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
高祖元年(前206)正月,西楚霸王项羽立沛公(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汉中市)。四月,刘邦“从杜南入蚀中”(古蚀中之道即子午道),经今洋县境去南郑就国。
高后三年(前185),汉江泛溢,房屋、人畜有淹没者。八年,汉江泛溢,漂没者甚众。
元始五年(5)秋,王莽加开子午道,从杜陵南过南山至午口(今洋县桑溪乡东南隅)。
新莽始建国元年(9)冬,王莽以王福为五威右关将军,据守成固(今城固县)。天凤元年(14)于安国城(又称安固城,在今洋县贯溪乡东联村内)分立小成固。
东汉
建武十二年(36)十一月,大司马吴汉平蜀,定汉中郡(治南郑),废小成固。
元初元年(114),中常侍蔡伦,被摄政邓太后封为龙亭侯,封地龙亭(今洋县龙亭镇),食邑300户。
永宁二年(121),蔡伦因宫廷斗争案牵连,含冤而死。元嘉元年(151)始昭雪,封地建蔡侯祠、墓。
延熹三年(160)五月,汉、洋山崩。
兴平二年(195),大霖雨,汉江溢。
建安二年(197)秋九月,汉江溢,流人民。
建安五年(200)张鲁据汉中,于黄金谷筑黄金城(古址在今洋县酉水乡城山)。
建安十六年(211)秋,韩遂、马超联军与曹操战于潼关,关中百姓从子午谷经今洋县境到汉中避难者数万家。
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称汉中王,擢升魏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延于兴势山(又称镇势山,即今洋县城北20公里之汉王山)置兴势围,龙亭山(今龙亭镇境内)置赤板围,黄金戍(今洋县酉水乡城山)置黄金围,实兵诸围御敌。
三国
蜀汉建兴八年(230)七月,魏大司马曹真率军从长安入子午谷欲攻汉中。八月,蜀汉丞相诸葛亮移军成固及赤坂以待。魏师进军途中,遇大霖雨30余日,道路阻绝,军资大失,遂于九月退。
蜀汉延熙七年(244)三月,魏大将军曹爽发卒10余万,由骆谷进军攻汉中。蜀汉镇北大将军王平,使护军刘敏据兴势围御敌。闰三月,后主刘禅遣大将军费祎自成都督诸军救汉中。五月,曹爽因兵攻兴势不得进,补给不足,遂引军还。费神进据三岭(今周至县和太白县境内)截击魏师,爽争险苦战而败归。
蜀汉延熙二十年(257)十二月,蜀汉大将军姜维欲攻长安,率数万人由今洋县境入骆谷至沈岭(今周至县南)与魏军相持,至次年春引军还。
蜀汉炎兴元年(263)九月,魏镇西将军锺会率军10万攻蜀汉,自长安由子午谷、骆谷、斜谷三路进攻汉中。魏师到处,围戍多下,惟黄金围督柳隐据围坚守。十一月,柳奉刘禅敕命降魏。
魏咸宁三年(277)六月,益、梁二州暴水,淹死300余人。九月,梁州大水,淹没庄稼。十月,益、梁又水。
西晋
泰始三年(267),分益州立梁州,置黄金县(治设今酉水乡城山)、兴道县(治设兴势山)。元嘉十一年(434)平氐杨之乱后废。
建兴元年(313)五月,川东流民义军首领李运、杨武等,带领3000余户饥民,自襄阳入黄金县境;梁州刺史张光遣参军晋邈,率众于黄金山(今洋县金水乡境内)拒之。
东晋、十六国
孝武帝宁康元年(373)八月,梁州刺史杨亮遣子广袭仇池(今甘肃成县西),被前秦梁州刺史杨安击败,退守罄险(今洋县西北)。十月,秦王苻坚遣王统、朱彤率兵2万助杨安,攻克汉川(今汉中市)后,杨亮率巴兵万余与杨安战于青谷(今洋县北华阳镇西北清水河谷),复大败,退守西城(今安康市)。
南北朝
元嘉十年(433)冬,仇池氐王杨难当举兵袭取梁州郡、县至魏兴(今安康市西北)十一年正月,宋梁、秦二州刺史萧思话自襄阳西进,遣横野司马萧承之率前军进据磝头(今洋县黄金峡乡渭门东南)。杨焚掠后西退,留部将赵温守梁州,薛键据黄金,薛副将姜宝据铁城(铁城戍,今洋县金水乡铁锁关),思话遣将连拔铁城、黄金,追击赵温、薛键,破小城(小成固)、下桃(今黄金峡乡沙河铺)。三月,又于峨公固(黄金峡乡峨公滩北)、大桃(今龙亭镇西南临汉水的榆树梁)重挫氐军。
宋元嘉十八年(441)五月,洪水泛溢。
南梁天监二年(503),因子午旧道艰险,武帝萧衍命将军王神念别开南段干路,出今洋县城东龙亭镇。
北魏正始二年(505),增置龙亭县(治设今龙亭镇)。
北魏正始三年(506)九月,北魏征虏将军赵遐镇南郑。南梁冠军将军姜修分军据兴势。赵率军大破梁军于傥城(今洋县城)。
北魏延昌三年(514),分城固、龙亭县地置兴势县(治设兴势山)。
西魏废帝元年(552),复置黄金县(治设今洋县罗曲乡北城山,属直州)。
西魏废帝二年(553),分丰宁县(今西乡县)西北部置怀宁县(治设今洋县五间桥)。
西魏废帝三年(554),置傥城县(治设傥城)。
西魏恭帝元年(554)五月,洋州人田越与直州人乐炽、金州人黄国等,于县地东部聚众起义,西魏将军贺若敦率军追剿,乐炽烧绝栈道据守直谷,后又遭“合剿”,义军失败。
西魏恭帝四年(557)正月,周公宇文觉称天王,废魏为周。置梁州总管府,废龙亭县,改傥城郡属洋州。
北周保定二年(562),宣纳下大夫卫玄,封为兴势(县)公,食邑4000户。
北周天和五年(570),怀宁县并入怀昌县。
隋
大业二年(606),废傥城县、怀昌县,移兴势县治至傥城。
唐
贞观二十三年(649),改兴势县为兴道县。
仪凤年间(676~679),于谢村镇西建智果寺。民国时期改建为学校。
开元中(约727),于县治南建开明寺(一称法轮院),寺内建有舍利塔。南宋庆元间(1195~1200)维修。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重修。民国时期寺毁,塔尚存。1956年5月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
开元十八年(730)八月,分兴道县北部置华阳县(治设黎园,即今华阳镇),天宝三年废,七年复置。
天宝元年(742),改洋州为洋川郡,建郡学,设经学博士、助教官。
天宝八年(749),开清水谷路得“玉册(谓‘贞符’)”,遂改华阳县为贞符县。
天宝十五年(756),移洋川郡治于傥城。建文庙于县城之东。
乾元元年(758),改洋川郡为洋州。
乾元二年(759),于州城建五云宫(即通慧王祠)。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建五云楼,元皇庆元年(1312)重修。民国时期改建为学校。
建中三年(782),建得意阁于回河镇(今华阳镇)。
兴元元年(784)二月,太尉李怀光反,德宗李适自奉天(今乾县)取傥骆道逃至洋州。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震迎谒于马踩坪(今洋县关帝乡马坪村),入清凉川,至洋州行宫。三月,车驾至城固,其长女唐安公主薨,葬于马畅(今洋县马畅镇),称“安冢”(后误传为玉贞公主墓)。六月,乱平。李适将返上都(长安),特用其年号改梁州为兴元府,升洋州为望州。
贞元四年(788),顺宗子李纬封为汉川郡王。
元和元年(806),宪宗子李忻封为洋王。
长庆四年(824)夏,汉江溢决。
宝历元年(825),分西乡县西北部入兴道县。
会昌元年(841)七月,汉江溢。
广明元年(880)十二月,黄巢率农民义军克长安,僖宗李儇由傥骆道逃经洋州,入兴元,去成都。
中和三年(883)十一月,忠武大将鹿晏弘声言“西赴行在”,率部自河中(蒲州)南掠洋州。十二月,进据兴元。次年十二月,复经洋州东掠而去。
光启三年(887),置武定军节度于洋州,兼统蓬(今四川省仪陇县)、壁(今四川省通江县)二州。以护跸都头李茂贞为洋州刺史、武定军节度使。
大顺二年(891)十月,原左神策军中尉、总宿卫杨复恭谋反,为避讨伐,逃至兴元,与其养子、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和洋州武定军节度使杨守忠举兵反唐。
景福元年(892)二月,山南西道招讨使、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与邠宁节度使王行瑜合兵讨伐杨复恭。六月,取洋州。
五代十国
前蜀王衍乾德六年(924)八月,蜀招讨步马使王宗锷率军屯洋州,以防备后唐。
后唐同光三年(925)九月,庄宗李存勗遣魏王继岌、枢密使郭崇韬率军伐蜀。至兴州,蜀武定军节度使王承肇以洋、蓬、壁三州归降后唐。
后唐应顺元年(934)闰二月,潞王李从珂举兵于凤翔。三月,山南西道节度使张虔钊留武定军节度使孙汉韶守兴元,自与护国节度使安彦威等合兵讨凤翔。四月,张败归,与孙举两镇之地降后蜀。后蜀帝孟知祥使张业将兵入兴元、洋州,为避孟讳,改洋州为源州。
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十月,晋昌节度使(治长安)赵匡赞降后蜀。十二月初,后蜀遣都虞侯李廷珪率军经今洋县地出子午谷赴长安援赵。次年正月,后汉左卫大将军王景崇,败廷珪于子午谷。
北宋
乾德三年(965)正月,来西川行营凤州路督部署王全斌率师灭后蜀,复洋州。
乾德四年(966),废黄金县,贞符县移治黄家营。
开宝八年(975)冬,洋州城火灾,焚民舍1700间。
淳化二年(991)七月,汉江溢,毁沿江农田、民舍。
咸平三年(1000)七月,汉江溢,洋州民有溺死者。
景德二年(1005)七月,汉江溢。
景祐四年(1037),改武定军为武康军。
庆历四年(1044)三月,洋州邑立州学,属县立县学,并置教授。
治平二年(1065),知州蔡交主持迁建文庙于州治西北隅,三年告竣。元末兵毁。明洪武四年(1371)县丞潘谨言主持重建。
熙宁八年(1075)秋,知州文同始加筑州城,益治庠校。
元丰二年(1079)二月,建崇道观于酆都山(又称大爷山)。明永乐间(1403~1424)道士张三丰寄寓于此。明万历十七年(1859)又于观内建琉璃照壁1座,高5米。1957年定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中,崇道观与琉璃照壁俱毁。
崇宁三年(1104),县人闵文叔、唐史贤、王大素联登进士科。
南宋
绍兴三年(1133)正月,金将完颜杲(萨里罕)率军由旬阳攻入金州(治今安康市内),欲进兵洋州。二月,陕西都统制吴玠自凤州河池率卒数千急驰洋州,并收洋州求战义士1.3万人,会金、房镇抚使王豢八字军于真符县之饶凤关(今石泉县地),与金军鏖战6日,关破。吴收余兵趋西县(今勉县),金军乘机入洋州和兴元府。四月,川陕宣抚使张浚遣统制王浚收复洋州。
