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历史 | 艺术 | 民俗 | 图片 | 线路 | 文物 | 视频 | 出游 | 专题 | 景点 | 特产 | 美食 | 传说 | 吃住 | 休闲 | 交通 | 论坛 | 团购 | 搜索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三秦游
首页 | 西安概况 | 宝鸡概况 | 咸阳概况 | 铜川概况 | 渭南概况 | 延安概况 | 榆林概况 | 汉中概况 | 安康概况 | 商洛概况 | 杨凌概况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略阳县概况介绍大全 > 正文

略阳县防疫概况(2)

2012-6-14 17:20:54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第三节 食品卫生
    1950年至1985年食品卫生由县卫生院监督,后交略阳县卫生防疫站管理。
    一、食品卫生训练 1955年9月,县卫生院对23名炊事员进行15天的食品卫生训练。1959年,县卫生防疫站举办饮食从业人员卫生训练班,各公社卫生所举办炊事员、管理员食品卫生训练班,分别对城关饮食从业人员和1028名农村集体食堂炊事员、管理员进行了训练。1984年县卫生防疫站协助商业部门举办食品卫生学习班一期,受训43人。1987年7月对全县食品从业人员500余人进行了《食品卫生法》学习。
    二、食品卫生“五四制” 1964年宣传、执行“食品卫生五四制”。1972年以人民饭店和十字口食堂为样板,普遍推行。1975年始在饮食服务单位实行流动红旗,促进“五四”制。
    1983年4月24日成立贯彻《食品卫生法》领导小组,设办公室,县卫生防疫站举办《食品卫生法》学习班一期,54人参加学习。各食品经营单位和个人对照《食品卫生法》,检查改进,增设卫生设备,订立卫生制度。7月,县人民政府任命食品卫生监督员4名,专管食品卫生工作。
    三、检验监督 县卫生防疫站根据《食品卫生管理条例》和《食品卫生法》的规定,1981年对嘉陵饭店和县食品公司加工厂等单位进行卫生检验。1984年对城区54家饮食业的餐具进行检验,其中不符合卫生标准的44家,分别令其停业整顿及处罚。1981年、1984年两度水灾,检查销毁水淹污染食品40余种,共2038万斤,灾后无一例食物中毒。
    四、健康检查 卫生防疫站1960年开始对食品经营人员进行健康检查。1964年检查125人,给健康合格的98人签发《健康证》,对其中患有各种传染病的27人调离食品经营单位。1973年检查262人,其中患有传染病的12人。1975年检查61人,检出4人患有传染病,调离治疗。1983年检查508人,未发现传染病。1981年对95家集体和个体食品经营户审查签发《卫生许可证》。1983年经审查,给98家集体食品经营单位中的93家,104家个体食品经营户中的61家签发《卫生许可证》。1984年对已发《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者,全面复查一次,共体检1343人;复查国营、集体食品经营单位154家,个体食品经营户260家。截止1984年共签发《卫生许可证》330份、《健康证》1381份。1988年5次食品卫生检查共查779个单位和个体户,销毁霉变食品42种次,对情节严重的80个单位及个体户进行了处罚,对2135人进行健康检查,共查出传染病51人。
第四节 学校卫生
