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河流水系
本境属黄河流域,地跨泾、渭两大水系。境内有属于渭河水系的渭、沣、新、沙等支流,其流长达39.87公里。
渭河横贯全区,在区境内东西长20.30公里,平均比降0.6‰,年平均流量160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50.61亿立方。最大洪峰出现在1954年8月18日,为722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出现在1973年4月5日,仅3.4立方米/秒。
沣河在本区南部,境内流长13.1公里。70年代之后,因大量采砂,境内中上游河床下降2—3米,河堤悬空,险段多有出现。沙河系沣河的分洪支流。
新河为人工河,境内流长4.5公里,平均流量0.38立方米/秒,年径流量0.12亿立方米。
河系中单位水体泥沙含量渭河大于沣河,输沙率沣河大于渭河。
第二节 渭河
一、河道概况
渭河源出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自西向东,由凤阁岭入陕西省境。自本区渭滨乡尹家村入区境。沿岸经麻寺渡、曹家滩、钓鱼台、南安村、铁江咀、陈杨寨,东至铁路桥、邵家、渔王等20多个村堡,于沣东乡沙岭村出境,境内流长20.30公里。
本区境内的渭河河段分为三部分,西起渭滨乡尹家村到“八一”抽水站一段长4.89公里,河谷较宽展,边滩大,多分布在南岸。河岸较低,高1.0米左右,多为砂质,易于冲坍。河床多由粗砂组成,冲淤变化较频繁,河槽变动幅度大,以北移为主。呈微弯曲性、游荡性交替出现。“八一”抽水站至咸阳铁桥为中段,长10.9公里,平均比降0.5‰,河槽较窄且顺直。南岸高2米左右,系粘土、壤土组成;北岸高3—4米,上部为壤土,下部为粘土组成,抗冲力强,河道稳定,素称“咸阳十里峡”。咸阳铁桥至沣、渭交汇处(沙岭村)为东段,长5.29公里,属游荡性河床,河槽宽浅顺直,比降0.6‰左右。枯水期河槽南北摆动不定,汊流发育,多河心沙洲。
境内全段河宽320—700米,大部分为600米,平均比降0.6‰。
二、水文特征
年径流量 渭河年平均流量为160.10立方米/秒,年径流量50.61亿立方米,径流深度120.4毫米,径流模数3.82公升/秒平方公里。属相对低产流区。
本区为渭河中下游河段,径流量年际变化显著,变差系数为0.45。最大年(1964年)径流量为353立方米/秒,最小年(1972年)径流量65.5立方米/秒,二者比值5.4。
径流量年内分配亦不均衡。历年以秋季最多,占年径流量的39.2%;次为夏季,占年径流量的32.9%;春季径流量占全年18.2%;冬季最少为9.9%。最大月(9月)径流量占全年总量的18.6%,最小月(1月)径流量占全年的3.0%。
洪水 区内河段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在7、8、9月,且多大暴雨,往往山洪暴发,酿成洪水灾害。据渭河咸阳水文站1934—1980年共47年的实测资料统计,历年最大洪峰流量均值3112.70立方米/秒,百年一遇洪水流量9920立方米/秒,10年一遇的洪水流量5730立方米/秒。实测最大洪峰流量7220立方米/秒(1954年8月18日),调查最大洪峰流量11550立方米/秒(1898年),约相当于200年一遇的洪水流量(即11700立方米/秒)。1981年8月咸阳站实测年最大洪峰流量5750立方米/秒,略大于10年一遇的洪水。
区内河段自唐中宗神龙二年(706)至1981年的近1300年间,共发生洪水灾害17次,平均约75年一次。唐宪宗十年八月(815年9月)“渭水涨,毁中桥”;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六月十六日,“大水成灾,各河皆溢,南乡变为泽国”;民国十四年(1925),“沣、渭皆溢,淹秋禾无算”,洪水灾害因连阴雨所致,历时长、影响范围大;上游山洪暴发成灾,一般历时较短。70年代开始对区境内渭河段进行治理,先后修建了城区防护堤及公路桥以西防护堤等工程,辅之以生物措施,既保护了沿岸建筑和村庄农田,又提高了抗洪能力。
泥沙 渭河多年(1934—1980年)平均含沙量31.1公斤/立方米,平均输沙率4.579吨/秒,年平均输沙量16800万吨,输沙模数3590吨/年平方公里。河流含沙量以1973年为最大丰沙年,含沙量为109.0公斤/立方米;1974年最小丰沙年,含沙量仅9.49公斤/立方米,最大年与最小年的比值为11.5。1973年出现最大丰沙年与渭河流域暴雨集中、强度大有关。是年最大日降雨量一般为40—60毫米,暴雨中心则高达80—100毫米。
渭河含沙量的年内变化情况,汛期(6—9月)含沙量占全年总量的82.7%,非汛期(10—5月)占年总量17.3%;最大月(7月)占全年的29.4%,最小月(1月)仅占全年的0.23%。垠大日含沙量729公斤/立方米。
三、水化学类型及特性
区内河段的水化学类型为重炭酸盐类钠组水(CNaⅡ),其离子总量0.45克/升(1981年测定),年平均总硬度为8.96德度,3.195毫克当量/升,年平均总碱度8.73德度,3.116毫克当量/升,属中等硬度的水。离子径流量246800万吨,离子径流模数52.70吨/平方公里·年。水化学特征随季节发生相应变化,矿化度以枯水期较高,汛期流量大,矿化度降低。总碱度与矿化度呈正相关变化。离子径流在高温多雨(风化作用强)的夏季最大,干燥少雨的冬季相对较小。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