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有五大宗教。即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经过“三自”(自传、自养、自治)革新运动,打击宗教内部反动势力,清除外国反动势力的影响和统治,宗教活动开展正常。“文革”期间,在极“左”路线的影响下,正常的宗教活动被视为“四旧”,教堂被占作他用或拆除,神职人员被打成“牛鬼蛇神”,宗教活动被迫停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修复开放教堂,恢复教徒宗教生活。至1990年,全区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信教群众近4000人。
第一节 道教
道教在本区活动历史悠久。据《宝鸡县志》载:相传老子西游时曾遇散关令尹喜。喜求“老子语五千言,喜过而书之曰《道德经》”。旧志载:“益门镇有尹喜故宅”。天台山仍留有老子过玄关的遗址。昔日,区境道观、宫庙颇多,道士频频出没化缘。“文化大革命”破“四旧”中,大多道观、宫庙被拆,神像被砸,道人被迫还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宗教政策,农村中一些被毁的道观庙宇又重新修复。1990年,全区信奉道教的有100余人。
第二节 佛教
佛教在本区传播历史长,寺院多。太寅寺、瓦峪寺、隆兴寺、燃灯寺、广济寺曾兴盛一时。“文革”破“四旧”中,寺院被砸,一些僧侣被迫还俗归田。1980年后,佛教活动恢复。广济寺已经政府批准开放,僧人释彻良住寺,皈依居士54人;隆兴寺已恢复活动,僧人释妙喜、尼姑卞成贞、赵应莲、居士倪志林住寺修身。1990年,全区有佛教居士580人。
第三节 基督教
解放前,基督教在本区活动较为兴盛。益门镇、谭家村等处有教徒活动点。清姜四公里处有基督教西北圣经学院。多数教徒在金台区境内各教堂聚会活动。解放后,经过多次宗教制度改革,市区所有基督教会,包括中华信义会、真耶稣教会、循理会、圣公会、清洁会、安息日会等,统并于金台区境内龙泉巷中华基督教会。“文革”中,教堂被封闭,宗教活动由明转暗。1980年后,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恢复教徒宗教生活。1984年,区境内设有10个活动点,每周聚会1次。1990年,本区有中华基督教徒190人,执事5人;真耶稣教徒40人,执事5人。教徒多分布于经二路、解放市场、新建路、机厂街、炭市街和益门堡。
第四节 天主教
清同治时,天主教由凤翔瓦窑头传入本区南关,并建立教堂,属天主教凤翔教区管辖。石坝河、李家窑、凉泉、袁家坪等各设有分教堂。宣统三年(1911),同盟会联络哥老会攻打宝鸡县城,南关、石坝河教堂被毁,但不久又修复。民国时,天主教发展较快,至民国38年(1949),区境教徒96户、497人,分布在南关、石坝河、李家窑、庙沟、杨家山、巨家村、凉泉、袁家坪等地。南关为宝鸡市天主教活动中心。解放后,神甫曾尚贤在南关天主教堂主持教务多年。“文革”中,南关教堂被拆除,其它教堂被移作他用或封闭,信教群众不敢公开活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南关和其它一些教堂经修复归还,宗教活动恢复正常。1990年,全区有天主教徒1210人。
第五节 伊斯兰教
本区回族群众多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外地迁入。民国25年(1936),在渭河桥北头附近购买民房几间,作为清真寺。民国36年(1947),因教派分歧,豫籍回民在民权路(今红旗路南段西侧)另建清真寺,时称“河滩清真寺”。1958年,宗教制度改革中,将河滩清真寺并入龙泉巷清真寺。1988年,在老汉中路东侧又设清真寺。1990年,本区有回族群众3130余人,其中,伊斯兰教徒139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