    1979年,卫生防疫站对略阳县中学、高台小学、东关小学、郭镇中学、两河口中学及郭镇、两河口、横现河、何家岩4所小学共9所学校7至12岁的1337名学生进行生长发育指标调查,项目:身高、体重、胸围。1981年对上述学校7至18岁的4326名在校学生进行第二次生长发育指标调查和健康状况调查。查出学生视力减退率9.66%,蛔虫感染率77.9%,砂眼患病率55.7%,龋齿患病率40.4%。学生生长发育状况1979年与1981年无明显差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状况良好,健康状况较差。
    1981年至1984年,对略阳中学、郭镇中学、两河口中学和东关、高台、横现河、何家岩4所小学共7所学校在校学生进行四年对数视力监测,共监测14239人,受检28478眼,视力低下4513眼,低下率15.85%。其中真近视1547眼,占43.37%;假性近视1799眼,占50.43%;其它眼病86眼,占2.4%。
    视力低下的差异:城镇学生21.74%,农村学生8.44%;小学生11.45%,初中生17.16%,高中生23.75%;男生19.28%,女生25.56%。规律是: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中学生高于小学生,女学生高于男学生。
    学生视力低下的原因:学生缺乏用眼卫生知识,一次性用眼时间过长,读写姿势不符合卫生要求;部分学校教室自然采光和照明设备不好。
第五节 急性传染病防治
    1955年建立急性传染病报告制度。1966年中断,1968年11月2日,县防疫站恢复报告制度。次年,逐步形成以县、区、乡、村四级医疗单位为主体的全民疫情报告网。卫生部对25种急性传染病分甲乙两类进行管理。甲类(1.鼠疫2.霍乱及副霍乱3.天花)和乙类(4.白喉5.麻疹)病必须在二十四小时内报告县防疫部门。
    1976年6月成立2号病防治领导小组,组织抢救、防治两个小组。1984年6月,重新成立副霍乱防治领导小组,设办公室。略阳县医院、略阳钢铁厂职工医院、宝鸡铁路分局略阳医院均组织起以业务骨干为主的2号病抢救小组。
第六节 常见传染病、地方病防治
    传染病和地方病以疟疾、麻疹、流脑、流感、疥疮、梅毒、麻风、甲状腺肿、头癣为最常见,旧有“略阳四大害,梅毒麻风瘿瓜疥”之谣。1949年后,采取各种防治措施,反复防治,1952年天花绝迹。其他传染病和地方病经过持续防治大部分基本消灭或得到控制。
    一、疫病 清咸丰元年(1851)略阳瘟疫流行。咸丰四年(1854)七月,略阳水灾后,天花四起,伤人甚多。
    民国十九年,鼠疫、伤寒、痢疾大流行,县西北尤烈,死状罕见。吴家营、白石沟一带百余户人家,绝户者达80户之多。青泥河梯子岩沟有人口近百,疫后仅存数人,村庄断烟,田园荒芜。
    二十二年,郭镇霍乱流行。郭镇小学7人染病,5人死亡。坪沟乡张宏一家9人,七天病死5人。
    二、疟疾 民国时期,每年疟疾流行。
    疟疾俗称摆子,病多发秋夏。由于缺医少药,乡人以为鬼神作祟。阴阳神汉趁机愚弄:有用桃枝柳条抽打患者“驱邪”;有发病前出外躲避,暴尸荒野;有用黄裱纸在患者身上擦揩,边擦边念咒语,后将裱纸揉成纸团,卡在树杈上,称“送摆子”。
1957年1月~1958年5月疟史调查
    表23—6

┏━━━━━━━┳━━━━━━━┳━━━━━━━┳━━━━━━━┓ ┃ 地 区 ┃ 人 口 ┃ 发病人数 ┃ 发病率(%)┃ ┣━━━━━━━╋━━━━━━━╋━━━━━━━╋━━━━━━━┫ ┃ 横现河乡 ┃ 2407 ┃ 59 ┃ 2.45 ┃ ┣━━━━━━━╋━━━━━━━╋━━━━━━━╋━━━━━━━┫ ┃ 大 沟 乡 ┃ 3520 ┃ 148 ┃ 4.2 ┃ ┣━━━━━━━╋━━━━━━━╋━━━━━━━╋━━━━━━━┫ ┃ 龚家营乡 ┃ 2762 ┃ 88 ┃ 3.19 ┃ ┣━━━━━━━╋━━━━━━━╋━━━━━━━╋━━━━━━━┫ ┃ 白石沟乡 ┃ 2311 ┃ 25 ┃ 1.12 ┃ ┣━━━━━━━╋━━━━━━━╋━━━━━━━╋━━━━━━━┫ ┃ 吴家营乡 ┃ 4175 ┃ 194 ┃ 4.65 ┃ ┣━━━━━━━╋━━━━━━━╋━━━━━━━╋━━━━━━━┫ ┃ 白雀寺乡 ┃ 19255 ┃ 290 ┃ 1.51 ┃ ┣━━━━━━━╋━━━━━━━╋━━━━━━━╋━━━━━━━┫ ┃ 郭 镇 区 ┃ 14233 ┃ 273 ┃ 19.1 ┃ ┣━━━━━━━╋━━━━━━━╋━━━━━━━╋━━━━━━━┫ ┃ 江 镇 区 ┃ 14431 ┃ 288 ┃ 2 ┃ ┣━━━━━━━╋━━━━━━━╋━━━━━━━╋━━━━━━━┫ ┃ 何家岩区 ┃ 17680 ┃ 376 ┃ 2.14 ┃ ┣━━━━━━━╋━━━━━━━╋━━━━━━━╋━━━━━━━┫ ┃ 药木院区 ┃ 16757 ┃ 403 ┃ 2.41 ┃ ┣━━━━━━━╋━━━━━━━╋━━━━━━━╋━━━━━━━┫ ┃ 两河口区 ┃ 18550 ┃ 405 ┃ 2.28 ┃ ┣━━━━━━━╋━━━━━━━╋━━━━━━━╋━━━━━━━┫ ┃ 城 关 镇 ┃ 4485 ┃ 64 ┃ 1.44 ┃ ┣━━━━━━━╋━━━━━━━╋━━━━━━━╋━━━━━━━┫ ┃ 略阳中学 ┃ 241 ┃ 8 ┃ 3.32 ┃ ┣━━━━━━━╋━━━━━━━╋━━━━━━━╋━━━━━━━┫ ┃ 合 计 ┃ 120771 ┃ 2621 ┃ 2.17 ┃ ┗━━━━━━━┻━━━━━━━┻━━━━━━━┻━━━━━━━┛

    1957年至1958年5月在城关镇和6个区5个直属乡进行第一次疟史普查。普查区自然人口120771,疟疾发病2621人,发病率2.07%。吴家营、大沟、龚家营乡为疟疾高发区,药木院乡次之,发病率分别为4.65%、4.2%、3.19%和2.14%。发病规律是低洼地区高于高山地带,且多集中于多蚊季节。
    1963年进行第二次疟史普查,查明1961、1962年疟史患者4624人。
    1965年进行第三次疟史普查,查明1963、1964年疟史患者5258人。
    1963年培训抗疟员614名,1965年培训抗疟员975名,做到了生产队有抗疟员,给疟疾患者及时送药到手,看服到口。
    1950年至1957年侧重现症治疗,以门诊和巡回诊治为主。1958年起除治疗现症疟疾患者外,对疟史患者全部予以抗复发治疗。1960年至1964年共抗复发治疗有疟史者11642人。
    1965年全县开展全民性灭疟运动。抓三个根治:休止期根治、复发期根治和现症病人根治。此后,1965年疟疾发病578人,比1964年降低76.9%;1967年疟疾发病减至110人。1972年仅发病15人。
    对疟疾患者全部免费药物治疗。1950年至1958年主要使用中药百乐君。1959年至1964年改用环氯胍、乙胺咪啶,现症治疗采用伯胺喹林加环氯胍。
    1972年全县基本消灭疟疾。
    三、麻疹 1955年春,麻疹流行。1954年12月27日县城高台巷发生第一例麻疹,半月之内蔓及城关全区,波及全县。1955年3月,全县患病人数达1200余人,发病率8%,死亡23人。疫情发生后,32名医务人员,组成八个巡回医疗队,分赴疫区,边防边治。防治方法以隔离为主,未感儿童普遍预服紫草。四月后,逐渐扑灭。
    1959年4月全县发生麻疹820余例,合并肺炎死亡43例。县卫生防疫站会同汉中专区疾病防治队共35人,组织各地中西医人员330人,划片包干,巡回防治。
    1965年春,麻疹大流行,全县患病2459人,由于防治及时,未致死亡。
    麻疹流行的主要原因:社会上仍然普遍存在着“麻疹是不可避免的,迟出不如早出”的认识,因而多不注重预防,甚至还有故意招惹者。1965年把预防麻诊作为卫生宣传的重点,扩大麻疹疫苗注射范围,控制了麻疹的发病和流行。1966年以来,麻疹仅散在发生,未复流行。
