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自东汉初年以来,历代均为汉中郡、府、路治所和首县,在陕南地区是经济较发达繁荣的地方,人口较各县集中稠密。明代以前的人口资料,本市无明确记载,仅将明代以来史料记载人口数记述如下:
明·嘉靖癸卯年(1543),编户五里改为二十里,共2073户,12121人(明《汉中府志》)。
清朝初年,政府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对稳定发展人口起了作用,人口远盛汉唐盛时。道光三年(1823),本县人口数为262000人(《秦疆治略》)。光绪二十三年(1897),本县共有28925户,114072人(《县保甲册》)。
民国年间,军阀混战,国民党政府统治严酷,苛政繁多,天灾为虐,医疗卫生条件落后,民不聊生。人口生产出现高出生率伴高死亡。民国36年(1947)统计,城区人口:出生73人,死亡137人,人口数一直在20万上下波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均寿命延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60年代平均11.4‰,70年代平均6.51‰,80年代平均5.66‰。人口增长迅速,全市1949年底人口5.22万户,22.39万人。到1959年,有人口5.51万户,25.42万人。1969年人口达31.32万人。1982年人口达40.17万人。1990年为13.04万户,44.63万人。从1949年至1990年41年间,全市人口净增22.24万人,平均每年增加0.56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85%,高于全国同期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
1949年建国初期,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加之对人口发展实行节制生育工作处于宣传、试点阶段,人口发展进入高峰期。1958年后的4年经济困难时期,人口增长缓慢,进入低谷期。1962年至1972年,经济得到发展,人口发展较快,加之计划生育工作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人口生育失去控制管理,人口出生数量迅速增长,进入高峰期。1973年至1990年,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开展,人口出生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已进入缓慢时期。建国40年来,本市人口发展基本实现由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类型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型转变,人口再生产类型由增长型过渡到稳定型阶段。
民国部分年份人口表
┏━━━━━━━━┳━━━━━━━┳━━━━━━━━┓
┃ 年 份 ┃ 户数 ┃ 人口 ┃
┣━━━━━━━━╋━━━━━━━╋━━━━━━━━┫
┃民国10年(1921)┃ 26316 ┃ 170256 ┃
┣━━━━━━━━╋━━━━━━━╋━━━━━━━━┫
┃民国12年(1923)┃ ┃ 176609 ┃
┣━━━━━━━━╋━━━━━━━╋━━━━━━━━┫
┃民国17年(1928)┃ 43131 ┃ 252683 ┃
┣━━━━━━━━╋━━━━━━━╋━━━━━━━━┫
┃民国18年(1929)┃ ┃ 250701 ┃
┣━━━━━━━━╋━━━━━━━╋━━━━━━━━┫
┃民国20年(1931)┃ 43310 ┃ 259860 ┃
┣━━━━━━━━╋━━━━━━━╋━━━━━━━━┫
┃民国22年(1933)┃ 38263 ┃ 257148 ┃
┣━━━━━━━━╋━━━━━━━╋━━━━━━━━┫
┃民国23年(1935)┃ 38263 ┃ 195106 ┃
┣━━━━━━━━╋━━━━━━━╋━━━━━━━━┫
┃ ┃ 50080 ┃ 278344 ┃
┃民国26年(1937)┃ ┃ ┃
┃ ┃(特户671户) ┃(特户2063人) ┃
┣━━━━━━━━╋━━━━━━━╋━━━━━━━━┫
┃民国27年(1938)┃ 47729 ┃ 277573 ┃
┣━━━━━━━━╋━━━━━━━╋━━━━━━━━┫
┃民国29年(1940)┃ 53396 ┃ 292289 ┃
┣━━━━━━━━╋━━━━━━━╋━━━━━━━━┫
┃民国30年(1941)┃ 51136 ┃ 241560 ┃
┣━━━━━━━━╋━━━━━━━╋━━━━━━━━┫
┃民国34年(1945)┃ 61792 ┃ 290101 ┃
┣━━━━━━━━╋━━━━━━━╋━━━━━━━━┫
┃民国35年(1946)┃ 44050 ┃ 293971 ┃
┣━━━━━━━━╋━━━━━━━╋━━━━━━━━┫
┃民国36年(1947)┃ 62759 ┃ 281006 ┃
┣━━━━━━━━╋━━━━━━━╋━━━━━━━━┫
┃民国38年(1949)┃ 61519 ┃ 2867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