傥骆道(亦称骆谷道) 古代汉中到长安的捷径,开通于三国时期。南口在本县城北15公里的傥水河口,北口在周至县西南15公里的骆水河谷。此道由城北入傥谷,途经白石、贯岭梁、八里关、茅坪,沿酉水河至华阳镇,然后折东北越兴隆岭,经都督门、厚畛子、老君岭,过陈家河入骆谷,至周至县城。全长220公里。全道盘绕在丛山峡谷之内,蜿蜒于河流川道之间,共有84个盘道。三国时期为兵家攻防要道。唐武德七年(624),征发劳役整修后,近三百年间一直畅通。五代以后,京都东迁,此道不再为朝廷重视。但直至民国时期,一直为民间行道。1967年,至华阳段为公路取代。周城公路通车后,古道全线成为乡间小道。
子午道(亦称蚀中道) 初辟于秦代以前。西汉元始五年(5),王莽通子午道,从杜岭(今西安市东南)南入子午谷,经子午关越秦岭至东江口(今宁陕县江口镇),南越腰竹岭沿池河而下,经腰岭关至太山庙(今宁陕县龙王乡境内),再越马岭关溯汉江至石泉县,由石泉折西北过饶凤关至西乡县子午镇,折向西北,沿汉江黄金峡经金水河口至龙亭铺出山,进入汉中平原。全长420公里,谷道330公里。三国时为魏、蜀交争的要道。南朝梁武帝萧衍命将军王神念别开新路,略向西移,由腰岭关改道,折西经两河(今石泉县两河乡),越扇子坡、朱家岭(今佛坪县大河坝乡朱家垭)、过湘子庙(今洋县良心乡湘子村)、土门关(今洋县良心乡境内)、铁石关(今洋县金水乡关岭村)至金水,向西经酉水、槐树关至龙亭铺。唐天宝元年(742),四川涪州(今彭水县)进贡杨贵妃的荔枝,即经此道达长安。五代后,此道多有兵事活动。1972年后,子午道县内段由周城公路取代。西安至汉中航线,以子午道定向。
黑水峪道 沿周至县南黑水河谷开道。元代至清乾隆期间,称黑水路。走向大致是:从古子午道上的朱家岭向东北,经三河口沿蒲河过石墩河、缸家营,又北经四亩地、柴家关出黑水峪,去周至县。清顺治九年(1652)和康熙十三年(1674),曾两度在三河口设防。
洋巴道 洋州通巴国的主要道路,开辟于唐初。其走向是:由洋州邑(今洋县城)过汉江经药木关((今龙嘴乡境内)、石关、桑园铺(今西乡县桑园乡),折东经堰口,沿泾洋河经陈家滩(今镇巴县陈家滩乡)、渔渡坝、涪陵,去巴郡(重庆)。县境内段长30公里。1974年后,为沙界公路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