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佛教何时传入汉阴无考。明时,佛教即在汉阴境内盛行。县署外建有僧会司,专管佛教事务。
道教为多神教,在汉阴建有宫、殿、观、庙。各行业亦按工种建庙奉祀,如医生建药王庙,泥木工建鲁班庙。道教信奉《道德经》,崇拜老子为“道德天尊”。道人每天早、中、晚3次诵经。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善男信女到庙里烧香敬神,抽签问卜,逢庙会则结队朝山进香。平时,道人有的被丧家请去诵经作斋醮,送亡人上山,有的用符咒录文降瘟祛邪。
佛教以释迦牟尼为教主,尊奉“三藏”佛经,信奉“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和“三世说”(即过去、现在、将来)。佛教徒出家为和尚,不出家称居士。僧人每日早、中、午诵经礼忏,每月朔、望日作法事,接待善男信女前来烧香拜佛。城东郊白衣庙每年三月初九庙会,烧香者纷至沓来,香烟缭绕,终日不绝。庙内备有药签,许多病人前来求医。
解放前,汉阴以神道设教,在地方官绅的操纵下,时而信佛,时而兴道,道、佛两教,相互交织,僧道住址可互换,形成佛、道不分的特殊现象。
据民国《汉阴县志》记载,全县14乡镇共有各种庙坛寺观177处,自民国十六年(1927)后,改作学校的69处,改作乡保公所、营房、仓库的24处,倾废的2处,庙产提作教育基金或慈善事业基金。尚余的82所庙宇大部分无僧道执事。城内富绅自建的“同善社”数处,祭祀活动全在家中进行,供奉佛祖偶像,按佛教规定进行祭祀。至1953年调查统计,佛教中仅余八庙乡龙泉寺居士尹荣贵、白衣庙和尚纪光海、梓龙乡牟梓河和尚王益堂、宁定乡汪家寨和尚黄金士等4人。道教中只留铁瓦殿沈理全、刘高才、丁中正、陈忠孝及金花乡千山庙道人王永孝等5人。以上9人都先后脱教还俗,从事劳动。余则为念经做斋、画符烧胎的火居道士,仍活动于城乡各地。
“文化大革命”中,县内佛、道教活动停止。1980年后铁瓦殿又有道士4人,上山烧香者渐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