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
用药价值:天麻含天麻素(对羟甲基苯—B—D—比喃葡萄糖甙),对羟基苯甲醇、对胡萝卜素、香夹兰醇、维生素B等,其中天麻素具有明显的镇静抗惊作用。
主治: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小惊风、拘挛瘫痪、癫痫,高血压等病。
生产:佛坪县境内各地山林间均有生长。1971年以前,多为自然生长,农民在山林间寻挖,或耕地时偶然挖得,故年收购量很少。
1971年,县药材公司先后在老庵大队、郭家坝大队药场,人工试栽成功,此后,逐渐在全县推广。1975年,中共佛坪县委发出“把佛坪建成天麻基地枣皮县”的号召后,1976年10月,县药材公司从外地请技术顾问,传授技术。先后培训技术人员502名。1978年,全县栽天麻21840窝,县药材公司收购鲜天麻3400公斤。1979年,全县人工栽天麻20693窝,县药材公司收购鲜天麻5813公斤。1983年,收购干天麻2311公斤。1986年,收购干天麻2642公斤。
杜仲
又名丝棉树。药用树皮、树叶。杜仲味甘、微辛,性温。有补肾、强筋骨、降血压、安神、安胎等功能。
主治:高血压症、头晕目眩、腰膝酸痛、肾虚尿频、胎动不安等症。
杜仲在全县均有分布,原系野生。建国后,开始栽培。1962年,县药材公司收购101公斤。1969年,收购1102公斤;1973年,收购1732公斤;1978年,收购2993公斤;1985年,收购3755公斤。1987年,全县栽植17.46万株;1989年,全县栽植达到2023亩。
麝香
又名寸香、麝脐生、当门子。味辛,性温。具有开窍、通经络、消肿、止痛功能。
主治:中风、痰厥、惊厥、中恶烦闷、心腹暴痛、跌打损伤、痛疽肿毒等症。
佛坪县民间猎户历来有捕麝取香习惯。建国前,自由交易。1950年起,麝香由县贸易公司收购。60年代初,归县药材公司或指定供销部门代收购;1964年,县药材公司收购4000克;1968年,收购4200克;1977年,收购2800克;1982年收购4000克。1985年,收购156克。是年,国家将麝香列为保护资源的药物之一。1986年,县药材公司报省列为麝香收购点之一。该年,收购181克。1988年后,因林麝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禁猎捕,收购量逐年减少。
金耳环
别名金石斛、金钗石斛。味甘、淡,性平。有舒筋活络,除风去邪,解热镇痛功能。
主治:气血虚弱、湿热多汗、各种眼疾、呕吐不食等症,特效小儿四六风。
金耳环生长在阴湿石岩处,或多年生长的冬青、栎等树干上,多系野生。全年均可采收,以春末夏初和秋季采收为好。栗子坝乡女儿坝村药农蔡成才,经过多年苦研,采种种植,栽培成功。
猪苓
味甘,性平,有利尿渗湿、明目功能。
主治:水肿、小便不利,腹胀,淋症,脚气,白浊,带下等疾。
本县野生猪苓资源丰富,一般生长在海拔1200~2000米的阔叶林地带的龙草坪、长角坝、岳坝、栗子坝等乡,岳坝、栗子坝尤多。1962年,县药材公司收购干猪苓164公斤;1966年,收购2049公斤;1969年收购2563公斤;1983年收购11748公斤。1987年5月,东岳殿乡关沟村刘光云挖猪苓150公斤,收入2000多元,其中有一猪苓状似小儿,重2公斤。
茯苓
又名云灵、松苓,味甘、淡,性平,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功能。
主治:尿少浮肿,便溏泄泻,脾虚食少,小便不利,呕吐、遗精、淋症、心神不安、惊悸健忘等疾。
本县茯苓多系野生,夏末秋初采挖。县药材公司1977年引进人工栽培技术,该年全县种植445窝。1978年,石墩河乡回龙寺村挖1窝茯苓31公斤。是年,全县种植茯苓10840窝。1979年全县茯苓丰收,县药材公司收购鲜茯苓18692公斤。
上一页 [1] [2]