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之前,境内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草原。经秦、汉、唐、宋、明、清等朝,植被屡遭破坏,特别是明清时代,屯兵垦耕,破坏尤烈。清末民初县北植被又有恢复,有成片林木、草场和灌丛,其他地方荒地开垦几尽。1949年,全县森林覆盖率仅为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植树造林和农牧业生产发展,特别是1990年以来实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绿色通道建设工程,使境内植被状况进一步改善,至2005年,林草覆盖率达24.02%,逐步形成了3种植被地貌特征。即北部防风固沙林带区,西南丘陵沟壑农作物种植区,东南黄河沿岸天然草地和枣林区。
北部防风固沙林带区,植被呈多样型。有以柠条为主的灌木林,杂植沙柳、箭杆杨、杏树、刺槐等;有以古蒿、白草、白羊草为主的天然草场;有紫花苜蓿、沙打旺、白花苜蓿为主的人工草场;有以糜子、谷子、荞麦、豆类为主的农作物带。
西南丘陵沟壑枣林、农作物间植区,植被主要以枣树、农作物和苜蓿为主,荒草地极少。农作物以谷子、黑豆、洋芋为主。枣树与农作物间植。村前村后和沟渠植有柳树、水桐、臭椿、榆树、箭杆杨、杏树等。崖坬种有少量柠条。
东南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植被主要是枣林和梁峁地上的农作物及土石坬上的天然草地,枣林面积占80%以上。农作物间种于枣林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