绍兴五年(1135),统制杨从仪知洋州,修葺杨填堰等城、洋8堰。
绍兴七年(1137)九月,川陕宣抚使吴玠,劝梁、洋二州军民营田,夏秋粮食丰收,获诏奖。
绍兴十年(1140)七月,金将古延率军攻盩厔(周至)县。川陕宣抚副使胡世将,领士卒在梁、洋诸隘筑寨御敌。
绍兴十五年(1145),汉江决溢,漂荡庐舍。
绍兴十九年(1149),知州宋莘刻《劝农文》碑。
淳熙十年(1183),知州赵善俯(字循仲)增学田1040亩。
淳熙十三年(1186),洋州霖雨、败禾稼、穜稑。十四年,霖雨,败禾稼。
嘉定十二年(1219)二月,金军破洋州。宋都统张威遣将石宣大破金军,歼敌3000人,俘金将巴图鲁安,收复洋州。三月,金兵复入洋州,焚城而去。宣抚使委李信甫权领州事,重建州治。
嘉定十四年(1221),建延良寺(又称万寿院)于县西五间桥。元至元年间重修。寺院除一大殿现存外,其余毁于“文化大革命”中。
绍定四年(1231)春,大饥。八月,蒙古皇子图垒(旧作拖雷)率骑兵3万入大散关,破凤州后分军径趋华阳,屠洋州。
绍定五年(1232),统制李显忠权知洋州事,再建州治。
端平三年(1236)十二月,蒙古皇子库端(旧作阔端、库腾),率军50万攻武休关,败都统李显忠,遂入兴元、洋州。
宝祜元年(1253)正月,蒙古主分封宗属,蒙哥汗弟忽必烈受关中之地,遂遣使戍兴元、洋州等地。
宝祜六年(1258)四月,蒙古诸王穆格屯兵洋州,趋米仓道伐蜀。
景定二年(1261),蒙古汗国建良马寺于湑水铺。后历遭水溺和兵燹,仅存觉皇殿。1956年5月,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咸淳元年(1265)十二月,蒙古汗国省兴道县、真符县,县地归洋州辖。
咸淳三年(1267)六月,汉江溢。
元
至元二十三年(1286),改陕西四川行中书省为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始定此地属陕西省。
至正二十五年(1365)正月,大夏主明玉珍遣右丞相万胜取兴元路,此地入蜀。
明
太祖洪武三年(1370)五月,大将军徐达遣将取兴元路,改路为府,降洋州为洋县。
洪武四年(1371)春,改建县学,修建城隍庙戏楼。六月,大雨,江河暴溢。
洪武十一年(1378),创建察院于县城内东北隅。
洪武十三年(1380),编制乡、里,定赋役籍,置里长、甲首,全县划编10里。天顺年间(1457~1464)又增编5里。弘治元年(1488)更编县籍,全县分36里,94乡。
洪武二十六年(1393),定都司卫所,洋县属陕西都司汉中卫。
永乐十二年(1414),本县人李彪在乡试和次年会试中登连科。
永乐十四年(1416),汉江涨溢,淹没公私庐舍。
景泰二年(1451),儒学训导王安撰文,立酆都山《图景碑》。
成化元年(1465),大饥,荆襄饥民义军刘通(刘千斤)、石龙(石和尚)经县地进兵攻汉中。
成化六年(1470),汉江溢,城郭淹没。
成化十二年(1476),副都御史原杰抚治流民,让随所在地入洋县籍。
成化二十三年(1487),大饥。弘治元年(1488)夏,大水;冬,大饥。
弘治十五年(1502)夏,大雨伤禾,民多疫。十七年,夏旱;秋雨雹伤稼。
正德四年(1509),川东北农民义军首领蓝廷瑞、鄢本恕,率部经县地去汉中。
嘉靖二年(1523),大水。七年,大饥,人相食。八年,汉江决。
嘉靖九年(1530),天雨荞化虫食禾。十一年夏,大雨加大风3日,拔树漂屋,民大疫。十五年夏,汉江泛涨,城西漂民舍,溺死者甚众。
嘉靖十七年(1538),县丞姚如松规划溢水堰,封植蔡侯墓。
嘉靖十八年(1539)七月,汉江水涨,漂坏民舍。二十一年夏,大水,漂流民舍。二十三年春,大饥;夏,大疫。
隆庆六年(1572),知县阎邦宁首纂《洋县志》成书。
万历四年(1576)九月,大雪杀禾稼。五年春,饥民载道。
万历十年(1582),知县马崇谦主持清丈田地,更定赋则。十五年,“一条鞭法”始定。知县李用中捐俸修傥滨堰石槽,建斜堰。
万历十四年(1586),智果和尚应诏为明肃皇太后治愈眼疾。神宗朱翊钧颁施藏经678函6780卷,赐金修建“藏经楼”,并书“敕赐智果寺”匾额。
万历十六年(1588),大江坝“祁家戏班”在本县和汉中、城固、西乡一带演出“桄桄戏”,为洋县有记载的较早的戏班。
万历二十三年(1595)秋霖,禾不实。县知事张以谦清税粮、减徭役,并主持复修傥滨堰。
万历三十一年(1603),知县姚诚立建文庙尊经阁,重修龙亭蔡侯祠,并于三十三年捐俸改修土门堰。
万历四十五年(1617),回民高尚迁聚众反明,在南山活动。
万历四十六年(1618),大饥。
万历四十八年(1620),农民俞士乾、马和尚等,在城固宝山聚义反明,进入洋县境,活动于南山一带。
天启七年(1627),县知事亢孟桧上疏,请汉中瑞王朱常浩调停省费甦民,并创修溢水堰飞槽。
崇祯四年(1631),夏、秋大水,汉江南北田苗尽淤,房屋倒损。五年,大水伤禾。六年夏,大水。
崇祯七年(1634)正月,兵部侍郎陈奇瑜率军进剿转战商南、平利、石泉一带的张献忠十三营农民义军,分军遍扼汉中各路,自驻本县督战。
崇祯八年(1635)九月,地震3日,屋倾甚多。蝗食禾,大饥。十一月,李自成义军一部自凤州经华阳围县城,与黎雅参将罗于萃激战后由子午谷趋铙凤关。
崇祯十三年(1640),大旱,民饥食树皮。
崇祯十六年(1643)十月,闯王李自成义军克西安,遣大将田见秀攻据汉中府城,部将韩文、贺珍分军驻洋县。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义军克北京。四月,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义军弃京趋西安。五月,县人胡向化、施德泽等谋逐闯王部属,夜攀城而入,纵火焚西门城楼及官房民舍,闯王部撤退。
清
顺治二年(1645),本县人胡向宸聚众反清,据铁瓦寨(今洋县良心乡境内)固守,称“胡大王”。次年,遭陕西总督孟乔芳镇压,胡被斩于酉水。
顺治三年(1646)五月,清肃亲王豪格遣军入汉中,贺珍败走,县地属清。
顺治四年(1647)秋,暴雨2日,汉江泛涨,淹没田舍人畜无数。民大饥。是年,有2虎入城内文昌祠,众逐毙之。
顺治六年(1649)秋,大雨雹。岁歉。
顺治九年(1652),本县人常谭引眉县贼寇据宋军山,夜劫周家坎、贯溪铺等地,大肆杀掠平民,后被东山乡长李梅率乡勇剿平。是年,于县东北三河口设游击,防御黑水路。康熙元年裁,十三年复设,十九年再裁。
顺治十一年(1654)五月八日夜,地震如荡舟,次日复动,一个月始息,倾圮庐舍。十二年春,黑霜杀。
康熙元年(1662)六月,大雨60日。二年,大风拔木损人,雷雨交加。
康熙三年(1664),华阳山区因水、旱灾和瘟疫,加之盗贼为患,民众生活困苦。知县柯栋捕盗抚民,并捐给牛种以助农业生产。
康熙十年(1671),天大旱,禾无收,民大饥。
康熙十三年(1674)二月,吴三桂起兵反清,十四年二月,吴遣总兵杜学、马国良率军取洋县,据县地5年,横征暴敛,民不聊生,死亡、逃难达7520人。
康熙十四年(1675)中秋夜,县西范坝大雨、雹,稻禾尽毁。
康熙十八年(1679),霖雨40日,大水淹没田地、民舍无数。是年,清将军王进宝、赵良栋分道率军进讨吴三桂部,收复洋县。
康熙十九年(1680)七月,道士朱慈满自称“朱三太子”,于椒溪河聚众反清,都统图海遣军进剿,朱被俘,斩于京师。
康熙二十一年(1682),知县庞守谦抚绥安集,申报豁免赋粮1768石。
康熙二十五年(1686)闰四月初五日,大风拔树损屋,雹如鸡蛋,“念佛崖”楼倾塌。
康熙二十七年(1688)夏,暴雨,河水暴涨,县西溢水北山崩裂,树木连根蔽河而下,沟、河桥梁尽毁。
康熙三十年(1691),大旱。三十一、二年,持续干旱,民大饥,疫疠流行。知县邹溶赈济灾民。
康熙三十三年(1694)春,邹溶捐俸整修杨填堰渠、重修天宁寺桥、三官庙和镇江楼。闰五月,又向汉中知府申请捐俸修辑县志。冬,纂成《洋县志》一部。
乾隆二十二年(1757),知县梁作则在县城南街建定淳书院。
乾隆四十八年(1783),陕西省府划洋县东北四亩地等归五郎厅。
嘉庆元年(1796)十二月,襄阳白莲教义军高均德部自西入县,活动于酆都山一带。
嘉庆三年(1798)正月,高均德部东趋五郎厅。二月,教军首领王聪儿(齐王氏)、姚之富率部由西乡来县,分军东助高均德,自率一军趋北栈,在华阳击败陕西巡抚永保,转战铁冶河、溢水一带。五月,高部在两河、茅坪受挫,西趋褒城。
嘉庆五年(1800)四月,白莲教义军杨开甲部入县境,转战华阳、茅坪、秧田坝一带,后于茅坪为陕西经略使额勒登保所败,开甲阵亡。
嘉庆六年(1801)正月,白莲教义军张汉朝部,与额勒登保所领清军转战于大河坝、良心、桑溪一带。
嘉庆七年(1802),设华阳县丞。
嘉庆八年(1803)六月,教军冉天士、樊人杰部,在华阳遭宁陕镇总兵杨芳伏击。九月,县人岳震川(字仲干,号一山)进士及第,授内阁中书。是年,知县石珩刻立《苏轼洋州三十景诗碑》。
嘉庆十一年(1806)七月,宁陕东江营兵哗变,自两河入县境,破茅坪,克华阳后去留坝。八月,又从城固原公入,下石泉。九月,遭清提督杨遇春率军攻击,入子午谷。
嘉庆十五年(1810),入夏干旱。六月,大雨滂沱,杨填堰旧渠被淤,汉中知府严如煜主使洋县、城固改修渠身,并在堰水入渠处修石门5洞,至十七年(1812)五月竣工。
嘉庆十八年(1813)秋涝,歉收。
嘉庆十九年(1814)六月,本县人岳震川遗著由其师庄炘编辑成《赐葛堂文集》。光绪五年(1879)刻印成书。
道光元年(1821),陕西省府划出洋县东北部袁家庄等地设盩(厔)洋(县)丞。五年废,设佛坪厅。
道光六年(1826),天主教神甫意大利人辛刻纳在竹园村(今倪家乡白岩村)建天主教堂。十一年(1831),天主教士、意大利人罗明德在南街建立天主教堂。
道光十五年(1835),五月二十七日至六月初六连雨,汉江暴涨,淹没沿岸房屋6000余间,毁田568亩,地1461亩,淹死300余人。
道光二十年(1840)八月十七至十九日暴雨,汉江溢涨,沿江田地、人口被灾。二十二年,大雨、水灾。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九至七月三日大雨,汉江溢,由汉王城至渭门镇,淹没村庄、田地63处,损毁房屋6000余间,淹死137人。
咸丰元年(1851)秋霖。二年春,粮价飞涨。七月,发大水,民舍倒塌无数,溺死兵、民3000余人。
咸丰十年(1860)九月,本县人童颜舒(字霁山,号傥源)著述《禹贡通释》成书。民国十二年(1923),刻印问世。
