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历史 | 艺术 | 民俗 | 图片 | 线路 | 文物 | 视频 | 出游 | 专题 | 景点 | 特产 | 美食 | 传说 | 吃住 | 休闲 | 交通 | 论坛 | 团购 | 搜索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三秦游
首页 | 西安概况 | 宝鸡概况 | 咸阳概况 | 铜川概况 | 渭南概况 | 延安概况 | 榆林概况 | 汉中概况 | 安康概况 | 商洛概况 | 杨凌概况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白水县概况介绍大全 > 正文

白水县教育概况介绍(4)

2012-3-16 23:12:03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第六节 中学教育
    白水县中等教育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直到民国二十八年(1939),尚无中学。民国初年,部分人在靖国军第五路司令高峻的的资助下,赴四川、广东讲武堂学习军事。抗战时期,更有少数青年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北上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民国二十九年(1940),县长刘思敬根据白水的地下资源,呈准假县治东文武二庙创办白水县陶瓷科职业学校,附设初中1班,次年开学招生。第二届又增加了采矿班,先后4届,每届30人左右。民国三十五年(1946)4月改为白水县初级中学。这是白水第一所正式初级中学。设初中6班,简师3班,共390人,教职员50多人。但建校不久,次年9月因兵事停办。
    白水解放后,1949年2月,县人民政府第三十次政务会议决定县中应积极筹备开学。校长庞锦龙与会报告,县中仪器无存,图书仅40多本,桌凳损失殆尽,教师仅从蒋管区请回三二人。3月借武庄完小地址复课,至5月,局势稳定,学校始由武庄迁回城内。
    建国后,直到1953年,白水县初级中学仍为全县唯一的1所中学。随着经济的恢复,学生由1949年的154人增加到596人,净增2.87倍。为适应教育发展,1954年7月设尧禾分校,1956年改为尧禾初级中学。同年并筹建西固初级中学,招生2班,借居西固完小。当年9月,白水县初级中学设高中两班,改名白水中学。这是白水历史上第一所完全中学,在此以前,初中毕业生多在蒲城尧山中学就读。建国后仅有8年时期,从无到有,由初中到高中,学校发展至3所。但由于小学发展迅速,原有中学已无法满足升学需要,且学校尽在县城周围,边远地区学生上学仍有困难。1957年,城关、龙山、郭家山群众集资投工,创办民办初级中学3所。次年政府拨款新建武庄、林皋2所初级中学,各招生2班,至1958年底,全县有普通中学8所,其中公办5所。全县中学教职工99人,学生1,617人,是1949年学生总数1丐4人的10.5倍。“三年困难”以后,贯彻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对中学进行了调整,除白水煤矿完小增设初中班外,将1957年创办的3所民办初级中学撤销2所,保留的龙山民办初级中学到1956年同西固初级中学一并改为半耕半读农业中学。经过调整,全县保留县办普通中学4所、矿办中学1所。普通中学数目有所控制,教学力量得到加强,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但出现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和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学教育遭到严重破坏。全县中学停课达2年之久,各学校长期打派仗,搞武斗,壁垒森严。门窗桌凳被破坏,残缺不全;图书仪器被抢劫,七零八落。广大教师受摧残,有的被斗,有的被打,有的被关进“牛棚”,有的因莫须有的罪名被处分遣送回原籍农村。一度把中学教师驱赶到工地修水库。白水中学教师丁少农(现在西安陕西师大外语系任教)被剥夺教学权利,安排在校办工厂劳动。后批“师道尊严”,教师又成了批判对象。河南“马振扶事件”(是河南唐河县马振扶公社初中二年级15岁一女生,在1973年考英语时交了白卷,并在卷子背面写了一首打油诗:“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学ABCD,也能当接班人,接好革命班,埋葬帝修反”。此被学校批评后,投河自尽。无理惩办了批评者)。发生后,“四人帮”借此在《人民日报》广泛宣扬,批“考试”是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右倾回潮”。以后,白水如法炮制了首居事件(因一学生死亡,教师被捕),制造了一起冤案。“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学生的学习荒废,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复课后对原66、67、68级三届学生一起准予“毕业”离校。