    四、流脑 略阳县近二十年来的疫情资料记载,一般每八至十年为一个流行周期。1966年和1967年是解放后第一个流行高峰。1966年发病135例,死亡17例;1967年发病219例,死亡27例。1976年至1978年是第二个流行高峰。高峰前,开展预防接种,1976年发病32例,死亡4例;1977年发病48例,死亡2例;1978年发病30例,死亡5例。第二个流行高峰过后,1980年至1983年,每年发病人数稳定在1—8例。1984年发病人数又升高,发病22例,死亡4例,次年发病42人,出现第三个流行高峰。
    五、梅毒 梅毒在略阳散在发生。1956年在观音寺乡调查1607人,发病率约2.5%。1958年对梅毒普查普治。11月1日,成立略阳县消消灭现症梅毒指挥部,各区成立驱梅工作站,全县组织训练172人的驱梅队伍,分片包干,调查确诊梅毒患者335人,患病率2.67%。地区分布:郭镇区发病率6.75%为最高,城关镇4.9%居次位,何家岩0.62%为最低。年龄特点:21岁至50岁患者244人,占总患病人数72.8%。期别特点:三期204人,占总患病人数60.9%。对确诊的现症梅毒患者全部免费采用中药三仙丹予以治疗。
    1970年,对郭镇、坪沟、干河坝、吴家河、三岔子、双集垭、硖口驿七个公社的969名可疑梅毒患者进行血清学检验,对其中365名患者采用“六○六”、油西林治疗。
    1972年5至8月进行第二次梅毒普查普治。组织四个驱梅专业队,分8个小组,割块负责,对8209名梅毒可疑患者进行体征检查和血清学化验,初定现症和隐性梅毒患者2196人,全部采用油西林和三仙丹治疗二至三个疗程。
    1974年,抽调251名医务人员,在三百余名赤脚医生的配合下,除对1972年普查初定为梅毒患者的2196人中的2064人进行复查复治外,还新查线索608人。共确诊梅毒982例,已愈637例。对新定和未愈梅毒患者345人,全部采用油西林进行全程足量治疗,年底330人痊愈。1975年经扫尾治疗,梅毒患者全部治愈。历史遗留的梅毒病基本消灭。
    六、甲状腺肿大 俗称瘿瓜瓜,饮水缺碘而起。解放前,全县患病者约占一半人口。郭镇、观音寺、仙台坝、白石沟、三岔子、秦家坝、药木院、九股树、青泥河等地的患病率为最高。坪沟乡张家山村13户73人,患地方甲状腺肿大病的65人,患病率高达89%,其中七户全家无一人幸免。其发病农村高于城镇,深山阴沟高于浅山沿河,青壮年高于少年儿童。无性别差异。其病状小者如鹅卵,大者如东瓜,患者气喘吁吁,行动困难。
    略阳县是陕西省甲状腺肿大病“瘿瓜瓜”高发区之一。
    1957年,选择15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对甲状腺肿大病发病情况进行初次摸底调查。甲状腺肿大患病率为44%,三岔子乡患病率高达85%。1958年6至7月在全县范围开展甲状腺肿大病普查。县卫生部门从县卫生院、县卫生防疫站、宁强医疗队抽调12人,分为四个小组,协助各区卫生所组织、培训普查专业队、逐社、逐村、逐户调查登记。全县普查106821人,普查率84%,查出甲状腺肿大患者30530人,患病率23.3%。
    略阳县甲状腺肿大患者一般特点:1.性别差异:男性患者占52.95%,女性患者占47.05%,男略多于女。按医学资料记载,此病患病一般规律是女多于男,女与男比为2∶1,甚至5∶1,而略阳殊异。2.地理差异:西北深山地区患病率高于城区及沿河。郭镇患病率43.6%,华厂沟高达74.2%。城关镇患病率1.5%。3.年龄差异:患病率5岁以下低,9岁以上逐年增高,20岁至30岁最高,40岁以上下降。4.发病时间差异:1949年以前发病者占患病总数的57.88%。