同治元年(1862)二月,谢村镇人李喜魁,以祖传酿酒技艺创办黄酒作坊,开设“魁顺居”黄酒馆。三月,云南昭通农民义军邓天王、蔡昌龄部从四川进入汉中,蔡部沿汉江由南山入县境,在洋县黄金峡与太平军扶王陈德才会合。六月初,云南昭通农民义军首领蓝大顺(蓝朝柱),率部自四川太平(今万源县)入定远(今镇巴县),破西乡县后进入洋县,占领龙亭铺。六月初六夜突至县城下,初九攻克县城,建立农民政权,改洋县为靖州。
同治二年(1863)二月初,太平军扶王陈德才、遵王赖文光率军进驻谢村镇,在蓝大顺部的配合下进攻汉中。九月,蓝留谢华瑶守靖州,自率主力部队北上,袭取佛坪,攻占盩厔。
同治三年(1864)初,谢华瑶率部北上,增援蓝大顺。正月初三,太平军因天京(今南京市)危急,奉命回援,经县境东去。十八日,陕西巡抚刘蓉督诸军攻洋县。二月二十四日,清军攻县城不克,潜派壮勇入城,内外夹攻,义军全力抵抗后撤出县城,经华阳北趋郿(眉)县。
同治六年(1867)八月,霖雨40余日,岁饥谷贵。七年,湑水陡涨,淹没苏村,田地、房屋俱尽。
同治十二年(1873),六月十七至十八日大雨,河水突涨,斜堰老渠冲坏200余丈。十三年,七月十六至十八日大雨。华阳、茅坪、铁河、溢水河、湑水河水暴涨,淹没房屋、田地、淹死人口颇众。
光绪元年(1875),龙亭铺尖角村(今龙亭镇江庵村)汉江畔出土周鼎一尊。民国十年(1921)被驻汉中直系军阀吴佩孚部第七师师长吴新田秘密卖给日本商人,得银币20万元。
光绪十年(1884)五月,连降大雨,山洪暴发,河流泛滥,淹没田庐人口。十三年六月二十八日,大雨如盆泼,铁冶河上下山沟水涨丈余,冲毁民房20余间,淹死19人。十四年,六月初一至初六日连降大雨,河流泛滥,冲毁田地、房屋。
光绪二十二年(1896)十月,罗曲乡高家沟农民高彦发,在黄老爷山聚义反清。十二月初九日,知县张鹏翼带团总李春勃(一名李岱岳)率民团围剿,义军失败。
光绪二十三年(1897)三月,知县张鹏翼纂修《洋县志》一部。
光绪二十九年(1903)六月初六,汉江暴涨,冲毁田地、房屋,溺死人、畜颇多。
光绪三十年(1904)七月初一,县城内始设邮寄代办所。
光绪三十二年(1906),创办官立书院高等小学堂。
宣统元年(1909),基督教传教士加拿大人何秀珍在县城北街建福音堂。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10.10),在武昌陆军中学上学的本县人高天英与孙威伯参加武昌起义。十月初六,城(固)、洋(县)、西(乡)、佛(坪)4县总团团总李岱岳,随陕安兵备道黄皓,率清军和洋县民团万余人夜驰西乡,镇压起义的王举之保民团。十一月十三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十二月,清汉中管带李光辉反正。汉中镇总兵江朝宗邀李岱岳率城、洋民团千余人助剿新军,民团至十八里铺(今汉中市铺镇),被已起义的新军统领邓占云部击溃,李被抓获,斩首示众。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 2月10日,县城各界悬挂汉字白旗,鸣炮祝贺反正。3月,县城始设警察事务所。警察上街,强剪男子发辫,以示拥护新政。当年县城西街口兴办“川吉生府”纺织机坊。
民国2年(1913)
建立公立良马寺高等小学校。
民国3年(1914)
陕西陆军第三混成旅第五团(皖系陈树藩部)进驻县城。
是年,改县衙为县知事公署,知县为知事。洋县商会成立。
是年,设立洋县验契局和乡验契所,所有旧契全部更换,并以百分之三抽验契税。
是年,于文昌宫设立洋县单级师范讲习所。
民国4年(1915)
本县人何耿伯于县城开办蚕桑讲习班,推广植桑养蚕技术。
民国5年(1916)
发行“国公债”,派银1.5万两。6年,又发行地方公债,派银3.6万两,指令承购,未及额。
是年,县署发令禁止种植罂粟、吸食鸦片。
民国7年(1918)
冬,四川督军刘存厚部1个团进驻本县,强令县知事为其摊派、供给粮饷,月饷银达1.5万两。
是年,始设洋县财政局。
10月,县议会、参事会成立。
是年,推广普通话,开办“注音字母训练班”。
是年,北街福音堂首次放映幻灯片。
是年,设洋县保卫团。
民国9年(1920)
本县人何耿伯、闫秉智,在江坝文昌宫创办洋县乙种实业学校。
9月1日,改县邮寄代办所为甲级三等邮局。
11月7日,地震,持续两小时。
民国10年(1921)
夏,霖雨40天,山洪暴发,河堤和渠道多处冲决,人畜、庐舍和田地漂没,冲毁无数。
冬,驻汉中直系第七师师长吴新田,遣旅长李长明率部攻洋县,与原驻县城皖系王鹏翀团和姜宏谋团攻守相持9昼夜,守军突围撤退,李部进据县城。
是年,驻县吴新田部属强派饷银,年饷银加至13万两。
民国12年(1923)
本县人宋维一,于县城文明桥西侧创办私立国学专修馆。
是年,洋县教育局成立。
民国13年(1924)
春,洋县女子初级小学于县城鸿学庵成立。
2月4日,成立“天足会”,推进妇女放足。
是年,本县贯溪乡青年尚辛友,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本县最早的共产党员。
是年,县志采访局总纂刘元吉,撰成《洋县志校勘记》一部。20年(1931)又编著《洋县志备考》二册。
民国14年(1925)
秋,淫雨,江河堤决,淹没田庐。
冬,酉水乡农民冯德、冯耀兄弟,组织农民成立“团体会”,反对当局苛捐杂税。
民国15年(1926)
2月5日,就读于燕京大学的共产党员王子明(本县湑水乡人),参加北京“三·一八”爱国游行,因游行队伍遭段祺瑞政府镇压,王身负重伤。同年夏毕业后,回县从事革命活动。
民国16年(1927)
春,驻汉吴新田部扩充护军,给洋县追加军饷27.13万元(银币),县署又发行“有奖公债”3.5万元,县知事公署派员四处勒催,民众难予承受。何耿伯在锅滩组织“大刀会”(又称大道会,下同)起义,杀死催粮饷委员许定国(绰号扫地平)等6人。秧田乡土地岭农民张丙寅组织“神团”,杀掉恶霸冯清、李老四。
2月18日,在上海大学就读的本县人尚辛友、尚志清、阎灵初、王伯协,参加周恩来等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尚辛友受中共上海党组织指示,回县开展工作。17年冬(1928),尚志清、阎灵初也回县从事革命活动。
3月,吴新田部牛堉椿团在桑溪围剿“大刀会”,大肆烧杀抢掠,杀害群众500多人。“大刀会”却在蓝家坪打跨牛部1个连,杀死60多人。并于4月在新铺环珠庙截击县署运铜元的木船一艘,缴获铜元数十箱。
9月,牛土育椿部纠集民团再次围剿“大刀会”,“大刀会”转战褒城、南郑一带。后因被坏人操纵,一部分蜕变为匪。
11月18日,在广州黄埔军校学习的县籍共产党员杨子英,参加张太雷等人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和广州工人起义。次年八月回县从事革命活动。
民国17年(1928)
5月,始征“所得税”,地丁实行“四倍加征”,洋县赋税由5804元,增至29万元。
12月5日,川匪王三春、赵连城等,率匪徒数百人,抢劫马畅、谢村后转掠城固。
是年,改县知事公署为县政府,县知事为县长。
是年,县长杨家驹贪赃苛派被控,弃职潜逃。
民国18年(1929)
正月,国民党西乡县党务指导员杨华伯、梅林、杜诗来县发展国民党员50多名,成立国民党洋县第一区分部。是月,陕西省高等法院通缉浮冒滥支、携款潜逃的洋县建设局长张思礼。
2至8月,大旱,汉江断流,树木枯死,禾苗焦萎无收,民众缺粮断炊,榆树皮被剥食殆尽,逃荒者4000多户。
6月,在共产党员尚辛友、阎灵初、尚志清、王子明、杨子英的倡导下,洋县初级中学于文庙建立。
7月,尚辛友等在洋县初级中学建立起中国共产党洋县第一个基层组织——中共洋县小组。
9月,中共洋县小组改为中共洋县特别支部,尚辛友任支部书记。
12月,国民党洋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选出执行委员15人。
民国19年(1930)
7月,共产党员王新德,在谢村镇田家祠堂创办洋县第一所农民夜校。
是月,中共洋县特别支部组织成立洋县学生自治联合会。
10月,中共洋县特别支部在县城西大街创办洋县教育用品社,石印进步书籍,宣传马列主义。
12月,川匪王三春与牛堉椿部,兵匪乌合4万多人,分别自四川、湖北入洋县窜扰,围攻县城10余日不克,后被陕西警备第一旅击溃。
全县连续3年遭受干旱和雹灾,民众缺粮断炊,灾民达7.7万多人,死亡9500多人。
民国20年(1931)
正月,川匪张大经带匪徒窜入沙溪一带,并在江坝、谢村、东韩等地抢劫、绑票、敲诈、残害民众。
春,中共洋县红军之友社建立县城中山小学支部和马畅支部。21年6月,又建立五间支部。是时,全县有红友社员121人。
4月,中国国民党洋县党务指导员办事处成立。
7月,中共党员代表大会召开。选举成立中共洋县委员会(以下简称县委),杨杏生任书记。此后,中共洋县东、南、西、北、中区区委相继建立。
秋,连降大雨。江坝、南坝、望江铺、黄安坝及酉水、金水遭水灾,冲毁农田2300余亩,淹死185人。
9月,共产党员苟作福在谢村镇镇江庵组建少年先锋队。
洋县保卫团团长李玉生、催粮委员曹士杰,带领士兵打伤马畅高小学生,并逮捕进步学生路问津。县委发动各校师生罢课,游行示威,抗议李、曹暴行,斗争持续月余。在城固、汉中各校师生的声援下,迫使汉中绥靖公署将李、曹撤职查办。
10月,县财政局长马伦山扣压教育经费3个月。中共洋县初级中学支部,发动师生罢课、示威、请愿,县长秦辅三将马撤职。
城固人王茂轩、李志全来县,在县城中山街开设照相馆。
民国21年(1932)
2月,县委地下交通站在谢村镇建立。
是月,中共洋县西区区委,组织100多名农民,冲入恶霸地主刘定宇家,没收银元1000块,分掉粮食15石。
是月,县委发动学生和农民,揭露县长秦辅三私发“枚枚票”(纸币),滥派捐款的罪行,秦辅三被迫下台。
是月,洋县农民抗日救国会和洋县妇女抗日救国会成立。
3月29日,县委组织领导学生、居民300多人,冲进国民党洋县党务指导员办事处,斥责干事长王勉生破坏抗日活动的罪行,并强扭其游街示众。
6月,共产党员王克明、赵冠群带领群众250多人,在谢村镇安陈村,杀掉民愤极大的班头傅海和差人王政,并焚烧其所带银票。
8月,县委发动学生,冲进县政府,怒打扣压教育经费的教育局长陈杰三;砸毁县政府“契约登记处”。同时,杀掉在留村催粮的雷委员。
是月,本县人苏韧轩在县城东街开设韧轩医馆。
9月,城固县人高枝古,携带无声电影放映机和手摇发电机来县城,首次放映无声电影。
