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人名事频传,革命烽火不断
麟游自先秦和隋唐以来,是风流人物荟萃之地。一些名王、名将、名士,流连往返,留下了事迹,一些名宦乡贤,沤血挥汗,造福地方,遗下了政绩;一些豪侠义士,除暴安良,维护乡里,留下了功绩。历时241年之离宫,有两朝三帝来此避暑游幸21次之多,隋文帝在仁寿宫曾接受突厥、契丹、高丽等国的使节朝贡;至唐时,太宗和高宗,游九成宫时,随之而来的先后有李靖、李勣、魏徵、尉迟敬德、长孙无忌及长孙皇后等文武大臣88人,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亦应召而来。唐太宗在这里决定了一些贞观之治的重要国策。贞观六年(632)闰七月太宗宴近臣于九成宫之丹霄殿,与王珪等人,评论诸大臣之才能,作出“用人如建屋,营构已成,勿数改易”之论,推动君臣一体,共谋国事。贞观十三年(639)五月,以干旱灾荒,于九成宫召群臣议事,魏徵上疏,指出十条弊端,即以后称为著名的《十渐疏》,得到皇帝采纳,遂减膳罢役,派使赈恤,审理篼案,体恤民困,成为贞观中期振兴图治的开端,总章元年(668)七月间,高宗于九成宫听取御史贾言忠奏论征讨高丽诸将之功勋,未几,唐军即围平壤,高丽王藏投降。开元间,唐玄宗李隆基曾将九成宫借给精于文墨的岐王李范居住,名士群集,叙文赋诗,初唐著名的文学家王勃所作之九成宫颂,洋洋三千余言,其文字之优美,可与滕王阁序齐名。晚唐以至宋、明,王维、杜甫、李商隐、苏轼等不少文学名流游九成宫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有些还有碑迹可鉴。至于杨广杀父夺权、烝母乱伦事件,名将薛仁贵,临危不惧,大水救驾之惊险故事,已是人所周知。
封建社会,当局设置官吏,“以君子治野人”,是为巩固封建统治而“牧民”,但反动官吏中,也有少数做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事。唐时麟游县令杨埸、清顺治时麟游县令吴汝为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受邑人拥戴。明、清时代,麟游人才辈出,多人跻身于封建王朝的中央政权。明代,邑人甄仪、虎臣、何升、田济,清时,邑人赵玉堂、刘
等,他们有任兵部侍郎,有任工部主事,有任监察御史,有任兵马副指挥,或在地方做官,都刚直不阿,操行清洁,兴利除弊,政绩显赫。
辛亥革命后,举人赵善卿参加孙中山同盟会,反帝、反封建,倡导妇女放脚、男子剪辫,乃麟游第一个打破陈规、睁眼看世界的人。1911年武昌起义,陕西响应后,西安陆军学校学员甄士仁为首,组织武装,光复了麟游,从这时起,他鄢结伍练军,后成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三师师长,在“清党”中,保护了一部分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
民初以来,先后有石振华、陈升魁、杨树先、刘万祥、万相信等人组织农民捣毁官膏盐局,集练硬团抗匪,鼓动掀起交农运动,与当时的苛政盗匪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民国十一年(1922)两亭寺、麻夫站等地青壮年百姓为反对苛捐杂税,组织红枪会抵抗官府,曾击破官军多次。
麟游在1927年即由赵伯经等人组建共产党的组织,揭开了历史上新的一页。1928年共产党员王泰吉在麟游率部起义,在西府第一次点燃了革命武装暴动的烽火。1931年冬习仲勋发动两当兵变暴动后,北上麟游,不久即去乾县。紧接着在赵伯经、王乐天的领导下发动了第二次麟游起义,在此基础上,1932年8月,就建立了第一支共产党所直接领导的武装麟游游击队。这支队伍组织群众打土豪,分粮食,救灾渡荒,东剿扰民匪,西擒侯振国,战败国民党驻军王耀寰精锐之营,控制了麟游大部分地区,组织革命力量,传播革命思想,麟游遂成为陕甘宁边区的前哨阵地。在此期间,有崔景岳、吕剑人、严克伦、孙作宾等先后多次来指导工作。1946年西府工委书记兼司令员赵伯经,副司令员刘懋功率西府游击队在麟游县城南火石山一带,狙击敌军,迎接三五九旅前卫营二百多人从扶风县野河进入麟游境内,经庙湾、桑树原、阁头寺北上庆阳,返回边区。1948年四月,彭德怀将军曾向党中央毛主席请示,提前夺取麟、陇山脉,切断西兰及川、陕交通,相机夺取宝鸡,站稳脚根,建立麟、陇山脉根据地,得到党中央及毛主席的批示,西北野战军发动了西府战役,直捣胡宗南后方要地宝鸡,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沿麟游两亭川南下,指挥作战,在麟游一度建立了人民政权。划归陕甘宁边区西府分区七县之一。这些名人名事和斗争历史,是激励和教育后代最好的乡土教材。
