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混元顶溶洞
此处是龙门洞最高处,距道院高约130米。凡来龙门洞者都以有勇气到此一游为乐。混元老祖龛洞全用斗拱临空架设,凿壁衬托,相当险峻,可谓神工鬼斧。由太清殿通往此处的栈道,长约50米,全在峭壁凿孔,打入铁桩,用木板架桥,游人攀铁索倚壁而登,往往毛骨悚然。登临此顶,凭栏远眺,关山林海,尽收眼底;四顾旷杳,白云在握,宛如置身云天,油然而生“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
七、定心峰(香炉峰、望山峰)及铁塔
取安定心神意,峰在四公祠前西端,孤峰独立,如同削成,峰顶仅可倚坐数人。因此峰正对丘祖楼,如楼前香炉,故又名香炉峰,也称望山峰,登峰环顾,全洞诸景尽收眼底。峰腰有深洞3处,人迹罕至。峰下有5层空心铁塔,系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六月,在旧香火炉原迹上建成,全高2.60米,顶层高0.8米,小于塔身,出檐,中层高1.15米,直径0.88米。底座高0.65米,塔身周围有6个缠龙小柱,每棱铸一蹲狮,高约0.8米,空档上孔上分别铸有篆书“天精”、“地闿”、“山寿”、“水炀”、“民富”、“物阜”字样。足部各铸大兽头,中部凹入,间隔空档铸卧象、卧狮各一。塔顶、塔身、塔座均铸捐化铸塔者姓名。
八、早阳洞
位于龙门洞沟西侧峭壁台阶上,高出沟底20余米,人行道与沟西台地连接,悬崖凿壁架设板桥10余米,宽仅盈尺,用铁索围栏,以通往来。因洞处西面东,能先见太阳故名。石洞内两窟相连,祀奉有药王逊思邈塑像,及有关药王故事画像,洞外仅有丈余台地可以回旋。过去曾在此养驴磨面,供应山场。又因洞处峭壁,下临深渊,杳不见底,加上冷风呼号,急湍轰鸣,临洞令人恐惧。
九、黑虎潭
为后山入口蹑云桥下深陷大石潭,直径约5米,水深1米,一汪黝碧。因潭边怪石嶙峋似虎,故名黑虎潭。山洪暴发时,滚石泥沙与潭内沉积物翻腾而出,奔腾澎湃,山鸣谷应,犹如猛虎吼跃,十分壮观。
十、景福山
景福山原为附近山场总名,主峰海拔1952米,与龙门洞混元顶山头隔沟南北相望。清康熙二年(1663)河北宛平人田守存整修龙门洞后,在此山御屏风下兴建云溪宫殿宇,以后不断扩修,成为有名道院。山场开阔,环境幽雅。主要建筑有斗母宫、地姆宫、玉祖殿、丘祖楼、文三司楼、武三司楼、雷神殿、子孙宫、药王洞、灵官楼、田祖殿、八仙岩洞殿、东西客房、云厨等。而玉皇大帝殿、灵官大楼之巍峨富丽,斗母宫之新奇工巧,雷神峰之嶙峋独秀,八仙岩洞之诡奇幽险,各具风姿,令人留连忘返。现经整修,景色更加诱人。
十一、龙门洞洞潭
旧传龙门洞有36洞、24潭,虽均有名称,但说法不一,且岁月推移,风雨沧桑,今已难一一复见。除少数洞潭尚存外,其它仅遗痕迹,不易辨认。现列其名称于下:
(一)三十六洞
1.混元洞 位于混元峰顶。
2.雷祖洞 位于三仙洞石壁上,旧供有雷祖木像。
3.湘子洞 位于后山口湘子湾。
4.三仙洞 位于旧黑虎殿北。
5.朝元洞 位于湘子湾旧后山门处。
6.禹王洞 位于蹑云桥东岩畔。
7.玉皇洞 位于玉皇阁后。
8.养心洞 位于湘子湾东下方。
9.晚阳洞 位于子孙宫白云洞下。
10.飞仙洞 位于太清殿左侧。
11.列仙洞 位于王母宫下。
12.洞中洞 位于湘子湾朝元洞石台下。
13.丘祖洞 位于丘祖楼后,为仅容二人踞坐浅洞。
14.丹霞洞 位于青霞洞左侧。
15.丹阳洞 位于丘祖楼后。
16.卧云洞 位于丹霞洞右侧。
17.蜜蜂洞 位于三清阁右侧石壁上。
18.青霞洞 位于黑虎殿去道院路旁。
19.莲花洞 位于定心峰左下石岩中。
20.青霓洞 位于早阳洞栈道下北岩壁。
21.心珠洞 位于定心峰顶侧。
22.娄景洞 位于山腰部王母宫下。
23.神虎洞 位于蹑云桥上石蹬北侧。
24.范阳洞 位于早阳洞南侧,有上下两洞。
25.太玄洞 位于混元阁所在地。
26.烟霞洞 位于厨房后面。
27.龙门洞 位于北极宫下。
28.水帘洞 位于蹑云桥上山台边。
29.黑虎洞 位于黑龙潭上面悬崖上。
30.早阳洞 位于龙门洞沟西峭壁上。
32.白云洞 位于子孙宫北侧壁上。
31.春花洞 位于丘祖洞下侧。
33.朱砂洞 位于核桃滩临河断壁下。
34.药王洞 位于早阳洞院内。
35.会真洞 位于子孙宫殿后。
36.八仙洞 位于药王殿后石崖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