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于民国初年传入本县。
民国元年(1912),教士商德成等一行来本县游历传教,兴安知府于当年5月22日令县知事“英人到境妥为保护”。同年6月中旬,教士法恩远、范明礼到本县,由县属各官吏陪同游览了县城、广城、牌楼等地。其传教详情无考。
本县天主教堂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由权河口林家碥人姚恢先首倡建成。姚因应举落榜后无颜回家,寄寓安康天主教堂侧,久之成为教徒。安康天主教堂为在紫阳传教,以优先收姚氏族系男女做教徒为条件,购买建在县城的姚氏祠堂,改建为天主堂。
天主堂初期(1923~1930)有神甫1人,修道2人,女仆2人;中期(1931~1937)有神甫2人,修道4人,女仆4人;后期(1938~1949)有神甫1人,修道2人,女仆2人。初期和中期神甫都为意大利人,后期为本省高陵县人兰野樵。
天主堂建成后,发展教徒数百人。姚恢先任任河天主教会会长,在家设教堂,每周都请神甫去做“弥撒”,先后发展100余名教徙,并培养姚与敦为神甫,刘盘安之妹为修道,由安康天主堂保送上教会学校数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本县天主堂开设诊所,兰野樵为主治医生,修道曹宝珍、罗会敏为调剂、护士,女仆2人亦作一些护理工作。因本县当时缺医少药,天主堂成为人们经常就诊的地方。
紫阳解放后,兰野樵、曹宝珍被安排到县医院工作。1959年,兰野樵因继续坚持做“弥撒”和“念经”,被斗争后交农村劳动改造,后于1969年被指控犯间谍罪而拘留。本县天主教从此停止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