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天主教与基督教
天主教、基督教,信奉耶苏基督。基督教是天主教的一派,称“新教”,天主教为旧教,又名加特力教。其宗旨:博爱、忏悔罪恶,上升天国。《新旧约全书》为其经典。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有天主教徒6人,在南北街建教堂。辛亥革命后,逐渐衰落,教堂已不复存。光绪二十六年(1900)瑞典国基督教来华教士符凯励,把本县划入教区,名为“晋·秦·豫信义公会”,辖山西省晋南地区、河南洛阳以西和陕西同州府所属10县,总会设大荔。继同州府教会负责人柏信成之后,胡林德在本县城内西南隅设立基督教会,属总会的支会,教徒刘高升主持会务。民国初,会址迁北大街,张砚田(山东省人)任长老,后由李保罗(寺角营村人)继任。李在湖北滠口村神学院进修后,升任潼关教会牧师。十九年(1930)朱献臣、郭志发、布道元主持会务。1954年,教会成立“三自”(自治、自传、自养)爱国运动委员会,本籍教徒刘永福任长老,结束了外国人掌管教会的历史。“文革”期间,基督教活动停止。1978年教会活动开始恢复,何继生(翎峪口人)任执事。1981年韩殿臣(老县城水坡巷人)主持会务。1982年夏,县成立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筹备委员会。1985年韩殿臣升任教会长老,全县有教徒2700余人,活动地点14处,礼拜堂1座。同时,县人民政府对原水库区迁移拆除的教堂给予补偿费1076元。
教会在组织教徒活动中,1982—1985年为云南边防解放军战士制作鞋垫800多双,捐款110多元;为本省安康水灾区群众捐献衣物1980多件,人民币300多元;为国家南极考察队赠送锦旗1面。1986—1988年为从老山前线归来的解放军战士拆洗被褥130多件;向辽宁孤儿院捐款110元;向本县南头、太要、港口、吴村乡(镇)敬老院捐款240元,拆洗被褥、衣服500多件。麻峪聚会点葛淑灵带领教徒复修蒿岔峪口至东太渡桥头战备公路7.5公里;翎峪口聚会点王玉堂、周翠娥带领教徒复修翎峪口至陇海铁路西闸口便道7.5公里;北洞耳、东太渡村聚会点教徒复修潼关至太要公路姚青路段,车辆畅通,行人称便。教徒高良、刘淑贤夫妇春节慰问教师258人,公安干警15人,邮递员5人,孤寡老人6人,困难户11户。并向孤寡老人、困难户每人(户)各捐款30元。1989年5月本县教会在渭南地区基督教促进四化建设表彰大会上受到鼓励,获奖牌1面。
同年,县委、县政府根据3月7日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关于落实教产的批示,由县财政拨款两万元,同时又报请渭南地区移民办公室拨款2.50万元,在火车站东侧周家城村辖区征地面积1460多平方米,由教会主持建教堂7间和办公室、灶房、库房、宿舍14间。在修建教堂过程中,教徒捐资6万多元,义务投工、献料的教徒千余人,捐献粮食1000多公斤。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