民国22年(1933)
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洋县委员会(简称团县委)成立。
4月,县政府成立防赤委员会。
4月19日,县委派共产党员吴警慎给西区区委送信途中泄密,被“防赤会”逮捕。当夜,共产党员王敏、魏洪涛、张岗、杨国光、赵光显等人遭捕。
5月5日,红二十九军第三游击大队在谢村镇江庵成立。
5月30日,红二十九军第十游击大队在湑水乡良马寺成立。
是月,城、洋、佛边区游击队在铁冶河成立。
是月,共产党员许明月,发动和带领贯溪农民60多人,分掉地主翟昆、翟昌的粮食18石。
6月,县“防赤”委员会以洋县初级中学是“共产党巢穴”的“罪名”,勒令停办。县委书记杨杏生被迫离县。
8月,国民党三十八军十七师郭志杰部移驻洋县城关镇。
冬,县委派共产党员李茂林、戴恩去江西瑞金,参加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
12月,县政府设禁烟科,乡镇设禁烟所。
民国23年(1934)
正月初一日,红二十九军第七游击大队成立。
10月,胡宗南部第一独立旅旅长王耀武率部移防本县。
冬,县政府成立洋县保安大队。
是年,县政府编查保甲户口,推行“清乡”反共政策,实施“联保、联坐”法。
是年,叛徒孙经、王纪明,带汉中“肃反”委员会人员,逮捕了共产党员苏钦哉、吕君堂。
是年,洋县基督教徒胡铭章,在开明寺口建教堂,成立洋县中华基督教会。
是年,中共陕南特委书记白耀亭,在汉中被捕,经组织营救越狱后,安排到洋县黄安坝许家庙,以教师身份作掩护。次年初,县委派专人送白到南郑县,随红四方面军长征而去。
是年,南郑县发生粮荒。陕西省府从本县调仓谷1000石,供平粜度荒。
民国24年(1935)
2月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军直部队和二二三、二二五团,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率领下,到达华阳。
2月5日,红军在华阳镇东南石塔河设伏,歼灭尾追之敌——陕西警备二旅。是日,华阳游击队成立,张进朗任队长。
2月6日,华阳街、红石窑、常家坝、石塔河、吊坝河、瓦子沟、小华阳7个乡苏维埃政府成立。
2月7日,华阳各乡苏维埃政府发动贫苦农民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争。
2月25日,红二十五军去商洛。出发前留军部一分队,成立茅坪游击队。
春,汉中“肃反”委员会专员王寿山,派人到洋县“清剿”。从2月到5月,先后逮捕了中共陕南特委巡视员、宣传委员席中瑶及共产党员王道、刘钟秀、魏兰亭等10多人。
2月20日、29日,国民党五十一师两个营和本县地主武装,先后两次对华阳、茅坪游击队和华阳苏维埃政权“围剿”,被游击队打退。
3月中旬,华阳区革命委员会成立。郑直清任主任,薛朗夫任副主任。
3月17日,席中瑶被汉中“肃反”委员会活埋于汉中北校场。
4月27日,国民党三十八军特务工作队,纠集县保安大队和县“清乡队”600多人,联合向华阳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敌我力量悬殊,游击队遭受严重挫折,撤退到昏人坪梁活动。
4月29日,县委交通员李茂林在从华阳返回县城途中,遭敌杀害。
5月下旬,敌军按叛徒周崇保告密,包围茅坪游击队宿营地——龙凤山庙,吴启汉等18名队员壮烈牺牲。
6月,华阳苏维埃政府干部30多人,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又被敌冲散,区、乡苏维埃政府解体。华阳游击队化整为零,进行隐蔽斗争。
民国25年(1936)
正月,红军七十四师在师长陈先瑞率领下,从宁陕到达本县秧田乡碗牛坝。
4月,华阳区革命委员会主任郑直清,在黄安镇被叛徒周崇保发现,遭敌逮捕。中共洋县南区区委书记张景仁、军事委员梁隆贵(梁志宇)、共青团洋县县委书记许培祯,被迫离县去省委。
6月,叛徒孙经在五间乡被处决。
9月,城固至洋县长途电话线路架设完毕,通话使用。
民国26年(1937)
正月,县委书记朱曼青,被汉中“肃反”委员会逮捕。
2月6日,中共洋县党员代表会议在黄安坝许家庙召开,选举产生中共洋县委员会。书记刘仲甫。
2月11日,贯溪何家村恶霸胡祖文,被县委书记刘仲甫和江硖等人处决。
5月29日,洋县抗敌后援会成立。
8月,书院、江坝、谢村3个中心小学建立童子军预备团。
民国27年(1938)
正月,县妇女抗日救国会发动530多名妇女做鞋袜、针线包,并捐赠钱物,写慰问信,慰问前线抗日将士。
春,县妇女救国会创办进步刊物《妇女先锋》(后改名《妇女良友》、《中南》)。
6月1日,县政府设土地陈报处,开始丈量全县田地,至29年结束。29年(1940),因土地陈报后赋税增加56.46%,农民难以承受,县财委主任杨勉初赴省陈述,经省详查后减赋2.8万元,粮300万斤。
7月,山西战区中小学教师第八服务团和太原第七中学(简称国立七中)迁来本县。
是月,洋县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成立。
9月,山西第八服务团在县城南街鸿学庵创办幼儿园,并在北街福音堂举办商人训练班、妇女识字班,在准提庵兴办洋县纺织工业学校。
11月,设立洋县难民收容所,收容安徽、河南等沦陷区流入本县难民。
是年,陕南师管区下令征兵,县政府成立兵役协会。
是年,洋县城关镇卫生所在开明寺成立。
是年,西安高级中学、西安第一中学、陕西省民众教育馆迁入本县。29年(1940)西安高中、西安一中分别迁往泾阳和岐山。31年(1942),以西安一中留县师生为主体,建立陕西省立洋县中学。34年(1945)7月,省民众教育馆迁回西安。
民国28年(1939)
春,国民党第九补训处1个营驻防县城,负责抓壮丁、训练新兵。
6月1日,洋县合作金库成立,专办农业贷款。30年(1941),农贷业务由中国银行办理,金库解体。
10月,县委改为中共洋县中心县委,书记由汉中工委书记江硖兼任,梁志宇为副书记。
11月,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洋县分队成立。次年10月改组为三青团洋县分团部。
冬,县政府成立由乡、镇士绅组成的洋县财务委员会。杨懋昌任主任委员。
民国29年(1940)
春,国民党洋县党务指导员办事处改为县党部,姚维熙任书记长。
夏、秋之间,牛瘟流行16个乡镇,县长袁中玉对新铺等重疫区施赈。
8月,推行“新县制”,联保并乡、镇,全县划为6镇,13乡,139保,2801甲。
是月,陕西省高等法院派律师张代长、李长贞、刘荣来县,挂牌开展律师业务。
9月,洋县土布生产合作社成立。
民国30年(1941)
4月30日,驻汉中美国空军与日军空战,击落日02轰炸机一架,坠毁于汉江以南陈家寨,机中4人烧死,1人跳伞后被俘。
5月,湑惠渠东干渠动工修建。37年(1948)5月1日竣工通水。
5月4日,中共洋县中心县委副书记梁志字,被叛徒翟芬出卖遭捕,在汉中英勇就义。中心县委书记江硖和梁平矾(梁文龙)等人被迫离县。
是月,县农业推广所,从陕南农场引进“金大2905”麦种、“德”字棉种和鲁桑苗试植、推广。
6月1日,洋县县银行成立。
8月1日,日全食。上午11时许食始,日光渐失,天色昏冥,群星出现,飞鸟棲树,鸡鸣犬吠,城乡老幼见状惊呼,约2小时复圆。
10月,洋县国民兵团成立。
冬,县政府向县城派捐28万元,商民无力缴纳,商会发动罢市,迫使县政府削捐4万元。
西北大学部分学生从城固来县,推广汉语注音识字法。
12月,洋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开办训练班。
省政府下达劝募救国公债4万元,除分配公务人员认购2000元(法币)外,其余纳入地丁代征。同时,又派购战时公债12万元,同盟胜利公债74万元,均摊派承购解缴。
民国32年(1943)
3月,秦岭游击队在太白山大包梁成立,孙鸿任队长。
是月19日,县政府整理地籍,至9月底结束,总计地价268.64万元。34年始征地价税,年征额4万多元。
民国33年(1944)
正月,三青团洋县分团部发动青年从军,应征200多人。
6月,秦岭游击队在都督镇、佛爷坪击溃监修碉堡的秦岭中部守备区特务团1个连,放走民夫多名,迫使停修碉堡。
8月,洋县县立初级中学建立。
9月,陕西省水利局第二测量设计队,规划引酉水出山灌溉工程,因财力不足,设计被搁置。
10月,洋县临时参议会筹备工作开始。12月10日临时参议会组成。冬,秦岭游击队在佛爷坪、二郎坝一带痛打保长10余人,放走百余名壮丁,处决恶霸、土匪16人,缴获长、短枪10余支。
11月,县城北大街基督教会设救济院,35年改为难民受理所。
是月,洋县教育理事会成立。
12月,洋县田赋管理处改为田赋粮食管理处。
是月,驻汉中美国空军与日军空战中,一架美机坠毁于西南坝,驾驶员跳伞坠落在沙溪乡,被护送汉中。
是年,因遭旱、虫灾害,省府下拨救济金4万元。
民国34年(1945)
正月,城、洋、佛简易师范成立。
2月,县政府抽调民夫4万人,由县长陆昂带领,参加汉中飞机场扩建工程。
3月,酉水恶霸王丕钦、王维钦分别被汉中绥署和县政府诱捕处死。
是月,共产党员苏含秀,带领40余人袭击万槐镇公所,毙伤镇丁4人,夺回勒索农民的捐税款50多万元,分给穷人度春荒。
6月,国民军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胡宗南,调集所辖一〇四师和3个特务团,在县保安队的配合下,围追堵截秦岭游击队。游击队与敌血战,后因弹尽粮绝而解体。
7月8日,日军投降的消息传来,全县城镇鞭炮齐鸣,欢庆抗战胜利。
9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和中共陕西省委,先后派伍力、高秦生来县开展工作。
10月中旬,洋县参议会成立。11月1日,第一届第一次会议选出王燧(即王南宫)为省参议员。
是月,三青团洋县分团部,在城隍庙创办私立中正中学。
是月,国立七中在五云宫校园内首次放映有声电影。
是月,山西中小学教师第八服务团撤离本县。
民国35年(1946)
7月13日,王震将军率中原军区三五九旅和第五师十五旅一部,回师陕北途中,从宁陕入县境,经良心、金水、罗曲、阳庄河,于7月18日到达华阳山区。7月19日,在大牛岭、马道梁击溃国民军杜秀生团,抵达华阳镇。
