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地养地,麦田轮作,以油促麦。大力发展油菜种植,为小麦提供良好的轮作茬口,解决小麦多年连茬种植的恶性循环问题。同时对麦田深施大量油饼,增加优质有机肥料,改变了洛川小麦产量低且不稳定状况。1984年,油菜播种面积为7万亩,占总夏田面积27%。
2.科学施肥。通过增施化肥,走从有机到无机相结合的道路,逐步解决了地力瘠薄农肥不足的问题。70年代化肥施用量比60年代增加了21倍,1984年全县施用化肥达19300吨,亩投资7.3元,克服了长期以来重氮轻磷撒追肥的不科学施肥作法,推广氮磷适当配合,一次深施底肥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
3.推广玉米垄沟种植间作大豆。把玉米种在垄沟,大豆种在垄上,产量高。1984年间作面积达7万亩,占秋田面积81%。
4.谷子实行“洗、镇、密”的栽培技术,引进山西壶关拌种经验。“三洗一拌”、“播后三镇”、“合理密植”的抗旱丰产栽培技术,解决谷子晚播难保苗的问题。
5.油菜实行“五改三防”种植,提高油菜产量。油菜由70年代初的1万亩发展到7万亩(1984),增加了油菜籽的商品率。
6.推广优良品种:小麦有“延安17号”、“洛农9号”、“洛农10号”;玉米有“陕单1号”、“中单2号”;谷子有“延谷5号”、“晋谷6号”良种。油菜有“上党油菜”、“关油三号”,实现了小麦良种化、玉米单交化、谷子油菜纯种化。
7.推广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病虫技术。新型高效低毒农药得到了普遍应用,改变重春防、轻冬防的偏向,谷子、玉米黑穗病发病率分别由1978年的6%和12.6%下降到1%以下。
8.应用微量元素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喷磷、喷硼、喷锌技术和“三十烷醇”在全县得到应用。
9.改进烤烟栽培技术:烤烟通过“四改”,即改高产劣质、低值为适产、优质高值;改宽窄行、高密度为等行栽植;改见花封顶为数叶封顶;改劣质品种为优质品种。提高经济效益,烤烟生产已成为农民重要收入和县财政的重要财源,1984年农民烤烟收入927万余元,为国家提供税收358万元,占财政收入的66.9%。产量由1981年的229.94吨,增加到1989年的9775吨,居经济作物首位。
10.引进推广“刺槐栽杆造林法”,解决了新植苗在越冬过程中因干旱、寒冷大量死亡的问题,使幼苗的成活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85%;推广“核桃泥浆沾根栽植法”,使核桃成活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80%;泡桐育苗通过“改平埋为斜埋”、“改条斜埋为垄沟窝播”、“改垄沟窝播为纸钵育苗”,促进了泡桐生产。1972年以来,引进“大关杨”、“银元杨”等7个杨树优良品种,至1985年已发展到443万株。
11.引进优良畜种:白绒山羊300只,奶牛4头,秦川公牛19头。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