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后三年(前185)夏,汉水溢,漂流4000余家。
汉高后八年(前180)夏,汉水溢,漂6000余家。
汉后元四年(前160)夏,汉水溢,冲没万余家。
汉建安二十年(215)夏,汉水溢,漂6000余家。
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八月,大霖雨,汉水溢。
蜀汉建兴八年(230)秋,大雨30余日,水涨山崩,栈道断绝。
晋咸宁三年(277)六月,汉中暴水杀人,九月又大水,死300余人,伤秋稼。
晋太元十五年(390),汉中大水。
南北朝宋元嘉十一年(434)五月,汉水泛溢。
唐长庆四年(824)夏,汉水溢。
唐开成三年(838)夏,汉水溢。
唐会昌元年(841)七月,汉水溢决。
北宋淳化二年(991)七月,汉水涨,坏民庐舍。
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汉水决溢,漂荡庐舍。
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六月初八,汉沔及大安军大雨水。漂没民舍,冲塌桥栈,死者甚众。
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利州路霖雨败禾稼,大饥,赈之。
南宋绍熙二年(1191)五月、七月,嘉陵江暴溢,大安军大水。
南宋开禧元年(1205)七月,利州郡县霖雨害稼。
南宋咸淳三年(1267)六月,汉水溢。
元至正九年(1349)七月,大霖雨,汉江溢,漂没民居、禾稼。
明洪武五年(1372)六月,大雨,河水暴溢,巨木蔽江而下。
明永乐十四年(1416)五月,汉水涨溢,淹没公私庐舍无数。
明成化六年(1470)八月,汉水涨溢,城郭居民尽淹没。
明弘治十五年(1502),大雨伤禾,多时疫。
明嘉靖十一年(1532)夏,汉中大水。
明嘉靖十八年(1539)七月,汉江涨溢,漂坏民舍。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秋,淫雨为灾,禾苗不实。
清顺治四年(1647)八月,宁羌、略阳等州县,暴雨两日夜,汉水泛涨,田苗尽伤,大饥。
清康熙元年(1662),陕西全省皆淫雨。宁羌六月起,大雨断续60日。
清康熙八年(1669),汉中各州县大水。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雷雹交加,风狂雨暴,水涨甚猛,树木连根蔽江而下,沟渠桥梁尽壅圮。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四五月以来,宁羌等州县阴雨连绵,收成只有五六成不等。
清嘉庆十五年(1810),大水,南山河窄,汇洪不及,致成灾害。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六月初十日,大雨骤急,山水陡发,州城并滴水铺等15处低洼田禾房屋被水冲塌,间有人畜淹死。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夏,大雨,汉江涨溢。
清道光五年(1825),宁羌等9州、县水灾。
清道光十年(1830)四月十二日夜,大雨如注,山洪陡发,淹死男妇大小32口,冲塌草房49间。
清道光二十年(1840)夏,汉江暴涨。
清咸丰二年(1852)七月十七日,大雨,汉江泛溢。
清咸丰八年(1858),燕子砭一带大水。
清同治七年(1868),宁羌等9州、县水灾。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嘉陵江发大水,沿岸被灾甚众。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五月,暴雨10日,河水猛涨。庄稼歉收,百姓逃荒者甚多。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夏秋之交,淫雨成灾,州城北关全部陷入洪水之中,上游民宅及牲畜被洪水冲去者甚多。
民国10年(1921)3至7月,阴雨断续,夏粮大半无收。
民国19年(1930)6月,暴雨3天,城北上关街水深齐腰。二郎坝西流河水泛滥,冲毁田地数百亩,冲走猪牛无数,灾民逃荒。
民国20年(1931),夏秋之交,天雨连绵,山洪暴涨,冲毁堤堰、禾田甚多。
民国25年(1936)6至7月,淫雨连绵数日。
民国28年(1939)7月水灾,民困至极。
民国32年(1943)8月,嘉陵江水暴涨,沿岸田禾尽被水淹。
