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构造
本县处于杨子准地台北缘和秦岭褶皱带南缘两大地质构造单元的交接部位。习惯认为:阳平关~勉县大断层以南属地台区,以北属地槽区。在漫长的地质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错综复杂的构造格局。由南而北分为:
一、杨子准地台宁(强)~镇(巴)下古凹陷带
位于阳平关~勉县大断层以南,属本带西北边缘。自上元古界震旦纪至中生代三迭纪,除中、上寒武,泥盆、石炭纪上升为陆,未接受沉积外,其余每个纪之海侵都广泛淹没本区,形成海相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建造,虽几经升降运动影响,仍不失为长期稳定下降的凹陷地带,故地层多为平行不整合接触,经燕山运动褶皱回返,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不太强烈。褶皱构造由南向北为一系列大致平行的背斜、向斜组成,在茅坪沟~大竹坝以南为短轴背、向斜;以北黄坝驿~二郎坝~水田坪长轴背斜;在二郎坝至东方红电站之间为将军山向斜;在县城~铁锁关一带又形成宽缓的背斜。在双河~五丁关~老代坝一线的褶皱多被断层破坏,而失去背向斜的完整性。这些褶皱构造轴向多为北东东向。
断裂构造多沿岩层走向发育,主要为北东东向,少数为北西向,多为高角度逆断层,亦有正断层及平推断层。由南向北较大的断层有二郎坝~水田坪逆断层,将军山正断层,舒家坝~平溪河逆断层,滴水铺~周家坝断层,竹坝河~双河~老代坝逆断层,宽川~南屏断层,金山寺~阳平关断层带。
二、松潘甘孜褶皱系摩天岭元古褶皱带
位于阳平关~勉县断层以北和县境外略阳~褒城断层之间,呈西宽东窄之楔形。在勉、略、宁三角地带富含金及其他金属矿藏,俗称“金三角”。县境内仅出露其部分。
本区自中元古代长城纪,上元古代震旦纪海相火山岩及沉积碎屑岩和磷酸盐岩沉积之后,一直处于上升凸起之中。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比较强烈,褶皱紧密,岩层变质,断层及次级构造充分发育,褶皱以复式背向斜为主,走向呈北东东向,主要断层以北东向为主,也有北西向断层。前者如青木川~玉泉坝~八海断层,后者如东皇沟~桑树湾断层。
这些断层中,以划分构造单元的金山寺~阳平关~勉县断层规模最大,呈北东东向,沿汉江延至武侯,进入汉中盆地,破碎带宽达百余米。断层面倾向北,倾角较陡,具有形成早、长期活动的性质。在一些断裂交汇的地方,由于构造和岩性的影响及内外应力长期作用的结果,多形成一些串珠状山间谷坝。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