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5年(1936)7月21日,天台、靖安等乡降冰雹,打坏禾苗。
民国31年(1942)6月中旬,冷坝遭霜灾。7月上旬,南山地带连遭冰雹袭击,被灾范围颇广。
民国32年(1943)8月8日,冰雹将稼禾打如麻绒。
1951年5月14日,五丁关一带降冰雹大如核桃,5个乡11个村被灾。
1953年5月4日,大雨夹雹,高山地带受灾严重。7月27日,铁龙沟骤刮暴风,吹倒大树,毁坏38户民房。
1956年5月3日,宽川、周家坝、龙王、燕子砭等地降冰雹,农作物受损严重。同月23日,阳平关、新场和铁锁关蚂蝗沟一带骤降冰雹,树断木折,雀鸟停啼,打伤行人,毁坏田禾。
1959年6月3日下午6时许,10级狂风骤起,夹雹大雨倾盆而下,至晚2时方停。全县农作物受灾2.89万亩,倾塌、损坏房屋843间,刮倒大树300余根,打伤行人数十名。
1968年6月,县内4次遭冰雹袭击,39个生产队的2000余亩耕地受灾,损失夏秋粮10余万公斤。
1969年6月3日18时47分,狂风四起,电闪雷鸣,暴雨冰雹交加,受灾农作物面积达2.94万亩,揭掉房顶千余间,损失夏粮10多万公斤。
1971年9月26日,铁锁关区二郎坝、水田坪境内降冰雹,大者如核桃,树禾皆损,落叶纷飞,打死雀鸟甚多。
1977年6月9日,沿白杨林经大安过五丁关到禅家岩一线9乡70村组遭冰雹危害。雹个大者如鸡蛋,个别地段雹粒堆积厚6厘米,使5000余亩早玉米、小麦失收。
1979年4月12日凌晨,强寒流侵入本县,6至7级大风自北而南横扫全县,气温骤降,最低至—0.7℃。五丁关以南风雪交加,高山31个社191个生产大队,积雪6至15厘米。巴山迎风山坳积雪尺余。全县4.9万多亩小麦、1.7万多亩豌豆、7000多亩油菜、5400亩洋芋严重受损。
1986年8月7日晚,大安区3个乡遭大风、冰雹袭击,23户房屋被毁,秋粮受灾甚重。
1987年4月19日晚至次日凌晨,县境遭8~9级大风加冰雹袭击,全县毁坏房屋7343间,圈舍624间,树木30余株,受灾小麦2.13万亩,油菜6768亩。
1990年8月3日下午7时25分至46分,一股6~10级大风以30公里的宽幅,从本县东北向西南推进,覆盖全县三分之二面积。风到之处,电闪雷鸣,夹雹大雨势如卷席。冰雹最大直径为3厘米,致使行人匿迹,车辆停驶,有百年大树身倾根翻,农作物、房屋被雹打风刮,损失惨重。全县农作物无收者5.24万亩,损坏房屋1.1万余间、电杆5000余根、电话和广播线300多公里,死亡2人,折断树木数以万计。
1991年12月23日至1992年元月10日,本县连续18天持续降温,一直处于零度以下,最低降到—11.6℃,冻土层达8厘米。致使大部分小麦、油菜等农作物和果树、苗木冻死或冻坏。很多饮水管道破裂,水利设施冻坏,给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巨大损失。
1992年7月10日上午9时35分至10时30分,本县部分地区遭受暴风雨和冰雹袭击。风力7级。冰雹直径大者50毫米,地面厚度33毫米。受灾最重的有阳平关、代家坝、大安、巴山4区14乡7339户3.37万人。直接经济损失701.6万元。
1992年8月1日凌晨,阳平关、代家坝刮9~10级大风。农作物受灾11.5亩,吹倒、吹断树木2.26万根、电杆101根。直接经济损失149.9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