三
麟游于1949年5月21日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县人民战天斗地,艰苦创业,重新安排河山,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特别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今已是生产发展,市场繁荣,交通方便,文化普及,面貌一新的山区县。
(一)农业逐步发展,畜牧产量提高
麟游是个农业县。一直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广种薄收,经济单一,品种老化,产量低而不稳,劳动强度大,收获少。建国后,四十年来,经过恢复,稳定、发展几个阶段,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最显著者有三:一是坚持以平整土地为主的工程治理,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兴修“四田”10万多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平方公里,约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7%,二是增施肥料,深翻改土。随着农机事业的发展,深翻面积逐年上升,最高的1977年达到1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1.3%,从而培肥了地力,提高了土地蓄水保墒的能力。三是推行了科学种田和良种繁育,使优良品种占播种面积的80%以上。再加上电力和水利设施,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使粮食总产量比建国初增长63%,商品率增长25%。
麟游群众饲养家畜家禽,最多者为牛、羊、猪、鸡,但数量很少。建国后,先后引进了秦川牛种,改良羊种,发展养鸡,推广冷冻技术,逐步改变了畜禽品种结构。乡乡有兽医站,加强防疫工作;提高了畜禽质量。近年来狠抓畜牧事业,牛的数量发展很快,1989年底存栏35614头,羊的存栏数到1980年达89538只,养猪已成为主要的家庭副业,1976年生猪存栏51745头。养鸡也有较大发展,近年来引进莱航蛋鸡,年产商品蛋30万斤以上。国营虎狼湾种羊场,是本县大型的良种羊场,引进和繁育新疆细毛羊500多只,经过纯种繁育提高,已培育出适合麟游特点的细毛羊种。同时改良草场,飞播苜蓿、草木栖、沙打旺等优良饲草4万亩。
新中国成立以来,年年植树造林,使满目疮痍的麟游山河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拥有10万多亩的安舒庄林场,已有2万多亩油松林。1954年引进的刺槐,已遍布全县,成为高山造林的主要树种。历年绿化,将百里页岭联结成一条茂密的刺槐林带。封山育林,使原来光秃秃的山山峁峁出现了以杨树为主的次生林和山杏、野葡萄为主的灌木丛。逐渐发展以了核桃、苹果为主的经济林木。全县已有20多万亩土地为茂密的林木所覆盖,约占宜林面积的15%。林业产值275万元,目前,农业内部结构逐步趋于合理,林牧业总产值增长。农民收入逐年增加,以林牧业为主的一个山绿、水清、土保、地肥、粮增、财茂的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系统初步形成。
(二)工业平地崛起,交通突飞猛进
