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流
流经县境的河流有黄河、窟野河、秃尾河和由流入红碱淖几条河流组成的内陆水系。由于受地质构造和地貌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窟野河、秃尾河的流向都由西北流向东南,继承了古河道的流向。两条河流均以黄河峡谷为其侵蚀基准,在新构造上升的配合下,河流下切剧烈,有些河段已切入基岩。黄河在地质构造因素控制下,沿吕梁复背斜西翼大断裂发育南流,河床切入三迭系,石炭二迭系基岩,形成著名的晋陕峡谷。在黄土及水土流失等因素影响下,河流多泥沙。将其主要者分述如下:
黄河 黄河由府谷县白云乡流入县境,沿马镇、沙峁、贺家川、万镇4个乡镇的东南边缘流至界牌村,进入佳县地,流长98公里。流域面积包括4个乡镇、219个村庄,计107.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4%。
黄河在县境段中,沿河地层以石炭二迭系、二迭三迭系砂页岩及新生界红土黄土层为主,沿河的现代河流中积层发育,皇甫川口至马镇段河道平直,耕地较多。马镇以南呈一个向西凸出的弧形,窟野河、秃尾河等注入,谷面宽敞,沿河有圪针碛、獾皮碛、速府碛等险碛。盘塘至佳县段河床宽300~500米,水深流急。河流凸岸及其与支流交汇处断续展布着极不发育的漫滩及多阶地。漫滩前缘高出河水面7~9米,宽100~500米,较平坦。一级阶地高出河水面12~15米。由于后期侵蚀剧烈,其它阶地多为以基岩为主的梁岗丘陵。河床比降府谷至窟野河口段0.817‰,窟野河口段至吴堡段0.794‰。
窟野河 发源于内蒙古伊克昭盟东胜县的拌树河,由北部偏东方向流至石圪台进入县境。在房子塔以西的河流称为乌兰木伦河,在房子塔以东的河流称为牛河,两河在房子塔相汇,以下称窟野河,流至县境南沙峁头村入黄河。全长221公里,县境流长159公里。县境流域面积包括大柳塔、中鸡、孙家岔、麻家塔、永兴、店塔、城关、西沟、栏杆堡、解家堡、瓦罗、太和寨、沙峁、贺家川等17个乡镇,496个村庄,计3867.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1.2%。全河比降3.44‰,牛川至河口段4.28‰,牛川以上2.43‰。神木以上河谷开阔,漫滩及一级阶地较发育,滩面较平,宽100~200米;下游多呈深切峡谷。沙峁头至神木段,岩岸、土岸相间,河床为泥沙及碎砾质为主。河床较平缓,河谷宽缓而曲折。高家塔(上)、吕家崖、张家塔、高家塔(下)等处发育有较大的曲流,岩岸断续出现。
主要支流自北而南,有乌兰木伦河,牛川,考考乌素沟、常家沟、黄羊城沟、永兴沟、芦草沟(麻家塔沟)、城西沟、呼家圪台沟、阳崖沟岔河、大路沟、解家堡沟、河津寺沟、燕岔沟、牛栏沟、清水坪沟、王家沟、贾家沟、温家川等。
年平均径流约7.67亿立方米,来自神木以上的约占75%,这与上游支流密集,暴雨强度大以及沙区渗水以地下水形式快速进入河流等因素有关。受降水影响,径流年际变化和年内变化都很大。年降水量最多可达819.2毫米,最少年仅有117.8毫米,比值6.9倍。径流最大年平均流量与最小年平均流量的比值为3.5倍,流量变差系数CV值高达0.5,年径流的变差系数CV也高达0.5~0.7,同时年径流变差系数是支流大于干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基本与季节降水的特性相吻合。冬季降水最少,春次之,夏最多,所以冬季径流量最少,夏季径流量最大,冬季为贫水期,夏季为丰水期。故洪枯季节明显是其重要水文特征之一。
流量过程线表明,窟野河属于不明显的双峰风型。11月上旬以后开始积雪,3、4月份由于气温回升,冰雪消融,加之这个时期冻土也进入化通阶段,地下水补给活跃,遂出现一个小春汛,流量占年平均流量的15%左右。4月以后,融水泄尽,重新出现低水位。若遇天旱,流量更小。1975年7月15日和1976年6月15日曾断流。7~8月份进入雨季高峰,多大雨或暴雨,地表径流大量入河形成夏汛。届时流量显著增加,如遇历时较长或强度较大的暴雨,则可出现汛期中的特大洪水,如1976年8月12日洪水,达每秒13800立方米,为历史上最大流量。
该河冬季结冰,上游较下游结冰较早,解冻较迟,封冻期较长。上游的朱概塔与下游的温家川相比,结冰日期早17天,封冻日期早7天,解冻日期迟12天,封冻期多19天。中游神木平均10月31日开始结冰,11月31日开始封冻,次年3月5日开始解冻,封冻期64天,最大冰厚0.88米。该河有行凌、无冰坝现象。冰凌一般在10平方米以下,多为1~3平方米左右。下游水量较大,凌建较快。随着冬温较大的年际变化,冰凌也出现较大的年际变化。其规律是,冬温较低的年份,结冰期早,解冻期迟,封冻天数长。冬温低时,最早始冰日期比平均始冰日期一般提前10天左右,最早封冻日期比平均封冻日期一般提前15天左右,最晚解冻日期一般迟10天左右,最晚融冻日期比平均融冻日期一般迟10天左右,而且表现出始冰和封冻日期北部早于南部,解冻和融冻日期北部迟于南部的地理规律性。但冬温较高的年份,恰恰相反。
窟野河中下游为陕北的暴雨中心,暴雨强度大,年平均最大洪峰流量超出上游960立方米/秒,实测最大洪峰流量超出上游1360立方/秒,加之地表属于植被稀少的松散黄土,地面坡度大,侵蚀强度远远超过上游,因此上游含沙量小于中下游。含沙量的年内分配,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汛期最大,枯水期最小。以月份而论,7月或8月最大,12月或1月最小。6~9月的平均输沙量,一般占年平均输沙量的92%以上,降水量最多的为7~8月,输沙量一般占年平均输沙量的80%以上。这些趋势与降水和径流量的年内分配基本一致。据温家川水文站测,年平均输沙量为14400万吨,输沙量模数16700吨/平方公里,含沙量180公斤/立方米。该河输送的泥沙不仅数量大,而且泥沙粒径也较大。温家川站泥沙平均粒径0.5810毫米。泥沙粒径总趋势是北部大于南部,有明显的分带性。究其原因,一是北部河流来自风沙高原,沙丘沙和沙黄土给河流冲带大量粗沙提供了条件,特别是某些河段,沙丘直通河岸,水流冲刷沙丘,加大了河流泥沙的平均粒径;二是北部河流处于陕西风蚀作用最强烈的地带,起沙风的频率高,借助风力可使较多粗沙入河,河流输送泥沙过程中,通过流水分选作用,大量粗沙沿河停积,致使下游的泥沙粒径较小。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