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县人民素以中医治病疗疾。历史上,曾有不少精通医理、善治各种顽疾的内、外科中医。医德高尚,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师,深受人们信赖、敬重。但因受社会诸多因素的制约,医疗事业发展缓慢,遇重大疫情,死亡甚多。
民国19年(1930),西医西药随基督教传入本县。29年始有公立县卫生院。其时,因院内设备简陋,缺医少药,技术不高,疗效欠佳,城乡患者主要以中医治病。贫苦农民无资就诊,多用中、草药偏方疗疾,有的则求神信巫,贻误治疗。
解放后,随着生产力的解放,工农业生产不断发展,人民生活逐步提高,县委、县人民政府贯彻“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针,陆续建立健全卫生行政机构和各级医疗机构,不断投资修建房舍、增添设备,调整和充实医务人员,改革医疗制度。卫生部门在改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普及卫生常识,取缔巫医,开展爱国卫生群众运动,防治传染病和地方病,推行新法接生和妇幼保健以及卫生科研活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医疗卫生战线贯彻改革、开放搞活的总方针和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卫生工作方针。改革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实行院(站、所)长负责制、干部职工聘任制和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扩大服务项目,改善服务态度,社会、经济效益均有显著提高。随着爱国卫生运动和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开展,1985年境内已根除了霍乱、天花;基本消灭疟疾、头癣、梅毒、黑热病、狂犬病和地方性甲状腺肿;麻风病得到控制;妇女子宫脱垂和尿瘘已全部治愈。全县已形成以县医院为中心的县、区、乡、村四级医疗网络和以县防疫站、县妇保站为主体的四级保健网络。陕西省卫生厅列本县为卫生事业重点建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