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县土壤共分水稻土、潮土、淤土、黄棕壤、沼泽土、紫色土6个土类15个亚类32个土属,85个土种。
全县土壤呈地带性分布。秦岭南坡从高海拔向低海拔依次出现了黄棕壤和黄褐土。黄棕壤的最低海拔在1000~1050米,同时,也是黄褐土的最高界限。从五丁关到阳平关低槽谷地依次出现黄褐土~黄棕壤。五丁关以南,自上而下至千米左右又出现黄褐土。从玉带河至巴山低山区为黄褐土,海拔高处主要为黄棕壤。
第一节 水稻土类
水稻土是宁强县的高产农业土壤,面积129866亩,占农耕地面积9.47%。
一、淹育性水稻土
面积17182亩,占水稻土的13.23%。主要分布在高寨子、罗村坝、黄坝驿、毛坝河乡。
泥沙田土属 冲积层次明显,活土层达18.4厘米,有机质、全磷、全氮含量较低,全钾含量高。
黄胶泥田土属 耕层平均厚度18.3厘米,质地为重壤或轻粘土,含钾量大。
黄泡泥田土属 海拔多在800~1000米以上。耕层平均厚度16.4厘米。结构多为团粒状,有的氮、磷含量较低。
二、潴育性水稻土
占水稻土总面积的68.54%。在土壤表层含有绣纹、绣斑,表层下含少量胶膜。
绣斑泥沙田土属 宜耕性较好,耕层平均17.54厘米。
绣斑黄泥田土属 耕层17.8厘米。质地多为轻粘。有机质,全氮含量较高。
绣斑黄泡泥田土属 也称山地水稻土,土层厚度103.3厘米,活土层厚度19.3厘米,耕层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较高。
三、潜育性水稻土
占水稻土的10.76%,在城关区多见,共分5个土属。
夹沙青泥田土属 低价硫化物含量较高,对水稻根部有害,土层19.5厘米。土壤质地多为重壤,有机质含量较高。pH值6.5左右。
青泥田土属 耕层17.4厘米。土壤质地为重壤,有机质积累较多,但耕性差,透水透气不畅。
山地青泥田土属 土层平均厚度95厘米,质地多为轻粘土,全钾含量较高,而全磷含量较少。
四、表潜性水稻土 耕层厚度17厘米。土壤质地为轻粘土,pH值6.5左右,有机质含量较高。
五、脱潜育性水稻土 耕层20.4厘米。土壤质地多为砂壤及砂土。pH值6.5左右。有机质、全磷、全钾含量较高。
第二节 黄棕壤类
黄棕壤是宁强一种主要的地带性土壤,占全县总面积的96.19%,分布在秦岭南坡、巴山北坡海拔600~1700米范围内,是主要的旱作和林、牧、药用地土壤。成土过程以粘化和腐殖质积累为主,多为弱酸性。表层灰棕色,疏松多孔,里层黄棕色或淡黄棕色,紧实粘重,块状和棱块状结构,结构面上有较多的暗棕色铁锰胶膜,少量铁锰软结构,分5个亚类。
一、普通黄棕壤
面积2406712亩,占黄棕壤总面积的50.8%,分布全县海拔900~1950米的山坡。其厚度随地形、植被的变化而变化,质地轻壤,呈弱酸性反应。有砂石黄泡土、石片黄泡土、青石黄泡土、夹石黄泡土等4个土属。
二、生草黄棕壤
面积355793亩,占黄棕壤面积的7.5%,多在海拔1010~2050米的山坡。地表常有较厚的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染色层,厚度大于15厘米。分为夹沙黄泡土、石片灰黄泡土、青石灰黄泡土等3个土属。
三、粗骨性黄棕壤
是发育在残积母质上的石渣土,面积30998亩,多见于海拔950~1350米之间,坡度大于45度的坡地上,自然植被多杂灌木和疏林草地。腐殖质层较少,土层中含有大量的石渣石块,是一种幼年土壤。有石片石渣土、青石石渣土2个土属。
四、普通黄褐土
土质粘重,养分较少,呈棱柱状结构,中性至弱酸反应,多见于浅山及河流高阶地上,呈一定的地带性。面积1888553亩,占黄棕壤面积的40%。有墡土、黄沙泥、黄胶泥、红胶泥等4个土属。
五、粗骨性黄褐土
为幼年土,土壤发育不明显,石砾含量一般大于30%,面积51958亩,多在海拔660~1020米的山坡上。有石片石骨、青石石骨两个土属。
第三节 其他土类
一、潮土类
直接发育在冲积母质上,地下水位较高,在本县仅有1个土属,只占全县总面积0.12%,主要分布在阳平关、城关、大安、广坪4区。耕层达19厘米,质地砂壤或中壤。
二、淤土类
淤士物质组成较复杂,在宁强只有1个土属,只占总面积0.4%。主要分布在阳平关、巴山、城关、铁锁关4区。耕层18厘米,pH值8.2左右。
三、沼泽土类
分布在地势低洼的滞水地带或土壤母质过度粘重,透水性差,土壤过度湿润地带。土壤上层有机质分解困难,逐渐堆成泥炭层,有块状和板状结构。有泥炭沼泽土、潜育沼泽土两个土属,面积共5810亩,分别分布于大竹坝、何家坟和二郎坝。
四、紫色土类
紫色土是发育在紫色砂岩或紫色页岩上的一种幼年土壤,有紫泥土、紫砂土两个土属,质地多为重石质轻壤,呈碱性反应,面积24357亩,占总面积的0.5%。主要分布在巴山、城关、铁锁关3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