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对境内已发现的古遗址的鉴定,本县最早有仰绍文化遗址,可知距今约五、六千年前,这里已有人类繁衍生息。
史志文献中记载了一些汉至清朝的人口资料,皆是郡、州人口数据,有的还无具体年份,本县人口数已无法考知。民国年间始有县人口资料,但也不全,只有建国后的资料较为齐全。
西汉初期,上郡有人口103,683户,666,658人。平帝元始二年(2),上郡有40,572户,237,388人。东汉时的人口资料是15,169户,28,599人。按此数据户均不到2人,应有误。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雕阴郡有人口36,018户,180,090人。
唐初,因战乱人口丧亡极大。武德元年(618),绥州只有3,163户,16,129人,直到天宝年间,人口才有了较大的增长。天宝元年(742),绥州人口为10,867户,89,112人,比武德元年增加7,704户,72,983人。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即金天会六年),金国占领绥德军(与州同级),此年绥德军有人口12,720户,81,115人。
明初,绥德为延绥镇、绥德卫治所,曾遣江南上江之军屯田戍守,此后绥德人口始有屯人与民人之分。永乐年间(1403~1424),绥德州有民人1,260户,20,050人(屯人无记载)。宣德(1426~1435)和正统(1436~1449)年间,有民人1,280户,29,000人(屯人无记载)。天顺(1457~1464)、嘉靖(1522~1566)、隆庆(1567~1572)年间,有民人约1,100户,11,770人(按此数依据《大明一统志》明代户均人口10.7人计算,其时绥德州下设10里,每里领110户)另据《延安府志·绥德州》记载,弘治九年(1496)绥德州有民人12,80户,20,090人。万历年间(1573~1619)有民人1,112户,14,270人,屯人5,380户,43,530人,合计6,492户,57,800人。
清代,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休养生息,人口有了较大的增长。顺治入关,即有制置户口牌甲之令。康熙五十一年(1712),有“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之谕。官府中由户部管理人口,并造册登记。乾隆四十九年(1784),绥德州有人口14,586户(其中民户8,260,屯户6,380),101,173人(其中民人72,809,屯人28,364)。到了道光三年(1823),人口增至113,300人(户数缺)。同治年间,因兵乱人口有所减少。同治八年(1869)有103,300人(户数缺),到光绪二十八年(1902),人口降至15,130户(其中民户10,035户,屯户5,095户),101,145人(其中民人67,755人,屯人33,390人),三十二年(1906),户数与二十八年同,人数稍增至101,520人(其中民人67,944人,屯人33,576人)。
民国初,人口增长较快。1923年有人口147,831人(户数缺)。1928~1930年三年相继遭灾,人口又趋下降,1930年有人口146,806人(户数缺)。1933年人口稍增至27,996户,168,308人,但不久又由于鼠疫流行,人口又趋下降,1937年人口降至22,761户,115,742人。1938年人口猛增至28,613户,153,884人,其原因一是此年八路军警备旅的大部分军队驻扎绥德,二是由于日本军队入侵,河东部分难民流入绥德境内。
1940年绥德解放,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生产得到发展,人口也稳定上升。1940年有人口27,913户,148,950人,到1948年增至154,895人(户数缺),比1940年增长5,945人。
建国后,人口增长很快。1949年为35,873户,153,895人,到1972年增至59,515户,251,058人,比1949年增加23,642户,97,163人,平均每年增加1,028户,4,224人。1973年后,由于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速度逐渐下降,到1977年,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降到了5.38‰。此后虽有波动,但总的来说逐渐向有计划发展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