解放前,麟游的工业,仅有几个手工业作坊,煤矿也是时采时停,产量甚微,年产量在三千吨左右,最低的1944年仅产煤560吨。散在农村的铁、木、石、瓦四大匠很少,农民接铧尖也要跑几十里路。竹藤柳编,原料很多,加工极少。解放后,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经历了1958年大办地方工业和1962年的巩固提高,先后办起农机、酿酒、制药、砖瓦、粮油、山货、木器加工等40多个工业企业,职工约千余人。有些企业已初具规模。座落在凤凰山麓的麟游制药厂,现已成为一个拥有200多人,生产、检验设备齐全,能制造片、丸、针、液等多种药品的工厂,其中有止咳桃花散、消疣灵、葡萄糖注射液和特制的抗老健身液等20多种产品,远销甘肃、河南、陕西等三省七区27县。位于唐王点将台南侧的麟游酒厂,工艺流程完善,检验手段齐全,年产能力约700吨左右,由原来仅能生产白酒发展到制造果酒、营养饮料等多种,所产的野葡萄酒,1985年被评为宝鸡市第一名。农业机械修造厂是麟游创办最早的综合性加工厂,可生产手扶拖车、粉碎机、压面机、脱粒机、养鸡笼等,其中压面机、养鸡笼销路最广,深受用户欢迎。还有砖瓦厂,粮油加工厂近年来也有新的发展。
历史上,麟游属交通闭塞,“车不容轨,马不疾驰”的四塞之区。解放后,从1951年起,在重山峻岭之间,陆续开辟了凤(翔)崔(木)、凤(翔)麟(游)等14条公路,修建永久性的石拱钢筋混凝土板桥20座,使全县乡镇全通公路,有了客运班车。东通西安,南达宝鸡、蔡家坡,北连泾平,皆有客运班车。运输工具亦随之改观,全县有百余辆汽车和许多手扶拖拉机往来驰骋,改变了过去人担畜驮的状况。麟游邮驿之设置,有记载者,始见于明万历五年(1577)。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左右,有铺递二处,铺司兵12名,并编有马二匹,马夫一名。民国二十七年(1938)始有两三个乡镇架通142公里电话线路。现在已是肼有村民委员会通电话,1975年本县开始引建十千伏高压线路106.7公里,农村低压线路120公里,有6个乡镇,65个村民小组通了电,1990年底,全县16个乡镇81个村委会,291个村民小组,农村10259户用上了高压电。
(三)商业前景可观,市场日益繁荣
解放前,麟游商业只有20多家杂货铺和少许的作坊、粮行,经营品种少,营业额不大。解放后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实现了以国营商业为主体的多种商业经济成份,使商业日益繁荣,发展壮大。目前国营商业已有六个经营管理机构,四个公司,一个食品加工厂和一个集体综合商店,20多个经营网点,共有职工干部180多名。成为商业经济的主干力量。农民集体举办的供销合作事业也大大兴盛。目前全县已有两个公司,一个综合贸易中心,14个基层供销合作社,7个分销店,56个门市部,职工300多名。
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个体工、副业和小商贩应运而生,经营品种繁多,市场日趋活跃。
(四)文教卫生事业普及很快,质量逐步上升
建国前麟游仅有4个六年制小学,52所保国民学校,学生1800多名。1946年建初中一所,新中国成立后,中小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已有各类小学190多所,学生10230多名,入学率占学龄儿童的90%以上。初中九所,高中和职业中学各一所,学生4340名,还有500多人参加大学自学考试、中师函授刊授和电大学习。教师队伍不断成长壮大,教师的社会地位也日渐提高。
解放前,麟游的农村,仅有少数地区群众自发组织的皮影、木偶、戏班和年关时的社火等民间文娱活动。建国后,陆续成立了广播站、文化馆、图博馆、电影公司、书店、剧团等文化单位。目前,乡乡有文化站和电影放映队,90%以上的农户通有线广播,活跃了文化生活。县文化馆(包括图博馆)从五十年代以来就征集历史文物,举办绘画、书法展览和短期的音乐、美术训练班。培养了大批业余文艺工作者。
危害麟游部分地区人民身体健康的大骨节病,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旧政府虽有调查,但防治乃是纸上谈兵。建国后,先后办起县医院和中医医院各一所,地段医院七所,乡镇及工业部门的卫生所十处,各村民委员会设有医疗站。并有地方病防治所,妇幼保健站、药检所等科研单位。控制了地方病的蔓延和发展。
(五)城镇建设,日新月异
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1970年以来,逐步将县治所在地由童山顶移至镇头河川。经过不断修建,形成东起麟溪桥,西接天台山的“艹”形的五里长街。现在长街两旁高楼拔地而起,已有60多幢。被称为七大建筑的高压水塔、麟游剧院、百货商店、银行、麟中、政府、县委大楼栉比矗立,使市容显得整齐壮观。分布在崔木、招贤、两亭、花花庙、天堂、麻夫站等街镇的店铺,解放后,陆续扩建,成为当地农村贸易的中心网点。