1970年缩短学制,二二分段,将原4所县办普通中学的3所初中及仅存的西固农中,一律改为高中,同时社办的初中15所、队办七年制7所。到1972年,社社办初中、矿中改高中、胜利小学设初中,全县高中6所,初中25所、七年制8所,其它形式无存。中学教育由多种形式变为一种形式,造成结构单一化的畸形。当时中学在校学生总数猛增至7,149人,比“文化大革命”前1965年的1,690人增长3倍多,而教职工仅增长2倍,设备师资两缺,全县中学学习质量普遍下降。1973年度升学考试,采用推荐招生,弊端丛生,后门顿开,入学程度参差不齐,高中学生竟有写错自己姓名的。1974年批所谓“修正主义路线回潮”,鼓吹学“朝阳农学院经验”,鼓吹教育“学大寨”,把“教育纳入农业学大寨的轨道”。于是“开门办学”、“校、队挂钩”,劳动频繁,打乱教学秩序,教材只留“三机一泵”(电动机、拖拉机、抽水机、水泵)。此后戴帽中学(小学设初中)蜂起,队办中学成风。自1975年至1978年全县此类中学社、队两级共有83所。北原社中在1977年还招收了一个高中班,成为全县第一个而且是唯一的民办高中。由于教师严重不足,勉强办起,徒有其名而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揭批“四人帮”对教育的破坏,肯定了教师的地位,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平反了冤假错案,在调动了教师积极性的基础上,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1980年恢复了中学阶段初、高中各三年的学制,逐步调整了学校布局,压缩高中、合并初中,充实小学。确定白水中学为重点中学,迁山头新址。增设城关中学(在白水中学旧址),撤北原高中班。第二年改七年制学校为小学,每社保留初中1所。西固、武庄、林皋3所高中改为初级中学,停招高中班。经过几年调整,到1983年底,全县共有公办中学7所(其中高中3所:白水中学、尧禾中学、白水矿中。初中4所:林皋中学、武庄中学、西固中学及西寨矿校),民办中学17所。全县中学教职工共计983人,学生12,763入。形成一个由高中到小学的全日制宝塔型体制。
    白水中学简介
    白水中学位于旧县治东文武庙旧址。其前身为白水县陶瓷科职业学校。民国三十五年(1946)4月改为白水县立初级中学。三十六年(1947)9月停于兵事。
    解放后,1949年2月复课,更名陕甘宁边区白水中学,隶属黄龙分区。3月由于敌人窜扰,迁至武庄村利用武庄小学上课,五六月间返回城内。
    建国后,在校学生增加,校舍及师资均感紧张。1952年起,扩大校园,新建教室6座,添购实验仪器及图书资料,政府又从外县调来大批教师。至1955年,3个年级共有学生14班,770多人。同年,将初中1957年、1958年毕业的2班学生分拨尧禾,成立白水县初级中学尧禾分校。1956年设高中2班,改名陕西省白水中学。当年新建学生宿舍、教师灶房及水灶,征用校西土地新修操场,校园扩至80亩。次年再修教室12座,至1958年建理化实验室和仪器室1幢,学校初具规模。1959年合县,学校改名蒲城第二中学。1960年学校开始用自来水、用电,改善了学习、生活条件。与此同时,学校强调教学质量,大抓教学秩序,注意教师队伍的建设,学生学习风气浓厚,当年毕业60人,高考录取55人,名列全省第14名。生物教师李永欣,教学成绩卓著,于当年5月、9月分别出席了省文教群英会及全国文教群英会,获先进土作者称号。1961年恢复白水县制,学校即改名为白水县白水中学。1964年在校学生达2廛班,1,320人,教职工60多人。到1966年为止,学校图书室藏书5万多册,全国性报刊性杂志基本齐全,教学仪器及体育设备,基本能按教学内容满足要求。尤其是教师队伍,各学科师资齐全,多系大专毕业,年富力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故自1960年到1966年教学质量提高较快,学生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历届高考成绩也较好。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改名白水县“红卫中学”。时10名教师被斗,15名教师关进“牛棚”。打派仗,搞武斗,校舍及读书仪器破坏严重。1968年7月成立革命委员会,8月工宣队进校搞斗、批、改,大批教师再次被专政。直到1970年始招生10班复课,改学制为两年。1973年后的较短一段时间,学校革命委员会在教师的支持下,顶住了所谓反潮流及河南马振扶事件的冲击,坚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保护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恢复白水县白水中学校名。与此同时,先后拆除旧房新建教师住房两幢,重修师生灶房及水灶,新修校门,校貌一新。1979年,开展电化教学,物理教研组张载锡自制教具,改进教学方法,利用电教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成绩显著,曾赴渭南地区各县及全省各地区进行巡回示教,1980年省政府授予特级教师称号。1981年8月,学校迁至山头新址,逾2年,复迁旧址与城关学合并。是年,学生多过33班,1,815人,教职工137人规模空前。