民国34年(1945年)秋,淫雨连绵,因灾死亡132人。
民国35年(1946年)6月,淫雨连绵20余日,河水暴涨,山崩地溃,沿河田地尽被水毁,数万灾民无家可归。
民国38年(1949)秋,阴雨断续40余日,山洪暴涨,沿河庄稼淹没,秋粮收成颇受影响。
1951年8月下旬,连续降雨数日,大安河、嘉陵江、玉带河暴涨,至9月上旬,洪峰迭出,沿河田地水毁严重,代家坝、阳平关两区尤甚。全县13乡1980户受灾。
1952年8月1日至17日,大雨,山洪暴发,全县普遍受灾,城关、大安、阳平关3区尤重。
1954年9月3日,暴雨9小时,汉江上游河水暴涨,大安镇水漫街道。全县有38乡3659户12132人受灾,冲毁农田数千亩,房屋87间,毁路基桥梁27处,死2人。
1956年6月初至7月初,淫雨连绵,洪水暴涨。全县受灾,大安、白杨、桑树湾等13乡尤重。毁房1212间,死22人,损失粮食90.24万公斤。
1957年6月17日,暴雨如注,县北4区发生特大洪水。大安镇水漫小街,冲断大桥,86米河堤被毁。
1958年5月3日,大雨倾盆,大安、代家坝、广坪3区被灾,农田受灾面积4.03万亩,冲毁房屋518间,死7人。
1962年夏,连续3次降暴雨,全县20个公社81个大队641个生产队被灾,冲淤良田1.12万亩,旱地2.41万亩,毁房579间,死亡4人。
1964年9月3日,全县降暴雨,雨量达136.4毫米。玉带河水流量达1710立方米/秒,城关镇河街、新市区被淹;宝成铁路塌方,火车停驶3小时。全县42个公社的2.73万亩农田受灾,冲断公路桥梁两座,房屋639间,死3人。
1970年7月下旬至8月初,中雨不断,时而大雨,部分地区山洪倾泻,决堤淤田,秋粮减产。
1972年,秋涝灾害严重,粮食减产515万公斤。
1975年7月24日,代家坝区暴雨,河水四溢,淹没稻田,全区损失粮食103.5万公斤,倒塌房屋23间。
1977年7月5日,广坪暴雨,公路冲毁,电话线路中断。毁房746间,圈舍651间。2.5万亩农田受灾,8853亩无收。
1979年7月4日,城关地区降暴雨,沙河子尤重,房舍倒塌30余间,1800余亩稻田被淹。
1980年6月15日,本县遭受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和洪水灾害,12小时降雨112毫米,玉带河水漫过县城玉带河大桥,冲跨河堤,县城积水深处达1.7米。全县交通、邮电多处中断。46个社(镇)281个大队1743个生产队受灾,死亡9人;农作物受灾15.4万亩,决堤141公里,毁渠1893条;损失粮食12.85万公斤、牲畜86头,倒塌房屋1.08万间,129户财产被洪水卷走。
1981年7至8月,多暴雨,造成全县性特大灾害。7月初至8月21日共降雨1211.5毫米,嘉陵江阳平关段洪峰高达9860立方米/秒,属百年不遇的暴雨洪涝(8月13日~21日的9天中,下雨量618.3毫米,有5个暴雨日,其中18~21日连续4天暴雨)。铁路中断,输电通讯线路大量倒杆断线。泥石流、垮山、滑坡604处,1055.6万立方米。大安区桑树湾乡沙棠树村的石架坡崩山宽170米,高、厚各40米,泥石流从高350米的山上倾泻而下,声若霹雳,势如猛兽。冲到沟底后,又涌上对面山坡70米,然后倒滑下来,泥石流下泻500米,壅高40米,毁房6间,壅埋14人致死。东方红水电站引水渠道滑坡60万立方米,致停产半年。总计全县重灾36个乡196个村9.81万人,倒房8916间,死亡55人,农田当年无收者达7.5万亩,损失粮食4017.5万公斤,各种经济损失达4464.5万元。
1984年6月,入汛后连降暴雨,截止8月8日,全县冲毁农田3.08万亩及部分公路、水利设施等,损失折款达183万余元。
1989年6月11日至14日,五丁关以北地区连降大雨,12个乡3.43万亩农作物受灾,死3人。
1990年7月5日下午8时至6日中午12时,本县普降大到暴雨,全县平均降雨量达187.9毫米,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嘉陵江、汉水等几条较大河流的洪峰均超过了1981年。燕子砭街道水深2米有余;大安公路大桥再次被洪水冲断,树木蔽江而下。据统计,这次洪灾全县倒塌房屋3542间,水毁农田6.96万亩,决堤120余公里,因灾死亡12人,交通、邮电线路多处中断,直接经济损失达6100余万元。
1991年7月15日19时至21时10分,阳平关镇和大长沟、唐渡、太阳岭乡遭受特大暴雨袭击,降雨量134毫米,1.1万亩农作物受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