是年,秋涝。全县受灾面积6.3万亩,粮食歉收。
民国36年(1947)
2月,洋县中医师公会成立。
3月27日,国立七中学生与省立洋县中学学生在篮球赛中发生冲突,打伤省中学生29人,并捣毁图书馆。县城民众愤起包围并烧毁七中部分校舍,七中学生冲出时打死省立洋县中学学生1人,伤多人,突出重围到智果寺。
夏,石鞍等乡遭雹灾。秋,马畅、湑水、谢村、江坝、黄安5乡遭水灾。
7月,撤销警佐室,改设警察局。
9月,龙亭农民100多人反强行抓兵,夜袭镇公所,放走壮丁20多人。
10月,以乡镇为选区,选出刘楚财为国大代表。选举中贿风甚盛。
冬,县政府下令加固城墙,拓宽、挖深城壕,大量拉用民夫,许多老人、小孩也被赶往工地服苦役。
民国37年(1948)
8月20日,县内始发行金圆券。
9月,全县遭受旱、涝灾害,农业歉收,民不聊生,县政府申报减免赋税金圆券34.24万元。
是月,国民党县党部与三青团分团部合并,王燧任县党部书记长。
是月,私立崇义中学在延良寺建立。
是月,国民政府监察院,山陕监察委员侯田锦来洋县,监察国立七中与省立洋县中学冲突事。随后,国立七中即迁回山西。
民国38年(1949)
4月,黄安坝农民骆汉鼎、王广贤、梁太林等,发动70多人,捣毁望江乡公所。
是月,中共关中地委国区工委派李永康回县,发动青年学生作迎接解放的准备工作。
8月,陕南师管区指令洋县副县长尚志仁,组建陕南暂编纵队第三总队(简称“纵字部队”),妄图阻止解放军解放洋县。
秋,霖雨40多天。9月11日,汉江洪水暴溢,河堤决裂,沿江两岸稻田被毁,房舍淹没。湑水、谢村、小江、磨子桥、黄安坝等地被冲毁田、地达3万多亩,倒塌房屋5000余间。马畅、溢水、戚氏、纸坊、石鞍、沙溪等乡亦遭水灾。全县灾民达3万多人。
9月,县长齐志澣按南逃汉中的省主席董钊“总体战会议”部署,组织“反共保民委员会”和“反共救国义勇团”。
共产党员伍力、刘光琦,在“纵字部队”内部做起义准备工作。李永康与国民党党政机构中的进步官吏建立统战关系,动员其设法保护档案、粮食。
10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兵团四十六师入川侦察分队,进驻本县四郎乡田岭村;十九兵团五十七师从宁陕西进汉中,迫近县境。“纵字部队”官兵宣布起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2月4日洋县解放,6日,中共汉中工委书记伍力在县城城隍庙会场主持群众大会,宣布:成立洋县人民公安委员会;朱曼青为代县长,接受县事。并宣布对原国民党军、政人员进行登记。
12月7日,本县各界群众在县城开明寺广场举行盛大集会,欢庆洋县解放。
12月12日,中共西北局工委和陕西省委组建的洋县党政领导班子,由宝鸡抵达县城。
中国人民公安部队洋县中队建立。
12月14日,县城召开群众大会,宣告中共洋县县委(简称县委)、洋县人民政府(简称县人民政府)成立。李云龙任县委书记,薛郎夫任县长。
12月25日,洋县邮电局、洋县地方电信所成立。
1950年
1月,废除国民党乡保组织,全县划为11个区,139乡。区设人民区公署,乡设人民政府,县城各街设人民街公所。
是月,县委成立剿匪肃特指挥部。公安中队和民兵配合驻县人民解放军独立十五团剿匪肃特,至8月分结束。
洋县民主妇女联合会成立。
对国民党党、政、军、警人员和会道门、派别组织进行登记。
2月19日,洋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会议选举产生常务委员会,并选举薛朗夫为县人民政府县长;通过清匪肃特、废除保甲制、建立人民政权、减租反霸等项决议。
是月,调整区划。将原划11个区,139乡,撤并为6个区,72乡。10月,又调整为8个区,95乡,设区公所和乡公所。
第一个国营商业企业——西北贸易公司洋县支公司成立。
洋县人民法院成立。
4月,湑水乡、贯溪乡农民首次使用化学肥料——硫酸铵。
5月1日,召开首次农民代表会议。会上,成立洋县农民协会,推选县委书记李云龙兼任主席。
5月20日,召开洋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是月,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布告》。取缔全县所有烟馆,收缴烟土、烟具,铲除烟苗,查办一批贩毒分子。1951年10月结束。
本县椒溪区划归佛坪县。
全县开展反霸减租斗争,至次年4月结束。
11月,中国人民银行洋县支行代国家财政发行胜利折实公债125.9万元(旧人民币)。
12月20日,县委宣传部始设收音站。1956年建起县广播站。
是年,县人民政府决定开展贷放粮。至1952年,共贷出粮食58万多公斤。
开始从农村青年积极分子和青年学生中吸收干部。至1952年,共吸收干部917人,充实缺员单位。
1951年
1月,县公安局设检察署,兼理检察业务。1952年9月,检察署单独办公。1954年12月,更名洋县人民检察院。
2月初,全县开展抗美援朝运动。有22万人在《和平呼吁书》上签名,41名青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城乡群众捐献2101万元(折合新人民币2101元)支前。
2月24日,全县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至8月,先后破获4个反革命组织,逮捕一批反革命分子,对少数首恶分子判处死刑。
3月,陕西省南郑军分区洋县人民武装部建立。
是月,洋县良种示范繁殖农场成立。
5月1日,县城及农村主要集镇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
5月24日,根据陕南行署通知,本县椒溪区磨石沟、大河坝、十亩地、石墩河4乡划归佛坪县。
6月30日,县委成立学习清查委员会,对311名干部、工人进行清查,8月底结束。
7月23日,县委、县人民政府组成3个工作队,在贯溪、七里、白杨湾乡进行土地改革试点。10月中旬试点结束,成立洋县土地改革委员会,县委书记李云龙、县长薛朗夫,分别兼任主任、副主任。11月初,分两期在全县开展土地改革,至1952年4月结束。
秋,本县部分乡、村流行牛炭疽病。南郑专区兽医防治站派员到疫区,为753头牛注射炭疽芽胞苗,疫情得到控制。
10月,洋县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本县沙梁乡狮子坝村划归佛坪县。
11月20日,傥惠渠修建工程开工,城(固)、洋两县投劳21万多个,1952年底基本竣工。
冬,本县第一个互助组——贯溪乡金侯村侯东之互助组成立。
是年,陕西省文教厅电影巡回放映队来县,在县城开明寺广场公映《钢铁战士》、《智取华山》等黑白影片。
本县基督教开展“自传、自治、自养”的“三自革新”运动。
1952年
1月,县级机关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县工商界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贪污盗窃、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秋季,运动结束。
2月,洋县人民剧社成立。
5月13日,调整区划。全县分为9个区,108乡。同时,将乡公所改为乡人民政府。
是月,本县黄家营中医联诊所成立。
7月,西北军政委员会派医疗队来县,赴华阳、茅坪,免费为群众医治传染病。
8月1~16日,境内连降暴雨,有5个区受灾,冲毁田地3600亩。县人民政府抽调干部50多名,赴灾区发动群众抗灾、救灾。
8月27日,杨家湾乡(今磨子桥镇辖)杨自隆互助组,因夏季7.21亩小麦平均亩产206.5公斤,产量高出当地近一倍,受到陕西省农林厅奖励。
9月18日,县人民法院在开明寺广场召开公审大会,虐待儿媳、致死3人的女犯杨水平被判处死刑。
10月初,洋县首届体育运动会召开。女运动员蒙仲菭被选拔参加省田径运动会,获女子400米赛第一名。
10月16日,上海12名金融职员来县工作。
是月,县扫除文盲委员会在县城进行速成识字法试点工作。
11月16日,根据南郑专署通知,佛坪县大古坪乡的窑窝村、都督门乡的擦耳崖村划入本县;本县石冠乡的朱家坝村划归佛坪县。城固县的下苏村、柳家寨、张家坝、秦家村划入本县;本县郑家乡的新庄、庙南、庙北、贺家村和洛家坝乡的中坝村划归城固县。
12月20日,成立洋县基干民兵团,有民兵1.5万多人。
1953年
1月,本县最早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城关缝纫业生产合作社成立。
3月8日,洋县宣传贯彻《婚姻法》委员会成立。全县开展《婚姻法》宣传月活动。
3月28日,县人民政府宣布取缔反动会道门。至6月中旬,全县共有1.08万会道门人员登记、声明退出。
4月,根据省民政厅通知,将本县坪堵乡皂角湾村划归太白县。
是月,县人民法院审判员吕志杰创造的“流水质证”(深入发案地逐件核查、对质)办案法,受到上级司法部门重视。西北人民出版社《人民审判员吕志杰》一书出版发行。
6月,区划调整。全县划分为12区,115乡。
7月1日,本县进行首次人口普查。经查,全县总人口为26.09万人。
8月,县级业余文化补习学校成立。
11月19日,县委、县人民政府抽调干部,在全县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粮食、油料购销政策。1954年1月,粮食、食油实行统购统销。
是年,全县农业生产互助组发展到2601个。
洋县织布厂成立。
本县人刘文轩从城固购回皮带车床一台,为本县有车床之始。
1954年
1月,在全县私营工商业中开展反偷税、漏税斗争。同时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月,本县首次普选人民代表。
2有24日,黎明、溢水两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社)成立。
3月,中心乡火帝沟村(今铁河乡代家店)发生冻饿致死3人事件。县人民政府对工作失职的区、乡有关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省政府对此事件通报全省。
春,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引进江苏杂交一代桑蚕种30张,试养成功。次年在全县推广。
