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太康六年(285)三月,梁州旱。
南宋淳熙三年(1176)夏,汉中旱。
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去冬至今春二月不雨,兴元府旱尤重。
明洪武四年(1371),陕西旱饥,汉中尤甚。
明宣德元年(1426),汉中旱。
明正统三年(1438),汉中连年旱,民遭饥馑。
明景泰元年(1450),汉中大旱。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夏,陕西全省大旱,宁羌州亦被灾。
明崇祯元年(1628),汉中5月不雨以至于秋,三伏亢旱,禾苗尽枯。
清同治七年(1868),宁羌等9州、县旱。
清光绪三年(1877),大旱,全秦被灾,宁羌亦道殣相望。
民国18年(1929)全省大旱,本县2至8月天旱无雨,河水断流,种难出苗,苗亦多枯死,人们以野菜、树皮和观音土充饥,许多耕牛被宰食,民众流离失所,路多饿殍。
民国21年(1932),宁羌等县均旱。
民国24年(1935)秋,旱,谷歉收。
民国26年(1937)夏,干旱无雨,禾苗枯萎,玉带河断流。
民国28年(1939)夏,亢旱数月,禾苗枯死,秧苗耕作失时,成苗十分之五。
民国29年(1940)夏,月余不雨,禾苗枯死。
民国34年(1945)夏,月余不雨,致使河水断流,禾苗枯死。
民国36年(1947)7至8月天旱,人心忧危。
民国37年(1948)夏,大旱月余。
1954年,7月以来,40余天未雨,水田干裂,包谷卷叶,受灾面积达4.23万亩,减产10%。
1956年7月4日至8月10日,36天滴雨未下,河水断流,稻田干裂,农作物受灾面积43.16万亩;粮食减产1860.52万公斤,为民国18年以来未有之旱灾。
1957年8月初至9月中旬,旱情持续35天,8.42万亩水稻田21%裂口,50多万亩旱地有71%的禾苗叶片枯卷。
1960年5至6月,干旱持续两月,禾苗受损。
1969年春至夏,旱情持续发展,河水断流,塘库干涸。
1972年夏,旱情严重,粮食减产1030余万公斤,重灾区减产40%。
1976年6至8月,无透雨,3万多亩耕地受旱。
1982年夏,全县性干旱,玉带河等河水断流,部分山坡玉米枯死,秋粮严重减产。
1986年7至8月,持续干旱31天,全县156条河水断流,256口塘库干涸,5万余人及1万余头牲畜饮水困难。夏粮受灾24.6万亩,塘库之鱼多因水涸而死。
1987年春夏,阳平关、广坪两区大旱,广坪尤重,旱情断续数月,山坡禾枯,农作物受灾严重。
1991年,全年降雨量仅706.4毫米,为历史最低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