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1年(1932)前,洛川没有专设的卫生工作管理机构,更无医疗设施,只是县城和集镇有私人开设的药铺,附有无专修医科之“医生”,靠临床经验防病治病。至于偏僻山村或家境贫寒者,只好听天由命。据民国《洛川县志》载“民国20年(1931)冬,陕北发现鼠疫。21年(1932)夏,关中霍乱蔓延53县,患者50万余人,不及救者13万余人。22年(1933)洛川县政府始设“卫生助理员”。民国29年(1940),陕西省第三行政公署在洛川设立禁烟(鸦片烟)院。入院戒烟者有665人,10月撤禁烟院为中心卫生院,代管洛川卫生事业。30年(1941)1月改为洛川卫生院,设院长、医师、助产士、卫生稽查、护士各1人,卫生员、事务员各2人。此院设立后在医疗、防疫、保健、医药管理、宣传等方面还做了一些有利于人民健康的工作。
建国后,1948年第一科代管卫生工作。1956年设卫生科。1957年设文教卫生科。1958年改为文教卫生局。1961年又设卫生局。1968年由县“革命委员会”生产组“六·二六”办公室管理此工作。1970年复设卫生局,编制7人,各乡(镇)设卫生干事1人,逐步设立了县医院、地段医院、分医院、医疗站等,形成了医疗网。
一、县医院
1950年,洛川县政府筹办成立了洛川县人民卫生院,吸收原黄龙军分区集体转业的18名医务人员为骨干,设病床10张,有显微镜1台、血压计2具,高压消毒锅1架,产科、外科手术床各1台。年门诊约2万人次,住院188人次。1966年职工增加为51人,病床40张。1976年职工68人,病床80张。1984年有职工185名,其中业务技术人员140名,主治医生6名,护理师3名,中药师1名,放射师1名,医士28名,护士43名,其他技师16名,病床170张。新建成3674平方米四层住院部大楼一幢。总建筑面积为13000平方米,设内、外、儿、妇、中医、五官、传染、预防、保健、药剂、放射、检验、家庭病床等13个科;理疗、针灸、按摩、心电图、超声波、收费、挂号、病检等8个室。设有新型医疗器械超声波治疗机、红外线治疗机、超声波诊断仪、激光治疗机、万能手术床、麻醉机、12孔无影电灯、400毫安X光机、心脏监护仪、冰箱、干烤箱等82种,内科可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外科能做腹部、脑外伤、烧伤、骨伤、泌尿、肝修补、胃全切除、肾、胆、脾脏切除术;妇产科能处理难产、人工流产、引产、结扎、子宫切除、剖腹产等手术;儿科能进行急诊抢救和小儿传染病的防治;五官科能做额面手术;中医科能用中西两法诊治;检验放射方面能做生化、细菌检验、拍片、造影等。在业务上已成为全县治疗指导中心。1984年,全院门诊工作量72399人次,健康检查1927人次,收治住院病人3494人次,治愈率76.7%,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危险病人抢救成功率83%。全年业务收入343307元。1979年以来4次被评为省、地先进工作单位。1983年获中央卫生部嘉奖,评为全国卫生先进集体。
二、县中医院
1982年成立。院址设距县城2.5公里的后子头村西南侧。内有砖窑5孔,厦房7间,职工11名,其中中医师1名。年门诊5千余人次。1985年1月实行院长负责制,有职工7名,国家拨给职工80%的基本工资,实行经济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年门诊6138人次。
三、地段医院
1952年在土基镇成立了第一个区卫生所。1956年相继建立了旧县、石头、槐柏、老庙四个区卫生所。1968年10月县“革命委员会”决定,将上述5乡(镇)的集体所有制联合诊所合并于当地卫生所。1972年,将卫生所全部改名为地段医院。历年来增加职工、扩充设备,现已为综合性医院。设内、外、妇产、中医、药剂等科室。共设有病床100张,医疗器械有X光机(30-50毫安)、超声波诊断仪、电冰箱和常用的内科、外科、计划生育手术器械,可治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和作妇科、外科、下腹部和计划生育手术,成为所辖地区的医疗防治中心。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