6月25日,中共洋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会上,选出方枫等7人为县委常务委员,方枫任县委书记。
7月22日,洋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简称县人代会)召开。选举薛滋荣为县长,刘兆林、侯东之等4人为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9月14日,全县开始实行凭证供应棉布。
10月,黄安信用合作社主任张翠娥,因农贷工作成绩突出,赴北京参加全国劳模大会,受到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是年,县农技站示范种植“碧蚂一号”小麦获高产。
县家畜配种站引进“盘克”种公猪2头,与当地母猪进行经济杂交。
本县第一座水库——颜家河水库动工修建,次年4月建成。
本县首次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全县干部、群众认购额8.38亿元(折新币8.38万元)。
1955年
1月,中国人民银行洋县支行发行新人民币,新币1元兑换旧币1万元。旧人民币于4月1日停止流通。
3月30日,洋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
4月1日,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通知,洋县人民政府改称洋县人民委员会(简称县人委)。
4月18日,陕西省黑热病防治队来县进行防治工作。至1958年,境内基本消灭黑热病。
6月10日,《人民日报》连续发表《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按毛泽东的号召,县级机关开展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群众运动。至1959年2月结束。
7月,城关区人民政府改为城关镇人民委员会,乡人民政府改称乡人民委员会。
9月1日,全国通用粮票和陕西省通用粮票在本县发行。
9月20日,本县对粮食、油料实行定产、定购、定销。
是月,改生猪计划收购为派购。
是年,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504个。
1956年
1月,开始对私营合作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月21日,范坝、七里、贯溪3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分别成立。
是月,区划调整为5区1镇64乡。8月,城关镇由区级调为乡级。
3月15日,洋县扫除文盲积极分子大会在县城召开。
是月,谢村镇李鸿基、陈占梧两家黄酒坊合并,归谢村合作食堂管理。1975年10月为谢村供销社接收。1980年4月25日,转为地方国营洋县黄酒厂。
6月,本县第一条公路——城(固)洋(县)南线公路动工修建,次年3月建成通车。
是月,县剧团名老艺人程海清,在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会演中获“表演艺术家”称号,受到嘉奖。
县卫生院外科医生邱玉宏,做首例阑尾切除手术成功。
境内连降暴雨,汉江水溢,沿岸有31个村庄被淹,部分夏粮作物受灾。
新铺供销社营业员张元智被评为全国供销合作系统先进工作者,在京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8月9日,汉中专署通知,佛坪县岳家坝乡九池坝村划归本县。
8月18日,全县进行工资改革。年底,干部、工人由供给制、工资分制改为货币工资制。
9月,新铺粮站主任刘瑞敏,出席全国粮食系统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12月15日,《洋县报》创刊。至1962年1月20日停刊,共出刊752期。
是年,洋县木偶剧团、皮影剧团成立。
是年,洋县培训农业生产合作社财会、管理人员1132人。
完成对农业、个体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7年
1月19日,贯溪乡妇女黄翠莲,第一个施行绝育手术。
5月31日,县境内的蔡伦墓、开明寺塔、崇道观琉璃照壁和良马寺觉皇殿,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7月20日,县委召开县、区、乡三级干部会议,部署整风。10月,整风运动转为反右派斗争。至次年8月,共划定“右派分子”63人。经1979年复查甄别,除1人又属有破坏活动的反革命分子外,均因属错划而纠正,其中49人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11月17日,开展打击四类分子(地、富、反、坏)破坏农业生产活动,至次年1月结束。
冬,小江乡沙河水库动工修建,次年5月竣工。
是年,全县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425个,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9.5%。
1958年
3月,全县有103名干部下放农村劳动锻炼。
是月,从谢村、马畅、城关等平川乡(镇),向华阳、铁河山区乡移民238户。
5月5日,全县开展疟疾病史普查,查出患者1.6万多人,发病率为5.8%。
5月15日,洋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作出克服“三风”(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五气”(官气、阔气、暮气、娇气、骄气),坚持社会主义总路线和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以及“各行各业大跃进”等决议。
8月19日,县委召开县、区、乡、村四级干部会议。批判“右倾思想”,提出“放卫星、夺高产”的指标。
8月20日,县委、委人委派员在纸坊乡试建农村人民公社。24日,纸坊人民公社成立。至9月初,全县组建48个人民公社,实现“人民公社化”,入社6.71万多户,占总农户的99.9%。9月13日,在县委召开的公社书记会议上,宣布将48个人民公社合并为15个人民公社,10月16日,正式行文公布。
是月,纸坊乡将农户饲养的生猪集中一起,拼凑成“万头猪场”,接受省人民政府组织的妇联、农牧、商业系统400多人参观。
智果村农民93人南渡汉江作务,返回时,因超载翻船,淹死42人。船工陈林德被判刑3年。
洋县气象站建立。
10月1日,城关镇在县城小西街建成小型火力发电厂。
10月11日,县委、县人委抽调3.8万多名农村青壮年劳力,组成“钢铁师”,开赴本县秧田、铁河人民公社及镇巴县“大炼钢铁”。至次年6月,炼烧结铁3.54万吨。因农村严重缺少劳力,造成粮食减产25%。
12月26日,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会上,宣布1958年粮食总产量为1.42亿公斤(实际只有0.86亿多公斤),提出1959年粮食总产39亿公斤的更高指标。
是月,全县人民公社大办“公共食堂”。至1959年底,共办“公共食堂”4233个。1960年11月,在纠正“一平二调”中,“公共食堂”陆续停办。
陕西省人民委员会通知,撤销佛坪县建制,将该县所辖之袁家庄、大河坝、十亩地、西岔河、岳坝、龙草坪、长角坝等地并入洋县。同时,将太白县黄柏塬、二郎坝乡划归洋县。
在干部、工人中进行肃反。
洋县人民体育场建成。
1959年
1月,撤区并社。将全县15个人民公社合并为6个人民公社(称大公社),下设63个管理区,339个生产大队和2020个生产队。
是月,地方国营洋县综合厂建成,主产白酒。1963年3月,更名地方国营洋县酒厂。
3月24日,县委召开五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若干规定(草案)》和中共陕西省委《关于人民公社体制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
4月8日,县委组织县、社干部,以一个半月的时间纠正“高指标”、“共产风”等错误。
是月,牛头山水电站动工修建,次年初竣工通电。
5月1日,洋县拖拉机站建立。
是月,将黄柏塬、二郎坝重新划归太白县。
6月,洋县公安局被评为全国公安工作先进单位。局长何生侠、谢村公社治安主任白春荣出席全国公检法系统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8月11日,政协洋县委员会第一届一次会议召开。会上,选举县委书记薛滋荣为县政协主席。
是月,中国科学院陕西分院考古研究所汉水队,在本县张家堡(今黄安镇境内)、姜家坎(今龙亭镇境内)两地,发现新石器早期李家村文化遗址。
县粮食局被评为陕西省“八无”(无虫、无毒、无鼠雀、无事故、无变色、无异味、无病疫、无麻袋储粮)粮仓县。
9月11~20日,县委两次召开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精神,开展“反右倾机会主义”运动。运动从县级机关波及各公社,有4名县级领导干部和136名党员干部受到重点批判斗争,其中3名被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至1960年3月结束。
10月1日,小江公社朱刘大队焰火艺人封贵新、封贵海,随省焰火队赴京为建国十周年大庆燃放焰火。智果社火队同时在京表演。
10月22日,本县根据刘少奇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特赦令》,至年底特赦政治犯7名。
11月8~16日,各公社分别召开社员代表会,开展“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斗争”,对156名生产队以上干部进行了批判。
