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植被
战国以前,境内的毕郢原(黄土台塬)一带,呈现“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的原生自然景观。尤其是在渭、沣河两岸分布成片竹木森林,水土流失轻微。秦建都咸阳,人口剧增,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并开始大规模伐林耕垦。汉代塬上塬下已大部分辟成农田。唐时人口再度增多,林地、草地随之大减。
一、自然植被
本区仅存的自然植被有分布在河漫滩的漫滩型草甸。因河流周期性泛滥发生的堆积作用,土壤肥沃,植被生长良好。常见的双子叶植物有马兰、小蒸草、苦马豆、茶叶花、草木樨等;禾本科植物有白茅、狗牙根、雀麦、芦苇、稗等;莎草科植物有莎草、异穗苔、细叶苔、蔍草等。
另外,北部黄土台塬上的大小陵冢周围及台塬边缘的沟壑,多长有酸枣、黄蒿、蓬蒿、苍耳、枸杞子、黄鼠草等野生植物。农业合作化后,陵冢地被开垦种植,原有的野生植物日渐减少。
郊区的一些零星生长的野生植物有:蒲公英、野艾、马鞭草、野菊、马齿苋、地丁、地黄、香附子、迎春花、麦瓶草、王不留、茴茴蒜、秃疮花、瓦松、疾藜、白茅、菅草、野燕麦、木贼、牛蒡、狗尾草等。
二、人工植被
民国二十一年(1932),本境有各种树木花卉仅15种,种类较少,资源贫乏。建国后,人工造林栽花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各种树木花卉增至244种。其中:树木有30个科86种;木本花卉有64种,草本花卉有27科94种。
第二节 野生动物
境内动物区系以古北界成份和广泛分布种居多,东洋界成份的种类不多;森林动物贫乏,以北方农耕区的相关种为主;大型兽类极少,多为一般种类;鸟类种数较多,具有南北混杂的状态。是来自不同生态类群共同组成的人工景观动物区系。
一、野兽
区内兽类约有26种。食肉类以狐、狗獾、黄鼬、艾虎(地狗)为主。食虫类有小麝鼬,长尾鼹等少数种类。翼手类以夜蝠、阔耳蝠、兔蝠等较多,亦有马铁菊头蝠的分布。啮齿类以达吾尔黄鼠、中华鼢鼠(俗称“瞎老鼠”)、小家鼠、褐家鼠、黄胸鼠、黑线姬鼠、长尾仓鼠、大仓鼠、野兔为主,另有岩松鼠、花鼠等。这些鼠类广布于农田地埂,崖畔沟边,出没于麦地、棉田、菜园,不仅危害农作物,还危及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野兔在区境内亦分布广、数量多,对作物危害亦较大,是主要狩猎对象。
二、野禽
春夏季北徙的鸟类途经本地,秋冬有较多的水禽在此越冬,鸟类种属比较丰富。森林鸟类以斑啄木鸟、星头啄木鸟、三宝鸟、寿带鸟、黑脸噪鹛、锈钩嘴鹛等多见;越冬鸟类中常见的有豆雁、赤麻鸭、绿翅鸭、秋沙鸭、绿头鸭等,其次针尾鸭、花脸鸭、赤颈鸭、鹊鸭、大白鹭、大鸨、灰鸨等鸟禽在渭河滩地一带也可见到;苍鹭、池鹭、白鹭、夜鹭等水禽多在沿渭河水域地带觅食,并混群于高大的树上营巢。夏候鸟有四声杜鹃、大杜鹃、楼燕、家燕、金腰燕、黑枕黄鹂、黑卷尾等。经常见到的留鸟有麻雀、喜鹊、大嘴乌鸦、小嘴乌鸦、红嘴山鸦、灰喜鹊、原鸽、环颈斑鸠及环颈雉、石鸡等。
猛禽数量很少,在田野、沟壕、塬区上空可见到以捕食小型啮齿类动物为主的鸢、雀鹰、灰脸鵟鹰、红脚隼和红隼;夜间活动捕猎鼠类的猛禽主要有领角鸮、普通鵰鸮、纵纹腹小鸮及长耳鸮等。近年来大量投毒灭鼠,使猛禽类二次中毒死亡,加之人为捕猎,其数量大为减少。
三、两栖、爬行类
两栖类动物常见的有中华大蟾蜍、花背蟾蜍、黑斑蛙、林蛙等。爬行类有无蹼壁虎、黄纹石龙子,斑丽麻蜥,北方草蜥等。蛇类有赤键蛇、玉锦蛇、白条锦蛇、黄脊游蛇、虎斑游蛇等,其种类和数量皆不多。
四、虫、鱼
昆虫类有蜜蜂、马蜂、萤、蚊、蝇、蝎、螳螂、虻、蝴蝶、蜻蜒、蜘蛛、蚯蚓、棉蛉虫、红蛉虫、造桥虫、土元、狗蝇、跳蚤、螟虫、蚜虫、盲椿象、蚱蜢、蚂蚁、天牛、蟋蟀、秋蝉、蝼 、蝈蝈、金龟甲、地老虎、草蛉虫、赤眼蜂、拟纸螨、食虫蜘蛛、七星瓢虫、蝗虫等。
鳞介类有鲤、鲫、鳝、鲢、草鱼、鳅、鳖、虾、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