    白水中学建校40多年来,共招生234班。建国前9年仅招生17班,不及1970年一年所招数目。建国后的头17年招生87班,1970年恢复招生后到1983年共招130班。累计培养学生12,530人,分布省内外各条战线,有的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他们分别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建国后,白水1959年开始有高中毕业生参加大专学校考试,至1979年被大专院校录取的约700名左右。1980年录取113名,1981年录取102名,1982年录取83名,1983年录取101名,1984年录取131名,1985年录取163名,1986年录取157名,1987年录取177名。文化水准明显提高。
第七节 职业教育
    一 师范教育
    光绪二十九年(1903)知县陈维藻在县立初等小学堂附设师范传习所,民国十年(1921)刘明善于新化巷开办师范传习所,十四年(1925)李荫东于县立高级小学办师范传习所,民国二十年(1631)郭明顺办塾师训练所,但均不得详。民国三十四年(1945)白水县初级职业中学附设简易师范班。次年校制改、简师犹存,但每届学生甚少。建国后,1978年9月渭南地区大荔师范体育班交由白水代训,学生50名,学制一年,专业教师由地区配给,文化课教师由体委从当地聘请,期满后由地区统一分配。
    二 职业教育
    白水职业教育始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是年,县长刘思敬创办白水县陶瓷科职业学校,地址定于文武庙旧址,成立建校筹备委员会,向各方筹集募捐,鸠工修建,当年告竣。次年招收陶瓷科一班,附设中学班一班。由于当时国民政府不予重视,学校经费困难,设备极差,专业教师缺乏,不几期而无法延续。但也为白水发展陶瓷、煤炭工业培养了少数初级技术人才,有的还当了工程师。民国三十五年(1946),职业班停办,学校改为普通初级中学。
    建国后,主要精力忙于恢复普通学校,对职业教育尚未顾及。1958年推行“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始创半耕半读农业中学,城关、雷牙、尧禾、西武、云台、大杨、西固、史官等地先后办起17所,共19个教学班,学生共816人。有一队独办或几队联办的,“食宿在家,学习在校,劳动在队”,有县、社两级办的,食宿劳动在校。其学制长短自由,课程结合生产,经费自筹,教师自聘(实行半农半教)。“三年困难”时期后,农业中学大部被压缩,至1961年仅存6处,共6个教学班,学生228人,1963年政府要求对过去几年停办或者合并掉的农业学校积极设法恢复。随着农业生产形势的好转,农业中学又大量恢复,并且逐渐有所发展。到1965年,西固中学改为农业中学,全县有农业中学23所,比1958年还多5所,在校学生1,971人,比1958年增加了1,100多人。“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除西固农中外,其余于1967年停办。1974年以后,普遍中学进行教学改革,高中各校乃至少数社中普遍设专业班,时白水中学高76级8个班全部改为专业班,有农机、农技、人医、文艺等。由于各校一哄而起,既无教材,又无专业教师,教学秩序混乱,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均有所误。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县委、县政府重视发展职业教育。1982年9月遂成立白水县农职业中学,无编制,附设于白水中学。当年招人医、兽医各一班,共100人,学制三年。1983年,由于白水中学迁回城内,农职业中学利用山头校址独立建制,下设教务、总务两处,教职员30人。8月在高中招生后,分数下延,又招农学、畜牧各2班。至此,全校共两个年级,6个班,学生300人,分人医、兽医、畜牧、农学四个专业。目前,校舍总面积50亩,建筑面积6,001平方米。其中:教学楼面积1,406平方米;学生宿舍楼面积1,406平方米; 教工宿舍楼面积1,190平方米;教工平房宿舍面积618平方米;教工、学生食堂面积840平方米;校办工厂房面积435平方米;其它106平方米。图书3,000多册,教学仪器齐全,专业设备不完全配套。体育、音乐、摄影设备较好。
第八节 成人教育
    一 农民教育
    民国十八年(1929),新化小学以国民政府指令于南街(今文化馆旧址)创立白水县第一公共书报处,但当时文盲比比,虽备有《四库备要》、《万有文库》等书,并订有杂志、报纸,群众阅读者寥寥。
    民国二十八年(1939)县国民政府于彭衙商场建民众教育馆,开办成人、妇女识字班,并创办中山民校,开展城乡扫盲活动。首先在雷衙、尧禾试办成人识字班,妇女识字班。利用农闲时间,男女分班上课;男子白天劳动,晚上学习,妇女晚上活动不便,白天读书。次年,在全县推广,要求凡有学校的村庄一律开办冬学、夜校。以后各地相继办起,每班二三十人,教师由当地小学教师无偿兼任。由于封建社会妇女趵学习权利没有保障,多系文盲,乍一提倡,无不踊跃,虽携儿带女,其热情不减。许多妇女学习后掌握了注音字母,识了一定数量的字,有的还会唱几首抗日救亡歌曲。但以后无人过问,冬学停办。