11月16日,全县农村开展整风整社运动,至1961年1月结束。其间,对1799名“有严重资本主义行为的富裕中农及其代言人”和1004名党团员、干部、贫下中农进行批判,其中101名党员受处分,90名基层干部被撤换。
是年,干旱持续4个月,溪水断流,塘库干涸,3万亩秋禾枯死,减产2085万公斤。加之批“右倾”,反“瞒产”,使农村每人平均口粮每天不足一市斤(原粮),少数社、队每日每人平均口粮仅有2市两,出现浮肿病患者2100多人。
县级机关732名干部下放基层兼职劳动锻炼。
1960年
1月15~24日,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会上,宣布1959年全县粮食总产达1.6亿公斤(实际粮食总产仅0.81亿公斤);对“有懒汉懦夫思想”的54名干部进行了批判;要求当年实现“特大跃进”。
是月,洋县电影放映站成立。
3月,本县开始压缩城镇人口。至1962年8月,共精简职工、居民和16岁以上超龄在校学生4200多人。
4月16~20日,陕西省农村金融工作支援农业生产现场会在本县召开。
4月18日,本县女民兵陈淑娥、史素兰,出席全国首次民兵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中央军委各授予半自动步枪一支。
5月1日,全县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至8月底结束。参加运动的脱产、不脱产干部共1.83万人,有514名干部因犯有错误受到党、政纪律处分。
6月,槐树关公社女青年黄翠娃、罗曲公社女青年黄彩娃,分别因幼儿教育和妇女扫盲工作成绩显著,获“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并出席全国文教战线群英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县剧团青年女演员齐宝琴、梁彩侠,获陕西省青年演员会演“优秀演员奖”。
6月15日,本县施行国务院颁布的统一计量制度,一律使用十两秤。
7月23日,县委、县人委严肃查处城关公社八龙管理区饿死人事件,分别给予犯有官僚主义错误的12名干部以党政纪律处分。
8月,智果中学首次发现钩端螺旋体病患者25人,谢村、马畅、前湾、磨子桥、槐树关等地也有此病流行。地、县卫生防疫部门派医疗队到疫区防治。
9月20日,县委召开扩大会议,贯彻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号召全县人民增产节约,克服国民经济暂时困难。决定国家干部月口粮由14公斤降为13公斤,居民口粮月人平均9~10.5公斤内,干部、群众年底前不吃猪肉、鸡蛋。
9月30日,本县首次开展中草药普查工作。经查,境内可供医用中草药有427种。
11月22~12月3日,县委召开五级干部会议,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即《十二条》),检查纠正县、社、队干部的“五风”(即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特殊化风、瞎指挥风),表扬了349名能正确执行政策的干部,对严重违法乱纪的3名干部给以纪律处分。为彻底纠正“一平二调”错误,县与公社两次召开“算帐”会,为社、队退赔平调款579万元。
是月,县医院抢救烧伤面积85%的农民雷清才成功。
全县对大肉、蛋类、食糖、煤油实行控制供应。
1961年
1月11~15日,县委召开社会主义建设群英大会,评出出席汉中专区群英会代表119人。
2月,贯彻国家“货币回笼”政策。对糖果、糕点、白酒、自行车等商品,以高出平价3倍左右的价格销售,次年8月停止。
4月15日,贯彻中共中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即《农业六十条》)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全县社、队生产规模进行合理调整,取消分配上的半供给制。
5月,调整区划。将原6个人民公社、63个管理区,调整为5个区工委,36个人民公社。
6月,连降暴雨半月,山洪暴发,河水猛涨,全县倒塌房屋439间,淹死11人。
9月,因佛坪县复置,将原属佛坪县的西岔河、袁家庄、长角坝、石墩河、龙草坪和本县栗子坝划归佛坪县管辖。
10月20日,县委在商业、粮食等40个单位中,开展反对商品“走后门”运动。
是月,县人委对教育工作进行调整,第八、第十两所中学停办,第五中学由公办改民办。全县精简教师96人、超龄学生2800人。
1962年
1月,全县农村经济核算由大队下放到生产队。
2月,恢复区行政建制,缩小公社规模,撤销管理区。全县划为5区,1镇、47个人民公社,368个生产大队,2393个生产队。
3月12日,洋县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成立。
7月11日,应征入伍新兵在汉江南岸汽车站候车时,突降暴雨,雷电交加,有27名新兵被雷电击伤,经紧急抢救,25人脱险,2人死亡。
9月,洋县阶级教育馆(设东韩村)开放。
9月30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速进行党员、干部甄别工作的通知》,县委对1958年以来受到批判和处分的3825名党员、干部进行逐案甄别。至1963年4月,共甄别纠正3773人,占受批判、处分干部总数的98.6%。
12月,贯彻中共八届十中全会精神,县委部署整顿农村人民公社,至次年4月结束。整顿中,错误地把重点放在解决以“单干”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斗争问题”,有304名农村干部被批判、斗争,33名共产党员被开除党籍。
是月,进一步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撤销行政事业和企业单位5个,精简职工95人。
1963年
2月6~16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剖析马畅、诸葛、戚氏、华阳4个公社粮食减产原因,对365名干部进行重点批判,占与会干部总数的44.3%。
4月28日,县级机关开展“五反”(反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分散主义、官僚主义)运动。此次运动中,共查出贪污盗窃款3.73万多元、粮票6.93万多斤、布票426尺,至6月底结束。
7月中旬,县委派出社会主义教育(简称社教)试点工作队,在戚氏公社进行“清帐目、清仓库、清财物、清工分”(简称小四清)试点,并对共产党员重新登记,至9月底结束。
9月3~6日,本县召开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会上,评出关渠大队等4个先进集体、淡全荣等8名先进个人,出席陕西省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
10月24日,县委组织社教工作团,先后在谢村区6个公社、城关区5个公社,开展以“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统称四清)为内容的点上社教,至次年6月结束。同时,成立面上社教指挥部,全面铺开社教。
秋,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张德生来县检查工作。
1964年
6月,草庙、沙溪、石关公社2万多亩山林遭栎尺蠖危害,洋县与西乡县联合进行防治。
7月1日,进行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经普查,全县共有6.78万户,278787人。
11月14~17日,县委召开四级党员干部会议,揭发各级领导班子中的问题。认为 “单干风纠而再刮”的根源是“洋县民主革命不彻底,三分之一的领导权不在我们手里”。会后,抽调干部组成社教工作团,赴西乡县参加点上“四清”。
是年,县农场从西安引进奶牛3头,县城始有鲜牛奶供应。
县医院组织医疗队赴坪堵公社防治梅毒。
1965年
1月11日,本县贫农、下中农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3月20日,县贫农下中农协会成立,县委书记杜力田兼任主席。
1月28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8月11日至9月4日,再次召开会议,按《二十三条》提出的: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精神,检查干部队伍中的“四不清”问题,有573名干部在会上“洗手洗澡”,占到会人数的79.2%。
3月26日,县农业银行豁免1961年底以前农贷款40.9万余元。
5月1日,城关镇对出租私房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6月底,共改造250户私房1505间。
7月,沙溪公社遭受特大山洪袭击。沙溪大队民兵连紧急出动,抢救出52名群众和16头耕牛及粮食、大型农具等。
9月5日,洋县计划生育委员会成立。
10月1日,省劳模、金水供销社副主任杨振德,应邀赴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是年,本县实行粮食征购“一定三年”的政策。1971年8月,改为“一定五年”,全县年征购基数为1690万公斤。
贯溪公社平溪大队首创“千亩百斤皮棉”高产纪录,受到陕西省人民委员会的表彰。
县供销社从四川、湖北等地首次引进水牛200多头,缓解耕牛不足的矛盾。
1966年
5月25日,县委根据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精神,成立“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县委书记杜力田兼任组长。接着,派工作组进驻洋县中学,发动和指导“文化大革命”。
7月31日,县委根据省、地委指示,在洋县中学举办有1000多名教师、200多名学生和贫下中农代表参加的暑期集训会。至10月中旬,有200多名教师被当作“黑帮”揪斗。
