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这方热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早在新石器时期,“河套人”就在此地繁衍生息,创造了“河套文化”。秦汉以来,榆林曾是匈奴、突厥、党项、蒙古等游牧民族与汉民族长期杂处融合之地,从而形成其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和淳厚民风。古城界、郑家沟、古城滩等地出土的东汉墓葬画像石,红石峡石窟石刻,保宁堡“踢鼓子秧歌”,以及民歌酒曲、剪纸、民俗等无不凝聚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交融的特色。
历史上,榆林也是北方民族间经常兵戎相见的战场,古代名将蒙恬、李广、郭子仪、沈括、韩世忠等,曾在这里策马征战;赫连勃勃、梁师都、李继迁先后于此拥兵割据,建立政权;李自成、张献忠在这里首举反明义旗,直捣京师。进入现代,榆林更是人才荟萃,培养造就了一批叱咤风云的革命志士,如杜斌丞、李子洲、刘志丹、谢子长、张德生、马明芳、刘澜涛、朱侠夫等,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国民党爱国将领杨虎城、邓宝珊、马占山、以及著名学者文人王森然、张季鸾、老舍等,也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各自的业绩。新中国成立后,榆林人民在各条战线取得辉煌成就,又造就了一批新的英雄模范,特别是在治沙造林、防治荒漠化斗争中涌现出千千万万杨增占式的“愚公”,他们名字将与世所公认的昭昭伟业凝结在一起。
明成化年起,本境即成为陕北教育、文化中心。明清之际出文、武进士46人,文、武举人304人,榆阳书院历经数百年,是陕北著名的学府。民国3年(1914)榆林殖边中学改办为陕北各县联合榆林中学,15年(1926)创办榆林女子师范学校,17年(1928),创办陕北共立职业学校。这3所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材。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不断发展。1994年全市有中学32所、职业中学2所,中学教职工1084人,在校中学生21405人;小学570所,教职工2586人,在校小学生8782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农村96%、城镇100%。1984—1993年群众集资办学达940万元。1992年本市被考评为陕西省中小学校建设先进市。市内设榆林地区属学校有榆林中学、师范学校、工业学校、农业学校、林业学校、财贸学校及省属榆林师范高专等10余所。
1985年修建的星元图书楼,设书库3个、阅览室5个藏书16万余册。1994年市内新华书店发行各类图书360万余册;设市文化馆、乡镇文化站28个;有市剧团1个,榆林地区属剧团2个,乡村剧团1个,年演出共500多场次;有电影放影单位140个,其中市文化部门24个。1990年总放映1.4万场次、观众509.9万人次、收入61.27万元,此后受电视冲击电影业不景气,1993年电影发行收入13.23万元,放映收入27.9万元。1958年开办农村有线广播,到1975年村村通广播,喇叭入户率达93.2%。1976年建电视差转台,1977年增设50瓦彩色差转机。1985年建成地面卫星接收站。1989年2月榆林地区广播电视局办榆林电视台,每周3次开播本台节目。1993年建成市有线电视台,当年榆林城区有线电视入网4000多户。1994年全市有大小电视差转台站34个,电视节目覆盖人口22万,覆盖率58%。每日转播中央电视台一、二套节目和陕西电视台一套节目,有线电视台转播节目更多。
新中国成立后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1994年市内有医疗机构116个,其中地、市级医院6个、地段医院9个、厂矿医务室65个、乡镇卫生院22个、私人门诊部14个,卫生技术人员共2173人,设病床共1007张,此外不少农村办有医疗站。防疫和妇幼保健工作取得较好成绩,鼠疫、霍乱、天花等严重传染病绝迹,麻疹、肺结核等得到有效控制。市城有占地2.1万平方米体育场1处,体校1所。球类、田径等比赛成绩居全区前列。老年体育、气功锻炼活跃。
1994年全市有科技机构16个,专业科技学会8个,乡镇科普协会28个。市属工农林水牧科技人员1436人,其中高级职称26人、中级290人、初级1120人、技术员403人。70年代以来先后取得各类科技成果74项,其中获奖38项。1982年畜牧站陕北绵羊改良细毛羊获陕西省科技成果一等奖。1985年市治沙站沙荒大面积造林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本市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名胜荟萃。古遗址、古城堡、古庙建有189处,其中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17处。被誉为“长城第一台”的镇北台和“塞上书法艺术宝库”的红石峡摩崖石刻、石窟早已闻名遐迩,引人入胜。榆林古城墙得到较好保护,城内密集分布琉金映彩的新明楼、万佛楼、梅花楼、戴兴寺等众多名胜古建,与鳞次栉比的明清民宅和现代高楼大厦交相辉映,显示出塞上古城独特的风貌。境内的西夏罗兀城、黑龙潭、蒙古彻辰·洪台吉王墓、青云山寺观等古迹亦业经修缮,都是旅游观光的胜地。1994年仅红石峡名胜接待中外游客4万人次。
榆林风味小吃享有盛誉,麻辣味美的羊杂碎、味浓可口的拼三鲜、酸辣清淡的粉浆饭、嫩香可口的炸豆奶、炸豆腐、清爽适口绿豆凉粉、荞面碗饦、甘醇微酸的米酒,以及干脆酥香的硬面干炉(烙)、坛子糕、马蹄酥、香馕和豌豆长杂面、羊肉火烧等,都使来客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