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构管理
1950年12月建县收音站,由中共镇巴县委管理。1959年2月县广播站建成后,由县人民委员会管理。1968年3月至8月由县人民武装部实行军事管制,同年9月至1979年,行政事业由县革命委员会管理,宣传工作由县委宣传部管理。1980年至1990年,由县人民政府管理,宣传工作由县委宣传部管理。1984年元月,成立县广播电视管理局。局、站两块牌子一套人员。至1990年底,局内设办公室、事业组、电视摄制组、服务部、县广播站(编播组)。1966年8月,本县三元区建立第一个区广播放大站。10月,简池区广播放大站建立。1969年2月,凉桥公社建立广播放大站。至1976年底,全县共建立区、社广播放大站40个,仅1973年,1974年两年建立25个。1984年将区乡广播放大站更名为区广播电视管理站和乡广播电视站。至1990年,本县8区49个乡(镇)均建起区广播电视管理站和乡(镇)广播电视站。有工作人员112人。
第二节 建设
民国37年(1948),本县第一部收音机由国民党陕西省政府派往镇巴的县长带到本县。
1949年12月17日,本县第二部收音机由南下工作队带到本县,供镇巴县委、县人民政府工作人员收听新闻。县收音站建立后对城区宣传。1959年县广播站成立后,在城关、兴隆、三元等区的部分公社架线安装小喇叭。1959年5月,广播信号通过电话线路向全县各区、社传输。1965年,全县有小喇叭640只,城区有25瓦高音喇叭10只,到1975年的10年间,全县建起区社广播放大站32个,464个大队全部通广播,有小喇叭2.39万只,入户率47%。
网路及收听工具 1950年12月到1959年2月,8年间仅有数只高音喇叭,线路短,未形成网路。1959年5月,根据中央政务院有关文件规定,县广播站同县邮电局达成协议,利用各区、社电话线路输传广播信号,每天广播4.05小时,广播时间电话停止使用。同时,县广播站根据上级规定的广播线路三级负担原则,开始自架线路,是年,县站自架广播线44杆公里,农村自架线路210杆公里。1965年,省广播事业局拨款5000元,架通从县城至渔渡区广播专线50杆公里,1969年,全县恢复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破坏广播线路36杆公里,新架用户线路168杆公里。1970年至1985年,全县乡以下广播线路达16129杆公里。到1990年底全县乡以下广播线路为6325杆公里。
1989年4月,由汉中地区行署和县人民政府各投资2万元,为县广播电视局购回日本产索尼牌1/2m
7摄像机、录像机、监视器等设备,开始在本县开展电视摄像业务。1989年9月,县局电视摄制组为庆祝国庆四十周年摄制本县第一部电视专题片《镇巴四十年》。从购回电视摄像设备到1990年底,仅两年时间在我县摄制新闻、专题新闻和文艺等录像360条84组,被省、地电视台采用电视新闻82条,被中央电视台采用3条。
第三节 宣传
自办节目 自1959年2月广播站成立,设有自办广播新闻节目,1959年每天播音3次,每次自办新闻节目25分钟至50分钟,主要播送领导及先进模范人物讲话等。1963年1月,对稿件进行精编,每天早晨和中午各有5分钟本县新闻。晚上5分钟“农业战线”专题节目,含新闻、通讯、经验介绍、广播评论、小常识,政策解答等。1966年1月至5月,早、中、晚三次播音,每次15分钟自办节目,重点宣传“巩固集体经济、争取粮食丰收”。6月,文化大革命运动在本县全面展开,1967年1月,广播站自办节目停止,只转播中央台和省台节目,1968年10月恢复自办节目,由新闻、教育、文艺和服务4个栏目构成。1981年增设午间新闻,每天3次广播都有自办节目,总计45分钟。1990年底,县广播站自办节目有:新闻、农村天地、少年儿童、学习、生活之友、广告等8个栏目。
电视 1977年8月,县广播站在没有电视设备和专门人才的条件下,凭着汉中地区广播电视局借来的一部9英寸黑白电视机,和县广播站的0.75千瓦汽油发电机组,先在海拔1100米的安垭梁进行测试,收到陕西电视台四频道的微弱信号,又到海拔1600米高的草坝乡龙骨包测试,收到图、声清晰的电视信号,因交通不便,无法设台。1978年10月1日在安垭梁装备双层双列接收天线,用10瓦电视差转机向县城发送陕西电视台四频道电视节目,图像、伴音清晰度虽差,却是镇巴人民第一次看电视。同年12月,将差转台址迁至小洋公社(乡)文家坪,为镇巴县第一座电视差转台,12月26日正式开播,向县城内10部电视机转播陕西电视台四频道节目。1980年5月,县财政拨款4万元,在文家坪修起电视机房和职工住房,并设计架设起一座高21米的发射铁塔,电视图像,伴音清晰,但彩色较淡。1981年5月在海拔1760米的星子山熊树梁建起第一级电视差转台配浙江淳安产10瓦电视差转机1部,1.5千瓦汽油发电机组1台,收省台四频道,发6频道,文家坪差转台(第二级差转台)收熊树梁6频道,用10频道向县城发射电视信号,从此,县城人民收看到清晰的彩色电视。每天18时30分转播。星期天,节假日全天或半天转播。1982年至1985年8月,渔渡、兴隆、观音3个区、潘家河油库、驻九阵部队,县煤矿、巴山货场分别建起电视差转台8座,接收县电视转播台(一级)6频道电视信号或省电视台4频道电视信号。至1985年底,本县有电视机2500多台,电视信号覆盖面积占全县总面积40%左右。1986年6月,县财政拨款3万余元,县级各单位集资近2万元,在团堡梁建成一座电视卫星地面收转站,使用航天部长征机械厂6米板状天线,在长征厂技术人员协助下,于1986年7月1日正式开播,接收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此为汉中地区11个县(市)第一个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1988年7月1日,凉桥乡建成本县第一座乡级电视卫星地面收转站。1990年底,全县共有电视卫星地面收转站18座,电视差转台18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