8月8日,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本县各中、小学纷纷成立“红卫兵”、“红小兵”组织,造工作组和校领导的反。
9月中旬,西安大专院校“南下串连团”的“红卫兵”涌入本县,各校“红卫兵”卷入大串连和“破四旧”的风潮。先后有1936名学生离校赴外地串连,境内蔡侯祠、崇道观被毁。
10月1日,洋县人民武装部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洋县人民武装部。
10月31日,傥河水库动工修建,至1970年3月竣工。此后,又在库坝下建成傥河电站。
12月上、中旬,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十条规定》(草案)和《关于农村文化大革命的指示》(草案)后,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村社队,很快出现名目繁多的“造反”组织,不断冲击各级党、政机关。
1967年
1月初,在上海“一月风暴”的影响下,“造反派”强行驻进县人委机关。
1月8日,“洋县无产阶级造反司令部”在县体育场召开“万人大会”,“勒令”县委书记杜力田、县长赵康庆检查“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强行“罢免”马畅等3个公社书记职务,并将40多名部、局长揪扭游街。
1月19日,“洋县红色造反者统一联络站”强行进驻县广播站。
4月,县人民武装部成立军事管制小组,对公安、检察、法院机关实行军管。
是月,本县第一座轮窑机砖厂——贯溪机砖厂筹建。1968年建成投产。
5月10日,县人民武装部成立抓革命促生产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6月,各“造反派”组织分化,形成“洋县捍卫毛泽东思想总部”(简称洋总部)和“洋县红色造反者统一联络站”(简称红统站)两个对立派别,分别依附于汉中地区“联新”和“矿临统”两大派。
7月底,两派武斗开始。
8月30日夜,汉中“矿临统”武斗队,乘车进县城,先后抢劫县人民武装部、县公安局枪支弹药,人武部政委刘玉秀等12人被打成重伤。
10月,周(至)~城(固)公路湑水大桥建成通车。
12月7日,本县两派“造反”组织在县城小西街武斗。
1968年
1月,“红统站”组织被“洋总部”赶去汉中。
5月18日,西乡“学联”组织到洋县,抢劫县支行黄安营业所人民币3000元。6月初,“洋总部”从县支行强行提取商业局冻结款2.5万元。
5月31日(端阳节),汉中“矿临统”集结9县“造反派”近1000人,从城固出发,配合“红统站”进攻“洋总部”。“两派”在马畅发生激烈枪战。“洋总部”弃城撤往华阳山区。
是日,县城为“红统站”所控制。县医院因被砸、抢而停诊,城内多数商店停业。
6月1日,“矿临统”和“红统站”武斗队追击“洋总部”撤退人员,行至贯岭梁遭“洋总部”伏击,死伤多人。
8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空军7200、7362部队奉命来县“支左”,与洋县人民武装部一起,解散武斗组织,收缴武器,拆除工事,举办“头头学习班”,促进“两派”联合。
9月10日,陕西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洋县人民武装部关于成立洋县革命委员会的报告。14日,洋县革命委员会(简称县革委会)成立。接着,成立洋县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此后,各区、社及企事业单位,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或革命领导小组。
9月下旬,原县委、县人委和司法机关干部,分别驻进县农场、猪场开展斗、批、改。
9月底,全面开展“清理阶级队伍”运动,至1970年2月结束。其间,有6350名干部(含不脱产干部)被列为审查对象。
是月,连降大雨。兰空“支左”部队百名官兵和300多名群众,冒雨奔赴傥河水库工地排洪抢险。
12月1日,县革委会在开明寺广场召开群众大会,公捕在“文革”武斗中杀人、放火、抢劫的48名犯罪分子。
12月20日,县革委会作出《关于在全县掀起学大寨运动的决定》,要求“必须把‘农业学大寨’当作农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来抓。”至1972年,多次组织干部、群众代表赴大寨参观学习。
12月25日晚,龙亭供销社发生重大火灾,烧毁房屋40间,损毁各类物资计价2万多元。
1969年
2月,县革委会斗批改领导小组成立。抽调1.3万多人,组成3128个“工人宣传队”和“贫下中农宣传队”进驻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协助进行“斗、批、改”。
4月,开展整党、建党工作。1974年5月全面结束。其间,重建党支部384个(其中农村党支部315个),对5315名党员恢复组织生活,占党员总数的76.5%。
6月,县商业系统将63名合作企业人员下放农村落户。1972年后陆续收回。
8月,县革委会首次召开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9月,阳安铁路洋县段动工,全县投劳4万多个,于1972年5月竣工通车。
10月,周(至)~城(固)公路洋县段动工修建,本县投入万名劳力,至1972年12月竣工。
11月,西安等地知识青年来本县农村插队落户。县革委会设专门办事机构,安置县内外知青777人。至1979年共安置插队知青2889人。
全县初、高中学制由“三·三”分段制改为“二·二”分段制。1978年又改为“三·二”分段制。1981年恢复原学制。
1970年
1月,汉中供电局在国营四〇五厂建成七〇一变电站。1972年后相继建成金家村变电站、三〇七厂变电站、洋县变电站和谢村变电站。 2月,全县开展“一打三反”(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运动,至1972年初结束。运动中定案处理5494人。
5月13日,县粮食部门清理“文革”武斗期间的重大损失。计:耗费粮食3.25万公斤、食油4450公斤,现金2000元,粮票14.2万余斤,油票62斤,共折币174.9万元。
5月下旬,湑水公社五丰大队从城固县购进秧苗插植后,当年发生白叶枯病74亩。至1982年,白叶枯病蔓延到13个公社,发病1.6万多亩。
7月,洋县微波站在酉水乡城山梁建成。
是月,本县租用汉中民航飞机一架,喷撒“西维因”、“六六六”药粉,防治县境平川社、队水稻虫害12万亩。
11月21日开始,全县清理“文化大革命”中各“造反”组织及个人非法挪用、占用国家与集体的钱、粮、物。历时一年,共清收人民币50万元,粮食27.5万公斤、食用油3400多公斤,以及其它财物。
12月22~26日,中共洋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第五届县委,汪清泉被选为县委书记。
12月31日,洋县水泥厂动工兴建,1974年1月20日建成投产。
是年,县城东、西、南大街、丁字街、新北街等主要街道铺筑沥青路面。
县农场试插“双季稻”。次年盲目扩大种植。1974年终以失败告终。
1971年
1月27日,县革委会核销商业及工交、农牧、财政、文教系统“文革”武斗期间商品、资金亏损额34万元。
4月6日,县委召开全县党员代表协商会议,选举出席中共汉中地区第二次党代会代表31名。
是月,县人民武装部编纂《兵要地志》,次年2月成书。
6~7月,县委举办批陈整风学习班,先后两期,共有208名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学习。
10月17日,县委召开全县党员领导干部会议,传达林彪反党叛国罪行。
是月,石泉水电站截流筑坝,地处淹没线内的本县桑溪、金水等4个公社开始移民,至1981年,先后移民132户。
12月,县委抽调585名干部组成基本路线教育宣传队,对5个区委、47个公社党委、362个生产大队及部分县区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进行整顿(简称整组),至1986年1月基本结束。
1972年
3月初,县物资局在平川地区开展改灶节煤工作。至1979年,共改灶1.8万多户。
是月,卫生防疫部门组织195名医务人员,对全县梅毒病患者进行防治,治愈率95.1%,10月结束。
4月,槐树关公社因对耕畜饲养管理和防疫措施不力,造成247头耕牛死亡,受到地、省和国务院的通报批评。
7月20日,本县废止城关、龙亭等18个公社在“文化大革命”中使用的“红旗”、“东风”等应时名称,恢复原名。
9月7日,县委成立审查干部领导小组。至1975年5月,立案审查396名干部,占干部总数的15.78%。
11月6日,戚氏公社被评为全省计划生育先进集体。12月21日,汉中地区革委会计划生育现场会在该社召开。
12月18日,全县有519名民办教师经考试合格,转为公办教师。
是年,磨子桥公社张赵大队在县农技站技术干部姚路尹的指导下,进行四熟间作套种试点。次年又开展“百亩百吨粮”试验,平均亩产1035公斤,受到陕西省革委会的表彰。
国营燎原机械厂购进一台14寸黑白电视机,为县内有电视机之始。
汉中地区在本县召开“提高教育质量经验交流会”。
1973年
1月,洋县棕草制品厂在纸坊公社动工兴建,同年5月竣工投产。1978年6月转产,更名洋县塑料厂。
4月1日,县电影院首次放映宽银幕彩色故事片《劳动家庭》。1984年7月上映变形宽银幕立体彩色故事片。
是月,县酒厂生产的“麸曲酒”,在陕西省34种白酒评比中名列第一。
7月,在县革委会机关,出土了唐代著名画家韩干、戴嵩的《牧马图》、《牧牛图》碑2通,宋代苏轼《洋州三十景》诗碑1通。1977年5月,又挖出宋代碑石2通。
11月,县灯光球场动工修建,1974年5月竣工。
1974年
1月28日至2月3日,洋县劳模大会召开。
&n, bsp; 12月,县革委会对全县行政、事业经费实行定支包干。
是年,华阳公社红石窑大队12名插队知识青年,集资千元改装2.8千瓦电动机为发电机,利用当地水资源解决了全队照明和加工用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