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县解放前,汉江、濂水河、漾家河、西流河、碑坝河等主要河流上均无固定桥梁(冷水河在1943年建第一座桥梁),县内外交通十分不便。解放后,人民政府在大力兴修公路的同时,建设永久性桥梁,至1978年,凡公路经过的大小河流,均有桥涵衔接。
明洪武初年,境内有木板桥6座,县东5里为梳洗桥,东南5里为万仙桥,南10里为金华桥,西2里为明珠桥,北门外为狮子桥,南2里为通济桥。嘉靖四十年(1562),通济桥、金华桥改建为石台木桥,石拱乡明家营的石磙桥为本县已知最早的石桥,明代由乡人捐助兴建,一孔一跨,用12个石磙作桥柱,两侧用石条砌成,桥面用石板铺设,桥长9尺,宽5尺,高6尺,现已废。民国年间,境内共建拱桥22座,其中石拱桥和砖拱桥各11座,另有大小木板桥58座,涵管120孔。
解放后,1955年始建永久性桥梁,至1987年,共兴建大小桥梁155座,总长4388延米,其中大型桥梁6座,计长1101延米;中型桥梁24座,长1164.22延米;小型桥梁105座,长2122.58延米。桥梁中最长的430米。设计负荷量不等,型式以石拱桥为主,计石拱桥94座,钢筋混凝土桥32座,跨径最大的50米,最小的3米。这些桥,有的由国家投资兴建,有的由县、区、社(乡)、队(村)集资兴建,有的由国营厂矿投资协助兴建。
未通公路的山区村落,结合本地实际,在难以修桥的地方架设索桥。即在两岸筑桥台,数根铁索并列锚于两岸之塔,上铺木板或竹笆作桥面;桥身长者,中间增立排桩以做墩,上端两边各悬一根绳索作扶手,即可行人。桥长40~70米之间,面宽2米左右,这种花钱少的索桥主要建于1970年至1985年间,多为行政村架设,或由社员集资,或由财政补贴。碑坝区有索桥12座,元坝区有索桥8座,其它区少见。主要桥梁:
南心桥 位于南海区茶房寺南1公里的冷水河上,是通往湘水寺、法慈院等乡镇的中心桥梁,故名。桥长54米,宽3.7米,高9米,4孔净跨9、10.6、11、12.5米不等,为民国时修建的最大的石拱桥。民国32年(1943)筹建,翌年冬竣工。所用大工每天给米15斤,抵交田赋,小工由牟秦、湘法、让水、和平4乡调征民工负担。施工所用石料就地开采,所用水泥一吨由褒惠渠工程处捐助,半吨钢材由陕甘鄂边区警备司令部援赠。座浆砌石沙浆采用当地野生阳桃根泡水调白灰代替。桥成,警备司令祝绍周等题词凿于桥身,建桥款收支、所用工日数目,刻碑立于桥头。1956年汉朱公路从桥西穿过,通往湘水的公路以此桥为起点。因该桥跨径小,屡经洪水冲击,桥东台墩基础洗空,拱圈裂缝。1956年、1963年和1979年三次修补。因桥窄无栏,骑车坠桥者14人,其中11人死亡。1986年民办公助,在原桥南5米处新建实腹式石拱桥一座,长71米,宽7米,2孔净跨25米。
汉江大桥 位于县城东10公里大河坎(原下水渡),跨越汉江,是汉朱路、汉红路、汉黎路的咽喉,也是南郑与汉中各县交往的要冲。建桥前,夏秋两季靠木船摆渡。一遇洪水,交通中断,千百年来,行人望江兴叹,饱受阻隔之苦。民国32年(1943)南郑县政府闻蒋介石来汉视察,仓促草拟修建“中正大桥”计划,翌年5月,蒋来汉时,批交由中央交通部督办,当地群众闻讯后大为高兴。省公路局派员前来测设,后由省府将设计方案、图表呈报中央交通部,虽经多次催促,仍石沉大海。县政府年年向当地人民摊募修桥经费,实饱私囊。建国后50年代后期,汉朱、汉黎、汉红干线公路相继修通,下水渡每天交通流量猛增,仅有两艘汽车船和七、八条木船维持交通。1965年7月,经西北局批准,在此建桥并投资135万元。由陕西省交通设计院和汉中地区交通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测设。施工任务以南郑县为主,由南郑、汉中两县抽调民工600余人,于1965年9月动工,次年5月竣工通车。桥长430米,桥面净空7+2×1米,高7米,26孔,跨径15米。上部结构为无中横隔T型钢筋混凝土梁,下部为双柱式钢筋混凝土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荷载标准为汽13级、拖60,设计流量8400米3/秒,设计洪水标高506.45米,桥面标高508.60米。
濂水大桥 位于中所乡小河坝,跨越濂水河,是汉黎公路的重要桥梁。由汉中公路总段技术员李孟书测设,上部结构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无纵横隔T型梁,下部为单柱灌注桩基础。桥长103米,桥面净宽5.5米,6孔跨径16.8米,桩柱高9米,墩帽高1米。由国家投资27.5万元,于1966年动工,翌年元月通车。
冷水大桥 位于胡家营乡王河坎,跨越冷水河,是南环公路东段的重要桥梁。由汉中公路总段技术员李孟书等人测设,813厂投资,中国人民解放军8808部队承修,于1970年7月建成通车。桥长205米,桥面净空6+2×1米,12孔,净跨15米。上部构造为钢筋混凝土T型梁,下部为双柱式墩台,钻孔灌柱桩基础。
前进大桥 位于汉朱公路117公里的前进乡,跨越碑坝河,由碑坝区委书记何正中设计,耗资8.5万元,民办公助,国家补助8万元,于1976年8月建成通车。桥长93米,宽5.6米,高11.4米,单孔净跨50米,等截面为圆弧拱,拱圈厚1.3米,全用料石镶面、块石砌筑。此桥为本县空腹式石拱桥中跨径最大的桥梁,是群众在试验和探索过程中修建的。
阳春大桥 系周柳公路桥,跨越濂水河。由南郑公路段技术员蒋文寿测设,民办公助,国家投资17.5万元。由高台、汉山两区投工,自1978年7月动工,于翌年5月建成通车。桥长143米,高6米,桥面净宽6+2×0.75米,6孔净跨20米,矢跨比1/5。主拱圈由拱肋、拱波和拱板组成,利用预制构件拼装,拱肋用竹筋混凝土预制,缆索吊装、木排架固定接头。下部构造为双柱式片石混凝土桥墩,沉井桩基础。该桥将经过加工处理后的竹筋,浇筑于拱肋混凝土中作主肋,以满足拱肋吊装时的受力要求,为境内唯一的一座大型竹筋混凝土空腹式双曲拱桥。
钢厂桥 位于汉黎公路42公里处的钢厂乡,跨越漾家河。桥长45米,宽6米,高7米,矢跨比1/6,为3孔跨径12米空腹式钢筋混凝土圆弧线双曲拱桥。这是本县修建的第一座双曲拱桥。1959年建成石台木桁架桥。1966年后,上梁腐朽,桥身下沉,整修加固后,暂时维持交通。1972年国家拨款7万元,新集、南海两区调集民工120人,由南郑公路段技术员蒋文寿测设并组织施工,因地制宜,利用原桥墩台,于是年7月动工,10月通车。施工中采用无支架吊装,用独脚扒杆配合5吨吊车,两天时间拱肋吊装完毕,其余部件利用人工短期内拼装结束。共耗资3.5万元,省工、省时、省料,为境内桥梁建设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