四
九十年代,全国人民正在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力争在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达到小康的目标而奋斗。在此宏伟蓝图的鼓舞下,回顾过去,成就可佳,立足当前,差距很大,主要是经济建设缓慢,资源开发不够充分,资金匮乏,经济效益不佳,成为麟游进行开发性生产,高速度发展经济的障碍。当前,摆在麟游人民面前的任务,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社会经济条件,发挥当地固有的优势,扬长避短,乘胜前进,把麟游建设成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山区。
(一)以优定向,发展林牧
利用麟游山原交错,河道纵横,面积广阔,林草并茂这一优势,坚持“以林、牧为主,农、林、牧结合”的生产方针,下功夫改革农村的产业结构,解决广种薄收,单一经营的问题,走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道路,向生产商品化迈进。以原区和河川区为主,对全县坡度在15度以下的37万多亩宜农耕地,作为基本农田,综合治理,在不断提高单产的同时,有计划地种树种草。发展畜牧事业,对占全县总面积52%的130多万亩宜林地营造各种林木。在远山深山营造用材林,在近山浅山营造核桃、山杏、山楂、沙棘等经济林木和速生用材林,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使麟游大地成为农业翻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宝库。
(二)挖潜兴工,振兴实业
麟游工业发展的方向,要立足本地,在依靠自然资源,发展林牧的同时,以林牧及多种经营产品为原料发展工业,使原料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形成产、供、销一条龙。除开发矿藏、发展采煤、建材、陶瓷等业外,要建立食品、饲料、药材、肉蛋、粮油、酿造、林果产品加工基地和编织木器、山货加工厂,并利用麟游春夏秋三季山野蜜源丰富的特点,发展养蜂。积极发展乡镇企业,使农产品向多层次、精加工方向发展。
(三)恢复古建,发展旅游
在发展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上,麟游得天独厚。有隋唐故宫,明代石刻,精美灿烂的古代文明,其历史经验,可资借鉴,其传统技术,可供继承升华。在大力开拓外援的条件下,重点恢复九成宫古建筑群,开辟周围主要的旅游点,形成开放型的旅游线路,与秦俑、昭陵、乾陵、周秦古址、法门寺佛教盛地联成一线,定会吸引中外游人。开展服务业,恢复麟游的名吃特产,血条面、杏仁茶、核桃干粮、油糊旋,这些山肴野酥定会受到游客的欢迎。而且对文化交流,实业发展也会起带动作用。
(四)狠抓文卫,开发智力
人是发展一切事业的重要因素,必须起用人才,加强培养,开展业余教育,提高工、农文化水平;重视职业教育,培养多用人才;选择有志于长期建设山区的青年职工和农村回乡知识青年,到各种职业性学校进修培养,以便快出人才,应急实用。学校教育,要从小学开始,从基础上提高教育质量,为国家多出才,出好才,以才促兴,振兴经济。医疗卫生工作要集中力量,重点攻关,驱走“瘟神”(地方病),为鼓励群众在不断共同富裕的基础上,改善食宿和饮水条件,以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和劳动素质。
人民在奋斗,事业在发展,形势在变化,麟游在前进。勤劳勇敢,敦厚朴实的炎黄子孙,沿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轨道,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的要求,把麟游建设成祖国大地上一个繁荣、富饶的地区。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