    建国后,人民政府对农民教育非常重视。1949年政权刚建立,百废待举,政府就号召“男女老少上冬学”,组织农民开展冬闲识字学文化,基层干部及青壮年入学最踊跃。冬学以自然村为单位,男女分班,妇女白天识字、男子晚上学习,每班二三十人不等,所在村小学教师兼课,也有以青年学生充任者。据《白水县政府1949年工作报告》,当时全县有成人班107处,学员2,245人,妇女班47处,学员2,204人,共计4,449人,占当年全县完小及初小学生总数8,759人的一半多。1952年,县人民政府在全县开展突击扫盲运动,推行速成识字法,成立县扫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培训扫盲教师,声势颇大。同时配扫盲专干4人下乡巡回检查。经一冬春,读完识字课本,测试合格,大多脱盲,后即转入经常性的夜校学习。1956年扫盲工作再次出现高潮,暑假期间县文教科抽调全日制中小学教师400多人,分赴各区乡督促检查,并组织农民识字学文化,培训业余教师,编写识字教材。当时,全县办起识字班207个,学员6,000多人。从1957年到1965年,由于整风以及以后的“大跃进”和“三年经济困难”,整个成人教育处于停顿状态。旧文盲未能扫尽,新文盲又有产生。1971年再次在农村开展扫盲,县文教部门抓点试验在林皋公社,派驻工作人员,编写教材,训练业余教师,成绩显著,并在林皋公社召开现场会全县推广。次年,渭南地区在林皋公社召开农农业余教育现场会,进一步促进了白水的扫盲工作。但不久被“四人帮”鼓吹的“学习小靳庄”所冲击,又告中断。1976年春,于北原西峁办“五·七”大学一所,由文教局、农牧局、林业局、水电局、卫生局分别筹办师范、农技、林果、水利、卫生各一班,分驻于北原、林皋水库,新卓林场,通积农场,白水中学。班自为政,人、财归局,课程量开。虽然经过师生员工的积极努力,艰苦创业,在提高农村社队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和农村青年的科学技术水平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学校培养目标和管理体制等没有明确规定,加上白水根本不具备办学条件,仅办了两期,于1977年告终。共招学员462人。1978年渭南地区在华阴、华县召开扫盲经验交流会后,白水于当年成立白水县工农教育委员会,由主管文教的副县长任主任委员,文教局长、科技局长、总工会主席、农牧局长任副主任委员,委员14人,下设办公室,分职工教育组,农民教育组,各公社(镇)配业余教育专干1人。当年冬,在林皋公社培训扫盲骨干300多人。次年春全面铺开,并于七、八。九三个月发动突击扫盲,脱盲7,270人,其中少年208人,青年3,474人,壮年3,588人。为巩固脱盲成果,随将其编入业余小学学习。业余小学由生产队自筹资金、自请教师。教师来自生产队,享受补贴工分。至10月,全县共办起业余小学395所,学员共8,081人。11月,省、地两级教育部门验收,青壮年无盲率已达规定标准85%以上,因此获无盲县称号。自1982年起,为满足农民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后科学种田的要求,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变为农民教育的重点,全县先后办起农民专业学习班25个,参加750多人。1983年县农牧局成立农技校1所,北原、大杨办公社农技校各1所。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白水县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白水杜康庙 白水仓颉庙
白水县源和山(元鹤山、洞耳山) 白水县大神山 白水县秦山
白水县黄龙山 白水县五龙山 白水县白龙潭
白水县永垣陵(刘曜父墓)[图] 白水县王二墓 白水保警队起义处
白水县云台山风景区 白水县旅游景点:杜康文化遗迹 白水县旅游景点:永垣陵
白水县少华山(小华山) 白水杜康泉 白水县旅游景点:永垣陵
白水县美食 更多
白水锅盔
白水县民间小吃:白 白水锅盔
白水荞面饸饹 白水河北辣子汤
白水县特产 更多
白水豆腐
白水县豆腐干
白水柳条簸箕 白水大蒜
白水陶瓮 白水砂器
白水豆腐 白水县豆腐干
白水菜刀 白水眼镜
白水杜康酒 白水苹果
推荐信息  
·商洛市行政区划介绍
·商洛市革命老区介绍
·商洛市历史文化介绍
·商洛市交通通讯介绍
·商洛市概况介绍
·华夏精神故乡—西安概况
·西安四区一港两基地
·西安市交通介绍
·西安市著名人物介绍
·西安市的地域文化
·西安市旅游景点资源简介
·西安市的民间艺术
·西安民俗——关中十大怪
·西安市的历史轨迹
最新更新  
·白水县概况:白水县基础设施
·白水县民族及民族关系
·白水县基督教介绍
·白水县天主教介绍
·白水县伊斯兰教介绍
·白水县佛教介绍
·白水县道教介绍
·白水县宗教信仰介绍
·白水县冯雷镇简介
·白水县西固镇简介
·白水县雷村乡简介
·白水县北井头乡简介
·白水县雷牙乡简介
·白水县史官乡简介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概况介绍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shaanxi/.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