个,个体书摊41个,供销社代销点34个,共90个网点,全市平均4800人有一个售书点。图书发行品种由1978年前的4000多种增加到1989年的7000多种。1988年销量320万册,金额270多万元,比1976年增长4倍半,比1951年增长39倍。图书发行人员由1951年的14人,增至234人,其中国家职工101人(地区书店门市部47人)。
二、阅览
民国时期,全市有一个图书馆、两个民教馆、两个出租书店,存书较少,阅览和借阅不经常。解放后,市图书馆和机关学校的图书馆(室)相继建立,图书阅览和借阅活动广泛开展。
(一)市图书馆。市图书馆于1957年对外开放,馆内设报刊阅览室144平方米,座位120个,每周开放6天。1980年和1986年分别实行期刊外借和开架阅览资料制度。1989年有书库面积736平方米,共藏书刊17.2万册,其中中文新书15万册;古旧书籍2.2万册;外文图书300册;期刊杂志400种;报纸89种(外文一种);地方文献资料2000余册。发放个人借书证2420个,农村集体借书证48个。编印了水稻、兽医、心脏病等专题藏书目录,发送区乡文化站、图书室和有关单位,方便群众查找资料线索。全馆工作人员17人,其中图书管理员5人,助理馆员4人,馆员2人;副研究馆员1人,助理会计师1人。
(二)市工人文化宫图书阅览室。1955年设图书阅览室,面积200平方米,1989年藏书1.8万册,报刊20种,杂志50种,管理人员3人,全天向群众开放。
(三)机关学校和农村图书馆(室)。市属单位和驻市机关、学校、厂矿藏书万册以上的图书馆(室)22个,建筑面积8482平方米,管理人员119人,藏书136.24万册,报刊972种,杂志6579种。藏书最多的汉中师范学院40万册,陕西工学院34万册。区、乡、村文化站图书室152个,有图书4.4万册,报刊500多种,杂志1300多种,管理人员154人,图书室面积1600平方米,多是业余时间和节日对群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