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境内人类聚落,可上朔到迄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在今城关镇西南坝、黄安镇张堡村、小江乡上宋村、湑水乡槽村和戚氏乡双庙村等地已有史前人定居。明代前无确切的人口记载。此后的620余年,人口逐渐增加,且随着朝代的更替、自然灾害的侵扰和粮食的丰歉而变化。明、清及民国三代前期,人口均有增加,但到末期则大量减少。民国时期人口增长较快,特别是民国23至24年(1934~1935),本省关中地区大旱,大批灾民移居本县,人口急剧增长到30余万。至民国末期,总人口降至23万多人。
解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优越的社会条件,从1951年至1972年的21年内,除三年自然灾害酿成人口减少外,人口生育一直呈高增长态势,特别是1968年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盲目生育,出生率高达39.67‰。1975年后实行计划生育,出生率逐年下降,人口增长速度渐趋平缓。
人口的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社会问题,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解放40年来,人口以1.22%的速度递增,而每人平均占有耕地却由2.08亩减少到1.05亩。为了有效地控制人口的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县委、县人民政府通过4次人口普查,掌握了人口变化规律,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广泛地开展宣传活动,不间断地普及文化、教育和科技活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地提高了人口的素质,进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