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电影、电视
一 电影
民国8年(1919),县城北街福音堂首次放映幻灯片。21年,城固县人高枝古携电影机和手摇发电机,来县首次放映无声影片。34年,国立七中始在五云宫校园内放映有声影片。
解放初期,陕西省文教厅电影放映第五队、城固县“双滨”电影院、省工会电影放映第一队先后来县,在城乡巡回放映国产黑白故事片《钢铁战士》、《翠岗红旗》、《胜利重逢》、《白毛女》和科教纪录片《神鬼不灵》、《成渝铁路》。1956年9月,省文教厅将电影放映第五队人员和设备下交本县,成立洋县电影放映队,1958年底,洋佛两县合并,佛坪县电影放映队编为第三队。1959年,县电影放映站成立。1960年3月,建立县电影管理站,放映队增至4个,分别划给谢村、汉江、华阳、酉水人民公社管理。1964年,放映队收归县站。“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主要放映新闻纪录和“样板戏”影片,上座率很低,经常停映。1973年,县电影院建成。当年放映电影539场。1976年培训放映骨干66人,撤销国营谢村、汉江、酉水放映队,人员分别编入县电影管理站、电影院,并组建马畅放映站,增设国营企业(部、省属驻县企业)放映队7个,农村集体放映队14个。1977年后,农村电影事业迅速发展,至1979年,全县农村放映队增至37个。1980年4月,县电影管理站改为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1984年,全县放映单位增至66个,其中:农村集体放映队(院)51个,个体放映队3个,学校电影放映队5个,共有从业人员190人;年放映1.5万多场(次),观众1213万人(次)。1988年起,各站、院实行收入基数承包制,超收多留,欠收自补,并兼营录像带发行、放映业务。1989年,清理淫秽录像带,整顿农村放映队伍,全县保留放映单位67个,从业人员144人,放映设备77台(套),其中:35毫米放映机8台,16毫米放映机61台,8.75毫米放映机8台。
二 电视
1972年,国营燎原机械厂始购进14寸黑白电视机一部,其后,电视机陆续进入本县城乡。1980年,燎原机械厂在厂区建起10瓦的电视差转台,国营四○五厂、二十一公司、二十三公司和陕西省长青林业局相继建起功率1~10瓦的电视差转台17座。1984年,县广播电视局成立,统管全县广播电视工作。其时,县内已有各种电视机3260多部,其中农村家庭电视机700部。次年,县广播电视局在县城建起功率50瓦的电视差转台,全县电视机发展到5600多部,其中农村家庭电视机3979部。电视覆盖面占全县总人口的50%。1987年9月,县广播电视局录制反映本县各项事业的电视纪录片《洋县在前进》。次年2月,建立电视机修理服务部。1989年,全县电视机拥有量达1.5万台,平均7.3户有电视机1台;有电视村12个;电视录像放映队29个,其中:地方国营3个,集体16个,个体10个;中央一、二套和省台、汉中电视台节目覆盖率占全县人口的70%;设电视机修理服务部7处。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