    治疗方法:推广含碘食盐。1958年至1965年供应碘盐2200吨。
    1975年7月,县卫生局根据中共略阳县委“做好对甲状腺肿大病的普查治疗控制新发”的决定,组织491人的普查队伍,全县开展第二次甲状腺肿大病普查,人人上表。查出甲状腺肿大病患者15030人,患病率10.46%。
    为了摸索治疗甲状腺肿大病的经验,1975年9月,县卫生防疫站协同陕西省医疗队对徐家坪、明水坝两个大队的63名甲状腺肿大病患者,进行综合治疗试点,对碘化甲注射液、碘丁注射液和含碘食盐片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观察结果,年龄小者疗效佳于年龄大者,弥漫型病例疗效佳于结节、混合型病例。
    1975年普查后,对甲状腺肿大病采取药物治疗和推广碘盐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到1978年全县甲状腺肿大病患者减至3234人,1975年以来已治愈11796人。1979年卫生人员在两河口、徐家坪、城关区医院和略阳钢铁厂医院设立四个手术点,免费手术摘除甲状腺肿大211例,效果良好。累计治愈甲状腺肿大病患者27507人,现症患者减至3023人,现症患病率1.66%,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消灭标准。此后,在硖口驿、七里店开设甲状腺肿大病监测点,年年监测并继续供应碘盐普防,至1984年再无新发。
    七、麻风 麻风俗称癞子,略阳各地均有发生。时人认为不治之症,患者颇受歧视迫害,离乡背井,饿死他乡,赶入深山僻洞,豺狼以啖,绝其食衣,强行活埋。民国二十四年,荷叶坝三家村农民芮某患麻风病,县府令保安队除之,当保安队30余人荷枪实弹至其家时,芮全家闻风逃走,其鸡、猪、狗等畜无一逃生。芮某自缢山林,后芮之侄又患此病,自知无活命希望,自杀身亡。
    1952年略阳县对麻风病发病情况进行首次调查,查出麻风病82例,其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23例,分布39个乡。
    1956年10月,略阳县对麻风病发病情况进行第二次全面调查诊断,确诊症诊麻风病61例。性别:男性42例,女性19例。职业:农民59例,工人、学生各一例。地区分布:两河口区20例,何家岩区18例,城关区14例,郭镇区5例,江镇、药木院区各2例。
    1953年至1958年三次收容共收送麻风病人97名。对愈后出院患者按时进行复查和发送固效药物。
    1981年7月,县卫生局组织31名防疫人员对麻风病进行普查普治。36个公社81个生产大队有麻风病患者。对历年治愈出院患者147人,新发8人,复发2人,逐人造册建立病历,分别落实治疗措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略阳县概况介绍  
略阳县概况:乐素河镇简介 略阳县概况:史家院乡简介 略阳县概况:白雀寺乡简介
略阳县概况:白石沟乡简介 略阳县概况:九中金乡简介 略阳县概况:白水江镇简介
略阳县概况:马蹄湾乡简介 略阳县概况:徐家坪镇简介 略阳县概况:西淮坝乡简介
略阳县概况:郭镇简介 略阳县概况:金家河镇简介 榆阳区概况:横现河镇简介
略阳县概况:城关镇简介 略阳县资源优势 略阳县历史沿革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概况介绍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shaanxi/.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