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 榆林民间剪纸世代相传历史悠久。新春佳节、婚姻喜庆之时,家家户户都有贴窗花的习俗,过年(春节)时尤为盛行。每年腊月,农村的婆姨女子们都会到被誉为“剪纸巧手”古稀老婆和年轻妇女们的家中复制窗花样,人们称之“替样子”。旧时,巧手们取出那些平日随手剪集的花样让来客挑选,再把选好的花样用凉水沁湿,贴在一张白麻纸上,覆悬在油灯上面,让灯烟熏黑贴花样的部分,待熏干后,花样自动脱落,这样一幅幅黑白清晰的花样就会印在纸上。然后,用红、绿等色纸剪出各种各样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的作品,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飞禽走兽、山水花鸟、农事活动等。如农事题材的“五谷丰登”、“犁地”,寓意驱灾避邪的“麒麟兽”、“大老虎”,寓意婚姻美满的“蛇盘兔”、“鱼闹莲”,寓意繁衍生存的“麒麟送子”、“石榴结籽”、“娃坐莲花”、“抓髻娃娃”等。剪窗花主要采取透雕剪的手法,内部线条纹样有月牙纹、锯齿纹、如意云纹、富贵不断纹等,整体轮廓线条清晰流畅,造型栩栩如生。境内剪纸风格各异,镇川一带剪纸刀法精巧、细腻、造形逼真;北部草滩山区巴拉素、安崖等地刀法粗犷,拙中透巧,具有浓厚乡土气息。
1981—1993年,本市城乡举办剪纸展览30余次,展出作品8000余幅。期间,市文化馆在市内搜集剪纸作品2.8万余幅,先后选送2000余幅参加全国和省上的展览。1986年本县剪纸在北京展出,受到各界人士高度评价,日本艺人一次收买和定购上千幅剪纸作品。清泉乡吴锦珍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她创作的“老鼠嫁女”、“老虎头”作品,在1991年中国剪纸展览会上获一等奖,并由陕西省群众艺术馆收藏。
刺绣 旧时城乡女子一般在11、12岁即能绣出各种花样,17、18岁便能绣出婚嫁衣裳。现在农村仍有不少刺绣能手,但刺绣品不及过去广泛,主要有绣花童服、绣花枕头、花鞋垫、花针线包、花裹肚肚等,多用丝绸布料绣以彩色丝线,针匝细密,配色协调,色泽艳丽,图案有花卉、虫鱼、鸟兽等,千姿百态,各具特色,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1991年,刘千河乡刘爱的刺绣花鞋垫等作品,均被日本大板大学收藏。70年代起,机绣传入本市,窗帘、门帘、护被单、童装等多用机绣绣各种图案。
泥塑 明成化年后,泥塑技艺即在本境流传。戴兴寺弥勒殿现存明代弥勒佛等泥塑,造型逼真,生动传神,堪称泥塑珍品。清代、民国时期,榆林泥塑十分兴盛,驰名陕甘蒙地区。这些地区许多庙宇的泥塑神像出自榆林泥塑艺人之手。其中本境青云寺民国年间所塑大小800多尊泥塑神像,坐卧立跪,姿态各异,造形逼真,栩栩如生,可惜在“文革”中被毁。近年,泥塑技艺恢复,但工艺不及从前。旧时,泥塑艺人们还捏制各式各样大量的泥娃娃、泥马马、泥鸡、泥狗等,除在红石寺、镇川娘娘庙等一些庙会上出售外,每年清明节时期,还摆设在街市兜售,各方“士女商客,纵目游览,啧啧称羡,精工秀巧,推为手艺上品”。
清嘉庆、道光年间,榆林城雕塑家有党连升、黄世清、田丰、田玉等。清末民国年间享有盛誉的泥塑家有万德雄家、孙寿山家、杨牲口家等。其中“泥人万”家第5、第6代传人万起运、万德雄父子泥塑技艺炉火纯青,享有盛誉。民国时,万起运的泥塑作品曾选入美国旧金山世界工艺美术展览中展出。1956年万德雄(万起运子)在继承传统泥塑风格的同时,从形式到内容不断进行改进,1956—1982年,他先后创作出的“老红军讲故事”、“巡逻兵”、“南瓜丰收”、“回娘家”、“猪多肥多”、“天上没有龙王”等,构思新颖,塑工精巧,造型生动传神,多次拍照在《人民画报》、《人民日报》、《陕西日报》等报刊上登载。此外他创作的“观音”、“八仙庆春”、“踏雪寻梅”、“钟馗”等10多种作品行销美国、日本等国,被国外博物馆、收藏家收藏。80年代,本市泥塑艺术逐渐兴盛。1990年,全市城乡常年从事泥塑艺人达40多人,其中牛家梁乡谢生福的技艺较高,他创作的“牧羊人”、“刘胡兰”等作品获省工艺美术品展览特等奖。
纸扎 本市民间主要有灯笼纸扎和传统供祭奠用的纸扎(俗称纸活)。灯笼纸扎,用竹条和高粱秆扎成各式各样如西瓜、莲花、飞禽、走兽等灯架,裱糊各色纸,然后绘画或书写上诗句,即成工艺品灯笼供春节悬灯或孩子们玩用。祭奠纸活,用高粱秆扎架,色纸裱糊,然后按型着色描画成亭、台、楼、阁、房家禽家畜及家具、器皿等模型,供祭奠时烧化。1990年仅榆林城和镇川常年从事此纸扎工艺者达80多人。
砖雕 清代及民国时期,富户在大门楼内外照壁、房屋砖墙上盛行砖雕。雕刻有“鹿鹤松竹”、“花边云纹”等图案。清光绪年间,榆林城人宗庆霖砖雕手艺最有名气,现城内芝甫上巷4号院照壁仍存其中四幅精美作品。此外青云山庙宇尚存不少民国时的砖雕。
捏面花 境内南部农村妇女过年或清明节捏面“花花”、“燕燕”蒸制。“面花”有菊、牡丹、石榴等形状,“燕燕”有雀、燕、鱼、蝴蝶、猪、羊、狗、猴、虎、蛇等各式造型,点红着绿,馈赠亲友。
布玩具 过去城乡妇女用色布缝制老虎、公鸡、猫、狗、莲娃等儿童玩具和麒麟送子、寿桃等“吊萏”,内充棉花,外用各色丝线绣花纹和口、眼等图案,造型采用夸张变形手法,简朴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