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书铺
民国时期,城内石桥有文酉堂、李家书铺,兼营石印,文具。二十七年(1938)春,停业。太要街、寺底村私人书铺,出售《弟子规》、《朱子家训》和“四书”、“五经”,游乡串校,兼营文具。三十年(1941)后,书铺,小贩出售有《自然常识》、《历史指南》、《地理指南》等社会科学之类的书籍。1950年后,东街有山河文具店和书铺各1处。
第二节 新华书店
1949年,在西关设新华书店,有职工2人,销售图书。1959年,随县城迁至东方红广场东南角,占地2000平方米,职工6人,设门市部。1967年,下设太要、港口图书发行门市部。1985年,人员增至13人,分业务、财务、城乡流动组,辖城关、太要、港口门市部和16个代销点。1987年,建两层楼房1座16间。
1949—1965年,发行马、恩、列、斯、毛泽东著作,配合中心工作,发行量由5421册增到29万册。“文革”开始,形而上学横行,填鸭式的发行政治书籍。城乡家家设“宝书台”。人人备毛主席语录。开会发“宝书”;奖励赠“宝书”。互相送“宝书”……。到1969年8月30日,全县1.78万多户,9.67万多人,发行《毛泽东选集》7.5万多册计1.87万套;毛泽东著作单行本23.9万多册;毛主席语录89.6万多张、条。总发行量由50多万册猛增到110多万册。同年,新华书店与剧院、电影站、文化馆合并为“毛泽东思想宣传站”。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被视为“四旧”、“毒草”禁止发行。书店只发行马、列、毛泽东著作、毛泽东语录。图书种类单调,门市冷落,发行量下降到26万余册。1974年,部分科技书籍出版发行,书店传播图书信息,发行量回升到53万多册。
1978年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图书种类增多,设立《科技书专柜》。聘请农科书发行顾问。连续3年开展科技图书宣传发行月活动。端正服务方向,开展优质服务,开架售书,扩大供销、文化、商业图书发行网、点15处。从1984年起,书店实行目标管理经营责任制,“开展文明售书、礼貌待客、优质服务、方便读者的百日流动优质服务竞赛”。1986年,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百日竞赛”活动被陕西省新华书店评为先进单位。1987年,发行72.92万余册(其中:科技书籍17.4万余册),销售金额37.09万多元,完成年计划115%。1988年,发行78.79万多册,销售金额48.20万多元,完成年计划140%。1989年,发行72.38万多册,销售金额64.57万多元,完成年计划的142%。撰写图书发行论文9篇,姜生才的《图书发行满负荷工作法的应用与推广》、《经营承包中的问题及对策》被列入西北五省经理培训班教材。
第三节 个体书摊
1949年,西关车站市场1家书摊,代售文具。1966年,有个体书摊两家,主要出租小人书,代售小说。“文革”中,小人书被取缔。1978年后有个体书摊13家,销售小人书、小说、杂志等,方便群众,扩大图书发行。1988—1989年,有个体书摊7家,年发行图书6万多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