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法接生
建国前妇女分娩采用古老的接生法,用具皆不清毒,婴儿发病率特高,产妇遇到难产则祈祷求神,致使妇婴死亡者甚多。据民国本《洛川县志》记载:“婴儿死亡率达50%以上,32年(1943)县卫生院办产婆训练班,训练助产婆18人”。可是由于接生费昂贵,群众认识也不足,很少请用助产婆。建国后重点改造旧法接生,培养新法接生员,推广新法接生,消灭新生儿破伤风和产褥热,保护妇女和新生儿健康。1958年各区都办产院、接生站,培训接生员。1960年县医院开始举办新法接生学习班,历年共办6期,培训450人。到1970年,每个大队都有接生员,各地段医院、乡医院都设有产床,对产妇实行免费接生,普及了新法接坌。
二、妇科疾病治疗与保健
1981年在京兆村、冯家村进行“围产期”试点保健工作。各地段医院、分医院也选点试办。1984年后全面开展,对孕产期妇女造册登记,建立健康档案卡片,怀孕4—6个月,每月检查一次。7—8个月,每15天检查一次。产后护理人员经常访视产妇,了解母婴健康情况。
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在农村发病率较高。致病原因是缺乏卫生常识,产后过早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病情多为阴道炎、宫颈糜烂、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等。卫生局组织分医院划片包干,宣传卫生常识,医治妇病,效果显著。
三、幼儿保健
1953年在地段医院、分医院的防治范围,建立了儿童保健包干区,对儿童进行了健康检查和传染病预防。1958年后开展了入托幼儿健康检查。1979年对儿童生长发育进行重点调查和独生子女体格检查。建立新生儿健康检查卡和预防接种卡,训练保育人员,宣传科学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