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貌大势
黄土高原经过地质运动和漫长历史岁月的水蚀、风蚀和重力剥夺等自然破坏,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原、梁、沟、川等地形面貌。就富县地域而言,东有洛河,西有葫芦河,两河流域之间的中心部位是以海拔1390.3米的北道德照八寺高地为“手掌”的“五指”原面:“拇指”太安原,长10余公里;“食指”钳二原,长20多公里;“中指”羊泉原,长30多公里;“无名指”北道德原(亦称柳池原),长20多公里;“小指”雨家原,长10多公里,形成原如“五指”向南伸的地貌特点。从“手掌”照八寺可以不翻沟,分别直通五个“手指”(原区)。若站立照八寺高地,背北面南,遥望“五指”原面,其景壮观,令人振奋。洛河以东有交道原,葫芦河西南有寺仙原和南道德原。原区北部为丘陵沟壑,县境西部为土石低山,以及河流阶地等不同的地形地貌。
二、地貌类型
高原沟壑区。洛河与葫芦河之间的“五指”原面和交道原、寺仙原、南道德原以及原间沟壑,构成了高原沟壑区。面积857.2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0.5%。海拔1063.5—1390.3米。沟壑密度,每平方公里2.32公里。原沟比例为7∶3。原面基本平坦,风成黄土厚达120—150米。原体多向四周及河谷下游微倾,并呈缓坡梯状结构,为主要旱作物农业区。
丘陵沟壑区。分布在高原沟壑区以北及以西的广大林区和半林半牧地区,面积2462.1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8.88%,海拔1172—1526米。1公里以上的沟壑1676条,占全县同类沟道的75.73%;沟谷深度为300米左右。沟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59公里。该区为植被保存较好的次生林区,现代侵蚀缓慢,水土流失较轻。次生林边缘地带,因植被稀疏而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土石低山区。主要分布在县境西部与甘肃省交界的子午岭次生林地区。面积为553.2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13.23%。海拔为1214—1687米,相对高差为470米。山顶黄土覆盖,山间岩石裸露。林草覆盖率高达90%以上,是全县唯一的天然自生林保护区。
河流阶地。以洛河和葫芦河为主的河流阶地,面积309.0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39%。海拔846.6—1091.7米,土地比较平坦,现代侵蚀轻微,水利资源丰富,为主要灌溉农业区。
三、山脉略述
境内山脉最高海拔1687米,最低海拔846.6米,一般海拔为1000—1200米。因此,所谓山脉均属土石低山。洛河以东为黄龙山山系,洛河以西为子午岭山系。境内主要山脉包括:子午岭及其分支古道岭、关山梁、墩梁、分水梁和黄龙山系支脉晋师庙梁、艾蒿梁等。
子午岭:位于县境西部边陲,以岭脊分水梁为界,与甘肃省宁县、合水县相邻。南北走向,海拔为1274—1687米,相对高差为437米,清道光《鄜州志》云:“子午岭,州西200里,与终南子午谷相对,蜿蜒数百里,跨鄜庆二境之间。”“秦直道”就在这里,“秦直道”经黄陵以后于古道岭三面窑进入富县地域,沿子午岭东侧北上,于墩梁出县境入甘泉界。
古道岭:位于县境西南边陲,属于子午岭山系支脉。因山上有唐武德二年(619)秦王李世民北征所修行军运粮道路,故名古道岭。古道岭东西走向,西起境内子午岭主峰兴隆关(海拔1687米),向东山势逐渐降低。途经月亮坪、三面窑、天池湾、柏树店(海拔1463.3米)等山岭村庄一直延伸到寺仙乡太平村夷为平原。
关山梁:子午岭山系支脉,位于葫芦河以北西部边陲,南北走向,境内北起张家湾乡八卦寺行政村的山岭村庄高腰子,南至张家湾乡五里铺行政村雷家角村。山峦起伏,最高峰海拔1609.4米。
分水梁:子午岭山系支脉,自西北而东南走向。境内西北从八卦寺行政村的高腰子村起往东南山势逐渐降低。途经墩梁、风胜窑子,庙儿崾崄、降台、八掌坬(海拔1512米)而后分支。一支往东南直通北道德乡的照八寺高地(海拔1390.3米),另一支往东经八十亩原、榆树原、北崾崄等山地村庄后一直延伸到茶坊镇北部洛河西岸的东红(维磨寺)、李家川等村庄所背靠的雕山(海拔1172米)。
墩梁,分水梁上的一座凸起山峰,海拔高度为1625.4米;西北交志丹县界,东北交甘泉县界。
艾蒿梁:位于县境东北部,牛武镇与延安市南泥湾之间。属黄龙山系支脉,自东南而西北走向,山峦起伏,最高峰海拔1433米。
晋师庙梁:位于县境东部,属黄龙山系支脉,南北走向,富县与宜川县的天然分界线。境内最高海拔1478.1米。相传春秋时代,晋文公二年(前635),晋国占据黄河以西无定河与洛河之间的地域,晋军驻地建有晋师庙,故名“晋师庙梁”。
另有川原沟壑之间的梁、峁、山峰,群众习惯称其为山,清康熙道光《鄜州志》均有记载,故一并收录。
太和山:地处城区北教场,山峰顶端建有庙宇楼阁,“文化大革命”中被拆毁无存。
龟山:县城西山,其形似龟,故名龟山。
樱桃山:城南1.5公里处,因地产樱桃而得名。
道回岭:城南3.5公里处,古今交通要地,唐诗圣杜甫携家南归回车遥望州城,故名道回岭。
雕山:县北15公里处,洛河西岸山峰。《鄜州志》载,山多土穴,雕鹰所居,故名雕山。战国时期,魏国依雕山,傍洛水修建雕阴城,驻军御秦。今茶坊镇东红(维磨寺)、李家川等村庄背靠雕山面临洛水。维磨寺(误写为眉毛寺)台地俯首可拾秦砖汉瓦,为雕阴城遗址。
柏林山:城南20公里督河村后山,因柏树成林而得名。
莲山:县西50公里张村驿镇新城村,山下台地形似莲花,故名莲花台,山为莲山。
大(音代)寺岭:县西50公里(兰宜路)葫芦河以西,张村驿镇桃花砭与直罗镇胡家坡(护驾坡)之间,10公里山岭通道迂回转折,树木成荫,古今行人无炎暑之感,原简易公路今废弃。
寿峰山:县西黑水寺高峰,居葫芦河川道中心,四周清流环绕形似寿星老人,故名寿峰山。古有庙宇楼阁,“文化大革命”拆毁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