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只有书馆走乡串村出售书籍文具。民国二十一年(1932),城内李茂青开设中山教育图书社,经营课本、文具,不久停办。二十四年(1935),刘进勤开设书铺。第二年党寿伯办文化服务社,发行图书,但都销量甚微。民国二十八年(1939),中共白水县地下组织开设新新书店,兔责人杨兴林,后地下组织遭破坏随即关闭。
1949年3月,白水新华书店成立。由于党对教育事业的重视,课本发行量增长较快。1951年发行册数121,788册,总销售额为16,357元。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为解决群众买书难的问题,目1966年起,先后在尧禾、纵目、西固、白水矿等地设门市部,并在冯雷、林皋、北原、大杨等供销社代售图书。布点增加,销量猛升,仅1966年全县图书发行已达679,255册,较1951年提高4.5倍。
“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人帮”鼓吹“读书无用论”,图书多莜封存,唯大量发行毛泽东著作。1970年至1974年,每年发行496,036册,和1966年相比下降了27%。其中1972年发行量比1957年还少3,000册,销售金额比1958年还少7,000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群众积极寻求致富门路,对文化科技知识的需求量增加。1972年史官建立公社级新华书店,是年全县除代销外,专业性图书发行点已达5个。图书发行量直线上升,到1983年高达107万册,较1951年提高7.8倍,比1966年提高了58%。科技图书增长尤快,以1983年为例,电器修理、小麦种植、化肥及农药的施用、缝纫裁剪、家俱制作等图书发行量为21,276册,约每10人平均1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