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啮齿类是本县数量较多的害兽,特别是林姬鼠、黑线姬鼠、褐家鼠、仓鼠等,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农、林业的发展,应积极设法消灭和控制它们的危害。
狼是本县林区边缘丘陵沟壑地带的主要害兽,解放前成群结队,时有出没,目前数量不多,已难见到。
国家级保护动物
根据1988年12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林区内共有国家级保护动物9种,其中鸟类6种,兽类3种,即:I级保护野生动物豹、金雕;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鸳鸯、豺、水獭、鸢、大鵟、红角鸮、大天鹅。分述于下:
一、豹,食肉目,猫科,大型肉食动物。全身毛色淡黄,布满大小不同的黑斑和钱状的黑纹,花纹美丽,故称金钱豹。豹适应性很强,可生存于多种多样的有充足食物和隐蔽场所的环境,在本县主要分布于山地林区,有固定的窝,筑于密林树丛,灌丛或岩洞中。性残暴,敢于攻击体型较大且凶猛的动物。以中、大型有蹄类为食,有时常盗食家畜。豹皮花纹美丽、毛短,是较珍贵的裘皮。豹骨在中药中和虎骨有同样的药用价值。解放前,豹时常出没。50年代,县城集市常有出售豹皮、豹肉干。70年代以来,人为经济活动增多,次生林经营作业,大、中型有蹄类数量减少,豹的栖息环境缩小,食物缺乏,加之乱捕滥猎,豹的数量急剧下降,濒危绝迹,自1980年瓦子街乡蔡家川分界村一村民用铁夹猎捕两只幼豹后,已很难发现豹的踪迹,现列入濒危种类,为国家1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严禁猎捕。
二、金雕,隼形目,鹰科,大型猛禽。主要分布在人迹稀少的疏林灌丛地带。是雕属中最凶猛的一种,捕食大型鸟类如野鸭、野鸡及小狍、野兔、鼠类。巢营选于高大乔木或悬崖峭壁的树上,为留鸟。因其处于食物链的顶端,所捕大型鸟类多为老弱者,对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金雕羽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因而易遭受滥捕,加之繁殖较慢,4~5年方达性成熟,产卵数少,孵化期长,数量急剧下降,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今严禁猎捕。
三、鸳鸯,雁形目,鸭科,中型野鸭类,雌雄异色,雄鸭羽色泽绚丽。栖息于山麓之河流中,常在水田、沼泽、芦苇丛的水域地带活动觅食。平时成对嬉戏,为终生配偶。其主要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华北、甘肃等地繁殖,秋时南迁越冬,本县为冬候鸟,见于三岔、白城桥、榆树坪等地河流。因分布范围狭窄,数量稀少,为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禁止猎捕。
四、豺,食肉目,犬科,又名豺狗。体形似犬,较狼小。栖息环境较为广泛,丘陵、森林、山地均可生存,多群居生活,多3~4只或数十只成群活动,繁殖季节则雌雄成对活动。性机警,凶狠,善追逐,嗅觉灵敏。捕食有蹄类,以野猪为主,也常攻击放牧的牛、羊等家畜。捕食时常集体围攻,不主动攻击人。解放初期,其在本县分布较广,常成群出没,50年代后数量稀少,80年代很难见到踪迹。国家列为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禁止猎捕。
五、水獭,食肉目,鼬科,又名獭、獭猫,为中型动物。为半水栖兽类,栖息于河流边,在本县石堡川、大南川、小南川、居水河流域常见。在水流较缓、水质透明度大,水生植物贫乏而鱼类较多的地方栖居,巢穴筑在堤岸的岩缝或树根下,自挖或利用狐、獾及野兔的旧巢。夜间活动,尤其在明月的夜晚,活动更为敏捷,但在陆地上则显得笨拙迟缓。以鱼为主食,也捕食青蛙、水禽及小型兽类。其经济价值高,皮是珍贵的裘皮,质较柔坚韧,御寒力强,不易被水濡湿。其肝在中药中有补肝肾、益阳止咳之功。由于河流水位下降,水质污染及乱捕滥猎等因,致使数量下降,被国家列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禁止猎捕,限制贸易。
六、鸢,隼形目,鹰科,又名鹞鹰。体型中等的猛禽。以啮齿动物、小鸟、蛙、蛇及少量直翅目昆虫为食,偶而也捕食小家鸡。于悬崖陡壁的石缝中或高大古老的大树上营巢。其对农林有较大益处。冬时吃动物尸体。翅和尾羽可作装饰品和工艺品,具较高经济价值。鸢为随人类而居住的鸟类,现为数不多,被国家列为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禁止猎捕。
七、大鵟,隼形目,鹰科,又名老鹰。体型较大的猛禽,栖息于山地草原和河滩地带,常集中山岗和附近高大树上,有时和鸢混合在高空翱翔。凶猛、机警,是典型的食啮齿动物的鸟类,以野兔、鼠类为食,也捕食鱼、小鸟、蛙、蛇及少量昆虫。巢筑于崖壁缝和高大乔木上。本县为冬候鸟,到处可见其踪迹。因其以啮齿类为食,有益于农林,且在维护生态平衡,控制鼠类大增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故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禁止猎捕。
八、红角鸮,鸮形目,鸱鸮科,又名猫头鹰、夜猫子,小型猫头鹰。白天在森林中,隐匿在阔叶树枝上,无甚动静,夜中鸣叫。傍晚也很少遇见,直至夜间才出来活动觅食,繁殖期间彻夜直叫不休,群众讨厌此叫声,传说“夜猫子叫必死人”,故认为是不祥之声。夜间视力很强,能从远发现小动物,直飞而去,捕获猎物。以昆虫为食,也捕食与其大小相似的鸟类以及啮齿动物和虫类。夏季繁殖,每窝4枚卵。营巢于树洞里。因其是一种益鸟,近年来数量稀少,被国家列为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禁止捕猎。
九、大天鹅,雁形目,鸭科,又名大白鹅、天鹅。为大型水禽,体长可达1.5米左右。栖息于水草密集、芦苇丛生的河川中。性机警,不易接近。植物食性,食水草、杂草等。在新疆和黑龙江繁殖,冬时南迁。在本县为冬候鸟,冬季在白城桥、莲花台、榆树坪可见其踪迹,但数量不多。因其体型大,性成熟期晚,繁殖较慢,数量稀少,国家列为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禁止猎捕。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