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元康七年(297),梁州疫。
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十二月,利州路饥,赈之。
南宋绍定四年(1231)春,汉上大饥。
元泰定二年(1325),汉中饥。
明正统七年(1422),汉中饥。
明万历四年(1576)九月,大雪盈尺,田禾折坏。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州大饥。
清光绪三至四年(1877~1878),大饥,民有饿死。
民国25年(1936)6至7月,稻苗起黑虫。
1953年6月下旬至7月初,全县农作物虫害严重,钻心虫、背粪虫、螟虫和蚜虫蔓延全县。除六、七、十一区以外,大片地区受灾。面积达2996亩。
1959~1961年,由于大跃进的失误和自然灾害,本县粮食奇缺。农村实行公共食堂制。不少食堂每人每天吃粮2.5~5两,甚至不足1两。部分群众以野菜、谷糠、树皮、草根、漆籽、观音土充饥。1959年3月,全县患浮肿病者1900余人,死亡170余人。至6月,全县浮肿病患者3600余人,死亡230余人,发病率占全县总人口的1.5%。
1968年4月24日,强寒潮,城关气温骤降11.5℃。同时风雪交加,小麦、油菜和水稻秧母遭受严重冻害。
1989年1月21日夜,大雪积厚24厘米,是近30年中有记载的最大值。许多树枝被积雪压折,县境部分公路被封,车辆停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